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價過億的明星,死在了號稱全球醫療最發達的國家,而且死因竟然是因為流感,這種魔幻的事情,竟然真的在現實當中發生了。
大家都知道,大S徐熙媛的事情現在鬧得全網皆知,這件事的影響有多大,我就這樣說吧,能與之相比擬的可能就是2020年NBA明星科比的意外離世事件,二者分別在女性群體和男性群體里面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而且這一次最讓全網感到驚訝的是,大S的死因竟然是因為流感,這種常見病我說實話,醫療應對方案成熟、死亡率極低,哪怕是放在普通人身上,都不太可能直接去世,結果在大S這種有能力享受到頂級醫療服務的明星身上,竟然會釀成如此慘劇。
不得不說,反常背后一定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帶著好奇,我完整的梳理了一下大S在日本的經歷,最后發現了一些關鍵的細節。
首先是1月29日,大S與家人抵達日本,在出發之前她就已經感覺到不舒服,有明顯的咳嗽和哮喘的癥狀,但是她沒有及時就醫,反而是選擇飛往日本度假,而且她去地方叫箱根,這個地方在東京和橫濱的西南部,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那就是人口稀少,醫療資源短缺,所以大S在當地看病,直接被當作普通感冒處理,醫生讓她回家好好休息,并沒有引起足夠多的重視。
然后到了1月30日的時候,在身體明顯不適的情況下,大S堅持選擇和家人一起泡溫泉,有過生活經驗的朋友都清楚,這種情況不太適合在溫暖和寒冷的環境中反復交叉暴露,因為可能會加重病情。
到了1月31日晚上的時候,大S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被救護車送往小醫院就診,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細節,在小醫院無法治療的情況下,又緊急轉移到了大醫院,然后大醫院給她開了藥,就讓她回去休息,而沒有選擇留院觀察治療,這是第二個需要大家注意的細節。
到了2月1日的時候,大S的病情依然沒有好轉,她的家人選擇從箱根前往東京,然后在中途病情加重,又把大S送往一家小醫院看病,小醫院一看情況不對,趕緊推薦她們去東京的大醫院,可不知道什么原因,大S的家人并沒有馬上送她去醫院,而是等到當天晚上病情再度惡化,才選擇就醫,但是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所以在2月2日凌晨7點的時候,經過一輪搶救之后,大S最終還是去世。
這就是大S事件完整的脈絡過程。
我為什么要把過程講的這么詳細呢?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看清楚,大S事件絕對不是意外,當她踏上日本國土的時候,可能就注定了會是這樣的結局。
如果她去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國大陸,或者是醫療費用巨貴的美國,大S都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但偏偏她去的是日本,這個擁有奇葩醫療制度的國家,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慘劇。
為什么我這樣講?因為日本實行的是分層診療制度。
什么意思呢?比如說你現在覺得身體不舒服,你極度懷疑自己的身體出了大問題,如果是在國內,你肯定會選擇直接去省會城市的大醫院看病,一次就能找出病因,可是在日本這種情況是不被允許的,哪怕你身體再難受,你也得先去家附近的診所看病,如果診所的醫生覺得他治不了,才會開介紹信讓你去大醫院,大醫院看到了介紹信才會幫你治病,而且哪怕你已經去了大醫院,也不一定就能留院接受治療,比如說大S這次,她已經去了大醫院,但是可能是大醫院覺得她并不嚴重,或者是床位不足,所以只給她開了點藥就讓她回家休息,而沒有讓她留在醫院接受治療。
這種情況在日本十分普遍,很多醫院輕易不接受患者的住院申請,因為日本的醫療資源非常緊張,所以為了保證那些病危患者的就醫環境,就進行層層分流,一步步的把患者攔截在基層醫院。
這種醫療制度本意是非常好的,為了防止醫療擠兌,讓真正需要的人優先看病,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首先是第一個問題,日本超過70%的基層診所沒有足夠的大型醫療設備,你去那里看病想做一個系統的檢查,不好意思,我們沒那個條件,你只能和醫生進行問診,醫生問什么,你答什么,然后醫生根據他的個人經驗判斷你到底是什么病。
這種模式應對大部分疾病都沒有什么問題,可一旦遇到疑難雜癥醫生出現了誤判,很容易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比如說大S這次,她在小醫院直接被醫生判定為普通感冒,因此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然后是第二個問題,日本80%都是私人診所,一旦醫療資源私有化,那必然就會以利益為導向,大家扎堆都去東京這樣的大城市開醫院,而導致一些小地方甚至很難找到一個靠譜的門診,就拿大S這次來說,她去的是箱根,這是日本的鄉下地區,那里的總人口只有一萬人左右,你說這種地方怎么可能會有好醫院?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平衡,也是造成了這種慘劇的重要原因。
