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爆了,《哪吒2》屠榜成功,妥妥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榜首。
截至2月5日9時,2025年春節(jié)檔總觀影人次為1.87億,超2024年春節(jié)檔總觀影人次,刷新中國影史春節(jié)檔觀影人次紀錄。
《哪吒2》以宏大的神話敘事為鏡,照見眾生相。
當我們走出影院,或許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某個角色:有人自詡為反抗命運的哪吒,有人悲嘆如懷才不遇的申公豹,有人自嘲是隨波逐流的陳塘關百姓,甚至有人調侃自己像那些吞咽腐臭爛湯的土撥鼠。
每一種代入,都暴露了我們尚未自知內在局限與社會真相。
剛開始進入電影院,興沖沖地以哪吒自許,后來發(fā)現(xiàn)申公豹才值得屌絲們共情,細細品味自己的命運比陳塘關老百姓強不多少,最后照照鏡子終于明白,自己就是那群土撥鼠中的一員。
第一層:以為自己是哪吒——英雄主義的幻覺
許多人看完電影后熱血沸騰,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們感動于哪吒的叛逆與覺醒,認為自己也擁有挑戰(zhàn)命運的勇氣。但現(xiàn)實中,這種“英雄主義”往往止步于口號。
哪吒的成長并非一蹴而就,他在《哪吒2》中從單純的叛逆少年蛻變?yōu)榧缲撠熑蔚氖刈o者,經歷了對力量的反思、對友情的犧牲,甚至直面自我認同的撕裂。
現(xiàn)實中,我們或許只記住了他“不認命”的豪言,卻忽視了他在修仙路上忍受的孤獨與痛苦。
當觀眾將自己代入哪吒時,可能只是在用理想化的形象掩蓋現(xiàn)實的怯懦——正如影片中哪吒的自我懷疑:“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不知道天高地厚”。真正的反抗,不是空喊口號,而是在看清規(guī)則后依然選擇打破枷鎖。
第二層:以為自己是申公豹——偏見的受害者與加害者
申公豹是《哪吒2》中最具悲劇性的角色,他因妖族身份被仙界歧視,努力得不到認可,最終走向極端。
許多觀眾會共情他的遭遇,認為自己是職場或社會中那個“被偏見壓垮的申公豹”,但這一代入本身便暗含危險。
申公豹的悲劇源于他既是被偏見所傷的受害者,又成為偏見的傳播者,他試圖通過操控命運來證明自己,卻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huán)。
命運中,我們或許也像他一樣,將失敗歸咎于環(huán)境,用“努力無用”的借口逃避自我突破。
影片通過申公豹的鏡像角色申小豹,揭示了另一種可能:同樣出身卑微,申小豹卻因哪吒的扶持而走向光明。
這提醒我們,偏見固然存在,但選擇成為“受害者”還是“破局者”,才是命運的分水嶺。
第三層:以為自己是陳塘關百姓——群體無意識的共謀者
陳塘關百姓是影片中最具諷刺性的群體,他們對哪吒的恐懼、對敖丙的唾棄,看似源于無知,實則是權力結構下集體偏見的共謀。
無量天翁等高位者通過妖魔化妖族鞏固統(tǒng)治,而百姓則成為偏見傳播的“工具”。
現(xiàn)實社會中,許多人自詡清醒,卻在不自覺中扮演了“陳塘關百姓”的角色。
偏見不僅是個人認知的局限,更是系統(tǒng)性壓迫的產物。當我們盲目批判他人時,或許正站在了壓迫者的一邊。
第四層:以為自己是土撥鼠——茍延殘喘的螻蟻
影中那群看似無關緊要的土撥鼠,其實也承載著重要的意義。
土撥鼠沒殺人,沒做壞事,也沒有什么本事,吃的是比鼻涕還難聞的湯食,卻仍免不了滅族之災,成為別人案板上的犧牲品。
為生存而活的很多人,不正是那群土撥鼠么。
看完電影,我仿佛也成了那只土撥鼠,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渾渾噩噩地活著,找不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茍延殘喘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哪吒的勇氣和擔當,申公豹的無奈和不甘,陳塘關百姓的善良和恐懼,土撥鼠的邊緣和低賤,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這些角色的影子。
哪吒的覺醒、申公豹的沉淪、百姓的盲從、土撥鼠的漠然,共同構成了一幅人性圖譜。
當我們走出影院,不妨放下對角色的片面代入,直面自己的局限:
是困于偏見,還是敢于重塑?是隨波逐流,還是清醒抗爭?
正如導演餃子所言,這部電影要傳遞的是一種“不認命”的生命力——
而真正的“不認命”,始于對自我掏心扒肺的真實審視。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
比較犀利的文我會發(fā)這個備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