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
在這個故事里,主人公仗義行善,卻一生坎坷,甚至差點落得尸骨無存的下場。幸而蒼天有眼,對方知恩圖報,令其入土為安,也算是給這世道人心些許慰藉。
一:少年熱血,仗義疏財
清末,蘇州。
主人公名叫盛凝之,本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穎,年僅十四歲已學完十三經(jīng),假以時日,說不定蘇州城里又要多一位才子。
可惜也就在這一年,其父母雙雙病故,撫養(yǎng)他的叔父,可不想養(yǎng)個閑人,早早將他安排去銀號當個學徒,畢竟自家親生的兒子讀書還要不少錢呢。
盛凝之年紀雖小,卻能寫會算,辦事機靈,很快就得到了銀號掌柜的賞識與重用。若能如此,也算是條出路。可惜,人的命運哪能輕易改變?
某日,掌柜差遣盛凝之攜帶重金前往某地辦事。當他行經(jīng)一條狹窄的小巷,突然聽見陣陣悲慟嚎哭之聲。
順著聲音望去,但見一戶人家門前,老弱相擁而泣,哭得肝腸寸斷。盛凝之不忍之下,上前詢問緣由。
有鄰人嘆息道:“這家主人也已去世三天了,留下三四個年幼的兒女,可憐家徒四壁,連辦喪事的錢都湊不出來呀。”
這世間淋過雨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恨不得全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樣倒霉落魄;而另一種則是更見不得世間疾苦。
盛凝之雖然自幼失怙,飽嘗艱辛,可惜卻仍保有最初的善良和悲憫,心中涌起無限感慨,加之少年熱血,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道:“那料理后事需要多少錢呢?”
鄰人回答:“恐怕得二十兩銀子才行?!?/p>
好巧不巧,盛凝之手中所帶的錢恰好就是這個數(shù)目。他沒有絲毫猶豫,一股腦兒地將所有銀子都遞給了那家人。
二:寺廟苦讀,苦盡甘來
好不容易擺脫人家的千恩萬謝,回程的路上晚風一吹,他這才清醒過來:這筆銀子可是店里的公款,自己慷他人之慨,回去后掌柜的還不得扒了自己的皮?
他在街頭躊躇徘徊了許久,終究還是不敢再回銀號。直到夜深人靜,無奈之下只好投靠平日里去過的寺廟,舔著臉求宿一晚,再做打算。
銀號里,掌柜左等右等,遲遲不見盛凝之歸來,心中焦急萬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莫非這小子攜款潛逃了?想到這兒,他再也坐不住,漏液前往盛凝之家探尋,自然一無所獲。
后面,銀號掌柜與盛凝之的叔父帶著人差點把蘇州翻了個個,足足找了三天,才在寺廟里找到了他。
面對怒氣沖沖的眾人,盛凝之無奈如實相告。眾人又前往那戶死者家中求證,所言果然屬實。叔父猶如野獸般嘶吼著,沖上去將他往死里揍。
眼見瘦弱的盛凝之被打得滿頭滿臉是血,寺中的僧人上前勸阻道:“他做的事雖不合規(guī)矩,但這份良善之心實屬難得?!?/p>
掌柜也怕鬧出人命,長嘆口氣道:“罷了,罷了。”
叔父見此,這才憤憤然拂袖而去。生怕走慢了,要被銀號掌柜追上賠錢。
此事一出,即便掌柜大發(fā)善心不追究,可工作那是別想了,所謂的家自然也是回不去了。
幸而寺里的僧人見他孤苦無依,好心收留了他。不僅給他求藥療傷,在得知盛凝之讀過書后,還找來筆墨紙硯,讓他繼續(xù)讀書。
盛凝之傷好之后,抹干眼淚,除了幫寺里灑掃打雜,就是埋頭苦讀。
三年轉(zhuǎn)瞬即逝,不知道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盛凝之硬是憑借著驚人的毅力,考取了博士弟子員,成了吃上朝廷公糧的秀才公。
叔父聽聞此事后,又第一時間趕來寺里,豁出老臉將他接回了家。還在盛凝之摩拳擦掌,準備在來年的鄉(xiāng)試大顯身手的時候,命運又開始跟他開起了玩笑。
三:客死異鄉(xiāng),陰差陽錯
太平軍在廣西起事,戰(zhàn)火迅速蔓延。十幾年過去了,這股戰(zhàn)火不僅沒有被撲滅,反而愈演愈烈,席卷了大半個中國。
半壁江山淪喪,朝廷都已是搖搖欲墜。能在亂世中茍且偷生已殊為不易,又談何蟾宮折桂、青云直上?
