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橫空出世,最近成了全球科技圈的“流量密碼”。美國科技大佬們一邊感嘆“中國速度”,一邊默默更新簡歷;而印度國內卻集體陷入“靈魂拷問”模式:“都是人口大國,憑啥中國能搞出DeepSeek,我們連個靠譜的AI翻譯都整不明白?”
當DeepSeek憑借“10秒解完高考數學壓軸題”的技能震驚全球時,印度科技圈的反應堪稱“人間真實”—印度媒體發文自嘲:“我們的AI還在努力分清‘咖喱’和‘代碼’!”(狗頭保命)
事實上,印度不是沒有野心。莫迪政府早在2023年就喊出“AI for All”的口號,計劃用人工智能改造農業、醫療等領域。但現實很骨感:全印至今仍有3億人用不上穩定電力,農村地區網絡覆蓋率不到30%。網友吐槽:“AI還沒學會種地,農民的手機先沒電了!”
中國AI的爆發絕非偶然。過去五年,中國在算力基礎設施上狂砸1.2萬億元,累計建成419萬個5G基站(相當于印度總數的10倍)。反觀印度,莫迪政府年初承諾要建“國家級AI超算中心”,結果1.3億美元的預算被扒出只夠買3000塊英偉達H100芯片。印度網友開玩笑道“這配置玩《原神》都卡,還想訓練大模型?”
更扎心的是,印度明星AI公司Krutrim年初高調發布大模型,演示時卻把“印度共和國日”翻譯成“點擊解鎖高級會員”,投資人連夜扛著火車跑路。業內人士苦笑:“我們的AI創業三件套——外包經驗、硅谷PPT、融資畫餅,核心技術?不存在的!”
中國AI圈的“地獄級內卷”早就是公開的秘密:清華北大實驗室凌晨三點燈火通明,大廠程序員為優化算法自愿“996”,連廣場舞大媽都在用AI預測菜價。反觀印度,頂級理工院校IIT的畢業生們正瘋狂刷題沖刺硅谷Offer,一名學生接受印度媒體采訪時直言:“在印度搞AI?不如去谷歌當‘碼農仙人’!”
難怪OpenAI最新招聘公告特意標注“中文能力優先”,氣得印度程序員集體破防:“說好的‘印度硅谷’呢?原來我們只是硅谷的‘程序員血包’!”
印度政府不是沒努力過。2024年初,印度電子信息技術部宣布要用AI復原10座歷史古跡,結果泰姬陵的AI修復圖剛公布就被網友群嘲:“這金色穹頂怎么看著像迪士尼城堡?”(AI:你禮貌嗎)
更離譜的是,印度議會3月剛通過“AI倫理法案”,規定所有AI模型必須通過“印度傳統文化價值觀測試”。網友辣評:“建議先給AI喂10本《摩訶婆羅多》,不然它連‘牛為什么是神’都搞不懂!”
中國DeepSeek的逆襲背后,是舉國體制的長期投入、超大規模數據池的積累和“卷到飛起”的技術人才。而印度的困境,本質上是一場“基礎設施+教育體系+產業政策”的復合型戰役。
正如印度網友的犀利評論:“當中國AI在解微分方程時,我們的AI還在學習穩定供電——這局游戲,印度連出生點都沒找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