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青城楨楠
春節期間,香港股市一騎絕塵。
在阿里巴巴等科技股帶領下,跑出了全球最佳。即便特朗普祭出關稅大棒,也沒能阻止港股勇往直前,創出階段新高。
相比于恒生指數2.93%的漲幅,恒生科技大放異彩,2月4日收盤接近5000點,距離2024年10月7日的高度,僅一步之遙。
過去每逢春節,港股總是風雨飄搖,脆弱不堪,甚至成為美國狙擊中國股市的重要途徑。
但2025年春節,港股異常堅挺,這到底是何原因?
不少人認為港股崛起,是中國科技企業被全球重估導致的。這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這背后。
(圖源:pixabay)
萬億美元馳援香港?
特朗普上臺了。中美關系會走向何處,既清晰也模糊,既確定,也不確定。
中國人素來有憂患意識,講究未雨綢繆,得趕在特朗普上臺之前在各方面做好準備。在金融安排上,除了出臺針對國內的一系列政策,自然不會落下中美博弈的主戰場香港。
2025年1月13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香港參加“亞洲金融論壇”的時候,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香港資本市場發展的大消息。
因為過去支持政策不少,市場對此反應平淡。
但,這次或許真的不一樣。
據財新網報道,1月13日,潘功勝公開表示,要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沒記錯的話,這是央行第一次公開表示,要用外匯儲備馳援香港市場。這是直接用錢支持香港市場,和924真金白銀支持A股市場其實并無二致。
和內地媒體不同,香港媒體對此非常敏感。信報13日當天發文表示,在地緣政治背景下,預計未來中國外匯儲備會多做一些例如港股、港債投資,或在香港市場尋找投資機會。在分散地緣風險的同時,亦順道推動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迎合香港成為資產管理中心的愿景。
(圖源:pixabay)
實際上,從2000年開始,整個世界都在降低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
2024年6月11日,IMF發表文章,目前全球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已經降到了60%以內,經過利率和匯率調整后,比例可能已經接近55%。
中國去美元的進程不比其他地方快。
中國央行上一次披露外匯儲備結構是在2015年。從2005年至2014年,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占比從79%下降至58%。
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中美關系越來越遠,中國加速去美元化,不斷拋售美元債券。
2025年1月18日,美國財政部公布,截止2024年11月份,中國持有的美債金額僅剩7680億美元,比最高峰的時候下降了超過40%。
考慮到這些變化都發生在2014年之后,結合全球平均10%以上的美元資產降幅,中國持有美元資產的比例,可能早已跌破5成。
換個角度說,美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例跌破5成,意味未來還有5成的美元資產,可能轉換為香港資產。根據央行1月14日公布的數字,截至2024年底,中國共有外匯儲備3.2萬億美元,5成即1.6萬億美元。
1.6萬億美元,足夠應對國際資金的港股拋售潮了。
(圖源:pixabay)
為什么說要應對拋售潮?
還記得1月7日,美國國防部發布最新版的“中國涉軍企業”清單,騰訊控股、寧德時代罕見被納入。當時我們在檀幾條里分析,騰訊們被美國國防部拉黑,需要關注的并不是業務層面受限,而是外資拋售。
據過往經驗,被美國國防部拉黑后,美國財政部也可能跟進,而一旦上了美國財政部的黑名單,美國機構會被迫出售所持有的中國企業股票。
根據光大證券的統計,目前國際機構持有騰訊股份的比例在60%左右,且很多是美資。另據中信建投海外團隊的分析,目前騰訊港股通持股比例多數是美資,這部分可能面臨拋售。一些追求穩妥的美資可能現在就在拋售。
騰訊等企業占港股高權重,即將登陸港股的寧德時代同樣對港股會產生重要影響。
當前,香港市場的穩定對A股,乃至中國企業來說非常重要。為了穩定A股,IPO極速收緊,國內企業最快最安全的融資選擇是去港股上市,港股已經成了A股的泄洪口。
據畢馬威統計,2024年香港市場全年IPO 104億美元,居全球第四位,僅次于印度國家交易所和美國兩大交易所,而上交所和深交所IPO大幅縮水。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2025年,內地企業批量登陸港股的態勢仍在延續。截至2025年1月9日,2024年及2025年累計有超過80家企業在香港排隊IPO,目前這些企業的審核狀態均為“處理中”,其中不乏恒瑞醫藥、蜜雪冰城、老鄉雞等明星企業。
另據普華永道的報告,預計2025年香港IPO市場會繼續保持升勢,籌資額可能在1300億—1600億港元,相比2024年又上了一個臺階。
從IPO的角度看,外匯儲備騰籠換鳥從美元換成港元,可謂一舉兩得,既加速去美元的進程,也可以捍衛港股的穩定。
據信報的報道,在香港注冊及成立的華安投資,正是外管局旗下主要海外投資公司之一。
(圖源:pixabay)
南下資金,早已開始行動
央行準備通過外匯儲備大舉增持香港資產,只是內地資金支撐香港市場的一個縮影。2025年以來,通過港股通南下的資金,如大江大河,源源不斷,川流不息。
據招商證券統計,2025年開年以來,港股通凈買入增速創2021年以來新高。