歷史碾過的塵埃,落在每個人身上都重如泰山。已年屆四十的盛凝之,就這么蹉跎了時光,靠給人寫封勉強維糊口,直至咸豐十年(1860 年),蘇州城被攻破,徹底擊碎了他所有幻想。
不幸中的萬幸是,太平軍見他是個讀書人,沒有一刀將他了結(jié),反而讓他當了個記賬文書。后來又輾轉(zhuǎn)將他裹挾至揚州,在那里,盛凝之苦熬了一年,趁著兩軍交戰(zhàn)才尋機逃脫了。
此后,他流落至儀征?;蛟S是與佛有緣,他又在當?shù)匾蛔聫R中尋得安身之所,以賣卜為生,不久就因病去世。
寺里的僧人將他用一張草席裹了,正準備拖出去埋在荒野了事,就在這時,門口來了支車隊想要投宿。
這隊人馬披甲執(zhí)銳,護送著家眷,首領(lǐng)乃是一位姓洪的守備大人,長得英武不凡。
洪守備見狀,當即上前喝問。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僧人,趕緊將原委道出。
洪守備仔細查看了盛凝之的尸首,隨口問道:“這是何人?”
僧人忙道:“此人名叫盛凝之,據(jù)他自己說,乃是蘇州人氏,因戰(zhàn)亂流落至此。”
洪守備點點頭,感嘆道:“沒想到在此地,竟還能遇見老鄉(xiāng),本官也是蘇州人氏!”
就在此時,聞聲趕來的洪守備的母親聽了卻是一怔,自言自語道:
“不會這么巧吧?兒呀,當年為你父親操辦喪事的人,和此人的姓名一模一樣。不管是不是,遇上也是緣分,還是讓他入土為安才好?!?/p>
洪守備點頭應(yīng)是,又深深看了眼死去的盛凝之,隨即拿出三十兩銀子,讓僧人為他置辦棺槨,寄放在寺廟中。臨走的時候,還再三叮囑僧人,務(wù)必好好照看。
四:蒼天有眼,參將報恩
數(shù)年后,戰(zhàn)亂平息。
蘇州盛凝之的叔父家,突然來了一位將軍,正是此前的洪守備,如今他已官至參將。他特意上門,詢問盛凝之何在。
盛家的人告訴他:“戰(zhàn)亂時被賊寇擄走了,如今生死不知?!?/p>
待仔細詢問了盛凝之的年齡容貌后,洪參將突然痛哭起來:
“若是這樣,那我的恩公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當年在儀征寺廟里遇見的,就是我的恩公吶!”
原來,當年盛凝之在小巷中遇見的,那家去世卻無錢安葬的男主人,正是洪參將的父親。
幾年后,十七歲的洪參將,投身江寧督標當兵,憑借著戰(zhàn)功一步步晉升為參將。
他的母親在當年就問清了盛凝之的姓名和住址,時常向他提及此事,叮囑他一定要報答這份恩情。
此前在儀征寺廟中所葬之人,洪家母子還以為只是事有湊巧,如今兩相驗證,不想還真是心心念念的恩公。
后面,洪參將親自帶著盛凝之的妻子和孩子來到儀征,將他寄放在寺廟中的靈柩帶回故鄉(xiāng)安葬,并且給予孤兒寡母一筆豐厚的撫恤。
至此,倒霉了一輩子的盛凝之,總算因為他年輕時的義舉,有了一個遲來的回報。
如果你喜歡古代志怪故事,敬請關(guān)注:野狐奇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