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肥東縣是歷史上斷案如神、鐵面無私的包公的故鄉,在這里,每隔18年就有一項極具儀式感的活動——肥東洋蛇燈。能親眼觀看、親自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哪怕只是觀眾也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2025年農歷乙巳蛇年恰逢肥東洋蛇燈,走進大邵村,春節的假日氛圍濃厚,無論村民還是外地游客都在期待著這18年才有一次的盛事。
五顏六色的彩紙裝飾著蛇頭,鮮艷顯眼,栩栩如生。洋蛇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洋蛇燈的興起有一個相當傳奇的故事。相傳當年村里有一對邵氏婆媳,為躲避戰亂藏身山洞,官兵發現后欲圖謀不軌,忽然山風大作,一條白蛇直撲山洞,逼退官兵,婆媳由此得救。此后村人將白蛇稱為“洋蛇”,并扎洋蛇燈玩耍以紀念這次逢兇化吉的奇遇。
600年漫漫時光,村人代代更替,古老的傳說口口相傳保留下來,并被村民演繹成感恩儀式,每18年舞一次洋蛇燈成為大邵村雷打不動的傳統,洋蛇長度也隨著舞燈次數而增加,如今蛇身已長達128米。
夜色將至,和睦湖畔,蛇腹的燭光和湖水對岸高樓大廈的燈光相呼應,親切又溫暖。
鑼鼓喧天,燈光閃爍,上百名舞者舞動著將近130米的洋蛇燈,洋蛇靈活矯健,做著諸多高難度動作,上下翻滾,騰空入地,讓人嘆為觀止。
洋蛇燈共有8個動作,無論蛇頭還是蛇尾,舞動還是盤旋,都非常花費精力和體力,人們能看到洋蛇完美的表現,全部依賴舞者日常的辛苦練習。
靈活舞動的“洋蛇”在火燭的點綴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輝。蛇珠逗弄著洋蛇,蛇頭時而低垂,時而高昂,時而將蛇珠吞入口中,動作連貫流暢,極具韻律和美感。
“洋蛇”出洞生動再現了“洋蛇”從“東海龍宮”步入人間的場景。其中“頭尾雙出”的場景最精彩,蛇身層層堆疊,頭尾相互呼應,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洋蛇”在舞蛇隊員的控制中上下翻飛滾動,仿佛一條真蛇在奔走歡騰。
傳統文化總是有著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2025年乙巳蛇年,不妨來安徽合肥,在包公故里看一場肥東洋蛇燈,一睹“靈蛇”風采,沾沾“靈蛇”靈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