看逐日南下資金的凈買入情況,會發現南下資金態度之堅決遠超A股,流入速度之快令人嘆為觀止。據東方財富的數據,截止1月27日,南下資金累計凈買入3.82萬億,再創歷史新高。
據BFC匯談公眾號的文章,2025年前10個交易日,港股通占港股成交量占比已經達到44%,較2024年全年的35%大幅提升。
內地資金在A股多數追漲殺跌,越漲越買,越跌越賣,但南下資金卻一反作派,持續買入。
(圖源:pixabay)
過去中芯國際在港股的估值長期低于A股,港股通占比也難以超過25%。但2025年年初,洶涌的南下資金誓要奪回科技龍頭的定價權,2025年1月10日,港股通占比一舉突破25%,且仍在持續買入,眼看朝著30%的占比絕塵而去。
除了近期火爆的科技龍頭,南下資金還在追逐高股息資產。
內地以10年期國債為代表的穩定資產收益率不斷走低,2%已經算當下的高息資產。A股市場上的紅利策略已經牛了好幾年,紅利資產越來越不紅利。而深圳河對岸的高息資產,某種程度上正在成為內地資金獲得更多穩定回報的新資金池。
從港股通成交占比變化看,以工行為代表高股息資產變化最為突出。
據理杏仁的數據,工商銀行港股近20個交易日港股通成交占比達到26.49%,近60個交易日為16.5%,近120個交易日為9.55%,內地資金正蜂擁而入。
據雪球數據,截至2月5日,工行港股的股息率為驚人的9%,遠超內地所有高息資產。在高股息的吸引下,南下資金已坐擁35%的工行H股股份,且還在持續買入。
據國信證券統計,恒生港股通股息率遠高于中證紅利。
為了“引導”資金赴港買高息資產,2024年5月9日,PB社報道,中國監管機構正考慮減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香港上市公司時,在取得股息紅利時繳納的 20%的所得稅。根據央行行長的近期表態,也許不久,減免紅利稅會有新動態。
(圖源:pixabay)
以政府債券收益率衡量內地和香港資產,差距越來越明顯。據zh.tradingeconomics.com的數據,香港政府10年期債券收益率為3.8%,而中國10年期國債僅為1.648%,差距超過2%。
2025年1月15日,港府最新一次招標,債券收益率被定為3.84%,可觀的數字。
如果內地有3.84%的標的,相信早已被瘋搶。香港市場上,3.84%滿地都是。
別忘了,香港資產還有匯率優勢。人民幣現在貶值壓力比較大,采用聯系匯率的港元天然具備穩定優勢,聯系匯率存在一天,幣值跟隨美元的優勢就會被放大。
當然,上述香港市場紅利的基礎是,回報率有足夠的吸引力,市場看到內地穩定香港市場的強烈意愿。
(圖源:pixabay)
內地買家爆買香港房產
除了金融市場,內資資金在房地產領域,也出現追逐香港資產的趨勢。
2025年1月10日,財經雜志發表文章,據香港中介機構中原地產所公布的交易數據,2024年,以普通話姓名登記的內地買家購房總量則達到1.1萬宗左右,與2023年的6000宗左右同比上漲約91%。
從金額角度看,2024年,內地購房者成交金額超過1300億元港幣,同比大增67%,打破了2021年938億港元的紀錄,創下歷史新高。
(圖源:pixabay)
據騰訊新聞1月11日報道,在香港買房的內地人更喜歡新樓盤。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24年,內地人赴港買新房5547套,同比增長了1.5倍,而內地人買新房涉及總金額800.5億港元,占了總體一手房交易額的40%,連續兩年創新高。
內地人不差錢,總價越高的房子,內地人占比越高。據信報報道,1000萬港幣以下的新房,內地人占比僅為32%,1000萬港幣以上的新房占比均超過50%,其中超過1億港幣的房產中,內地資金占比高到80%。
據大象新聞統計,2024年,湖南女首富、藍思科技創始人周群飛,深圳首富、邁瑞醫療創始人徐航等富豪購入超過5億港元以上的豪宅。
據騰訊新聞報道,在香港從事豪宅銷售的中原地產銷冠團隊,2024年僅傭金就拿了1.62億港元,比2023年翻了一倍,比2021年行情最好的時候僅少1000萬港元。
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顯示,香港2024年樓價累計下跌6.53%。香港房價沒有上漲,內地資金不是為了炒作。
自從香港放開人才政策,地產政策撤辣后,內地不少人在香港置業是為了孩子上學。信報援引九龍建業助理總經理的話,旗下某樓盤因為鄰近香港科技大學及數間國際學校,吸引內地買家購買單位予子女居住,方便他們上學。
據悉,吸引內地買家的除了教育優勢,還有不錯的租金收益率。
香港樓市的租金回報率有多少?
據中原城市的數據,截止2024年11月,中原城市租金指數CRI最新報123.22點,繼續處于逾5年的高位,預計全年漲幅超過5%。
截至2024年11月,香港的租金回報率為3.46%,非常接近按揭利率。
同期,北上深三座一線城市的租金回報率,均在2%以內。據華泰證券統計,2024年,北京最低只有1.6%,深圳和上海,也只有1.7%和1.8%。
不難發現,內地和香港的租金回報率都和政府債收益率差不多。在內地買不到2%的資產,去香港可以買到超過3%的房產,且每個月的租金收益基本能覆蓋按揭成本,性價比相當不錯。
香港內地資產大置換,香港未來的富豪將逐漸誕生于內地。從2023年開始,我們見證了香港人到內地看牙,去山姆采購的歷史性時刻,從2024年開始,我們在見證內地資金到香港瘋狂采買資產的史無前例。
哪里有性價比就去哪里,香港資產在波動中受到呵護,財富是一樣的財富,人群已然大不相同。
(圖源:pixabay)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作者:青城楨楠編輯:旦旦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葉檀財經作品| 盡情分享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