而且好巧不巧的是,大S去日本的時間,正好是日本流感大爆發的時候,根據數據統計,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已經累計確診了950萬個流感病例,死亡人數超過了1100人。
而日本的醫療從業人員也嚴重不足,在發達國家中也排在很后面的位置,根據數據顯示,每一百張病床配備的醫生數量,英國有108.1名醫生,美國有93.5名醫生,德國有51.9名醫生,而日本只有18.5名醫生。
在平時可能沒啥問題,可一旦爆發大規模的流感,就會出現醫療擠兌現象,所以日本很多醫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輕易不會讓患者去醫院住院,大S去了大醫院,最后又回家休養,很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事實上日本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了,早在2020疫情的時候,日本的醫療體系就多次被擊穿,當時日本民間很多人已經無比確信自己感染了新冠,為了及時治療,也為了避免感染更多的人,他們主動提出要去大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可是日本的大醫院就是不同意。
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如果你現在發燒,那你應該先去家附近的診所,做第一道檢測,如果真的出現了多個臨床疑似癥狀,比如說發燒37.5℃以上、有上呼吸道癥狀4天以上、65歲以上的人有癥狀2天以上、拍下來的胸片也是很可疑的等等,那小醫院的醫生才會開具轉診信,讓你去指定的醫院檢測。
可是這個時候距離你第一次去醫院報到,可能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沒事的可能已經痊愈了,有事的可能已經徹底出事了,更重要的是,把這些患者全都隔離在醫療體系之外,還會造成更大范圍的傳染,所以當年日本疫情快速失控的根源就在這里。
日本的這套醫療體系,看似守規矩,但這個規矩背后,是以犧牲無數日本普通人的性命來實現了。
這就是日本當下的現實。
我知道有人會說了,既然明知道這套制度有問題,那為什么日本人不改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套制度就是日本人經過幾十年的摸索,探索出來的最佳制度。
日本不是一開始就施行這種離譜的分層診療制度的,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日本和咱們現在一樣,也是你想去哪個醫院看病就去哪個醫院。
真正的轉折點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情,當時日本經濟開始騰飛,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給日本的醫療機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了緩解這種壓力,日本的醫保制度規定,患者如果未經基層診所直接前往大醫院,那就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比如說費用增加30%-50%,大多數人都是平頭老百姓,一看費用增加這么多,肯定就會選擇先去小醫院再去大醫院,這種分層診療制度在當時是合理的,也是適合日本國情的。
真正的問題出現在什么時候呢?
答案是上世紀9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和老齡化的加劇,日本出現了兩個嚴重的現象:
一個是日本財政開始吃緊,醫療支出有點扛不住了。
另一個是日本老年人越來越多,大量的慢性病患者出現。
當這兩個現實擺在所有人面前時,如果大家還是都去大醫院看病,那用不了多久,日本的醫保資金就會歸零,日本的醫療系統也會崩潰,所以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狀況。
日本進行了兩個改革:
一個是進行醫保控費,不讓醫生隨便開藥消耗醫保資金,如果醫生隨便開藥,可能會導致自己的收入減少,大S這次去醫院沒有接受系統的治療,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不是她沒有錢,而是醫生不愿意開太多藥來影響自己的收入。
另一個是進一步嚴格管控分層診療制度,想要去大醫院看病變得越來越難,大多數情況都是患者去了小醫院,醫生問兩句就開藥讓患者回去自己休養。
這種醫療制度引發了大量的醫療事故,幾十年來日本每年都有因為分層診療制度耽擱治療而去世的案例,當悲劇發生之后,患者家屬嚴重不滿,頻繁地出現醫鬧事件,甚至有很多醫生被患者家屬直接殺死。
當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時,就讓大量的日本醫生選擇辭職,比如說2000年殺醫事件之后,醫生們人人自危,當年就有近三千名醫生從公立醫院離職。
當醫生人數減少,就會進一步加劇日本醫療資源緊張的狀況,當醫療資源不足,就只能繼續加大力度實施分層診療制度,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就出現了大S這種一個流感輾轉好幾天都無法得到有效治療的狀況。
這就是日本當下的現實,很多人總是喜歡吹噓日本的醫療條件世界第一,但就是不愿意承認,咱們國內的醫療體系,已經盡可能的照顧到了大多數的普通人,你想一下,就連大S這樣的明星在日本都會出現這么離譜的“意外”,如果是我們普通人去了日本,那又會是什么樣的場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