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Keenman、追夢人
審核人:林根教授
在癌癥治療的道路上,尤其是肺癌,如何運用中西醫結合,如何科學選擇中藥,如何看待各種"抗癌"療法,一直是患者和家屬最關心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腫瘤中心的林根教授在直播中的精彩內容,詳細回答了大家關于中醫中藥在抗癌中的作用、NK細胞療法、CAR-T療法等熱點話題。希望為廣大病友提供有用的科學指引。
專家介紹
林根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
附屬北京胸科醫院
腫瘤中心主任
- 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肺癌規范化診療專家顧問
-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惡性間皮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腫瘤整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南方腫瘤研究協作組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患者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神經系統腫瘤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少見罕見突變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胸部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福建省衛生系統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中藥的優劣
問
在上次的直播互動區,很多病友和家屬都非常關心在整個肺癌治療過程中,中醫中藥的應用。那么,中醫在現代肺癌治療中的作用是什么?中藥在提升免疫力、減輕化療副作用方面,真的有幫助嗎?
答
中藥在肺癌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緩解化療副作用和增強患者身體的耐受力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林教授指出,長期以來,他在臨床中經常給病人配合使用中藥來減輕化療的副作用,很多患者反饋效果良好。不過,中藥作為單獨的抗癌手段,其效果往往不足,林教授更強調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
中藥使用誤區澄清
問
說到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不少患者對中藥存在一些誤區,例如認為中藥是草藥,缺乏治療效果,比如擔心中藥會影響肝腎功能,或者影響免疫和靶向治療的效果,干擾到這些治療的正向作用。那么,大家的這種擔心有必要嗎?是否真的存在這些干擾呢?
答
林教授解釋道,中藥講究"藥食同源",很多古方經過幾千年的驗證,是有效的。而中藥的副作用雖然相較于西藥普遍更小,但仍需對癥使用。選用不當或者劑量不合理,也會導致不良反應。因此,科學選擇和合理用藥是至關重要的。
中藥在化療期間的具體應用
問
中藥在化療期間有哪些作用?中醫中藥的優勢在哪里?
答
在化療期間,中藥可以用來緩解常見的副作用,例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和乏力等。林教授指出,化療藥物的毒性對身體有很大影響,而中藥在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可以幫助患者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減少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
此外,林教授強調,中醫中藥優勢就在于多角度、多靶點、系統性的治療。對于每位患者而言,中藥的選擇和配伍應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病情來進行個性化調整,避免“一刀切”的治療方式。中藥的調理不僅僅是單一的藥物,而是根據患者的整體狀況進行綜合調理,這種整體觀念是中醫治療的重要特點。
關于中藥注射劑和中成藥
問
不少患者在住院化療期間會輸消癌平、康萊特、鴉膽子油等中藥注射劑,這些藥物宣稱既有抗癌效果,又能提升免疫力、減輕副作用。對于這些中藥注射劑,包括一些含有蝎子、蜈蚣、壁虎等抗癌蟲藥的中藥方子,是否真的有抗癌效果,還是只是心理作用呢?另外,像紅豆杉膠囊、復方斑蝥膠囊等中成藥,是否真的有效呢?
答
林教授指出,目前關于中藥注射劑的循證醫學證據不足,他個人較少使用這些藥物。他認為大部分的中藥制劑需要在腫瘤治療里面做一個大型的三期臨床隨機對照來驗證它的療效。
對于一些含有蝎子、蜈蚣、壁虎等抗癌蟲藥,是否會通過“以毒攻毒”的原理來治療腫瘤,林教授說,在中醫治療癌癥方面,一個叫做辨病論治,另一個叫做辨證論治。不但需要知道哪些中草藥或動物藥有抗腫瘤的效應,還要知道怎么和這個病人的癥候性相結合,而不是一味地堆砌這些抗癌蟲藥。如果這個病人是以虛癥為主的,用這些藥那就是毒藥;如果這個病人是以熱癥為主的,吃人參這樣的補藥照樣是毒藥。林教授強調,中藥的使用一定要結合患者的整體狀況,量體裁衣,避免一概而論。
對于一些中成藥,如紅豆杉膠囊和復方斑蝥膠囊,林教授認為,能夠上市的藥物是經過國家藥監部門嚴格審批的,也就是說這些藥物對部分患者會有幫助,但它們普遍缺乏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怎么用好這些藥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每一個醫生跟患者的認知。因此在使用時應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迷信效果。
中成藥在輔助抗癌治療中的作用
問
中藥在抗癌旅程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很多患者一個月中藥花費常常動輒幾千甚至上萬,這對抗癌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同時,中醫種類繁多,從親友推薦的某某大師到自媒體平臺宣傳的治癌大師,再到各大中醫院的名醫,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中醫?中醫的花費大概在什么范圍內才比較合理?怎樣確定這是一個適合自己的中醫呢?
答
林教授說,首先在中藥上花費多少合適,從來沒辦法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原因就是什么樣的藥物對你合適,那你該花多少就花多少。如果用到了人參這種藥物,費用自然就高,如果不需要用,很可能簡單的藥物就有效,林教授本人是非常反對動輒幾十味的藥物,而且是貴重藥物的大處方的。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輔助治療方面,特別是在減輕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方面。林教授提醒患者,中成藥的使用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盲目用藥,尤其是在與靶向藥物或免疫治療藥物聯合使用時,必須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免影響整體治療效果。
在選擇中醫時,不但要看他的門診量,更要看這個門診量里腫瘤患者的復診率有多高,因為有可能他天天都有腫瘤病人,是因為受到他的名氣吸引來的,但他復診率可能并不高,更不能僅憑診所內的錦旗數量來判斷。如何判別是不是一個好中醫,難點就在于缺乏延長生存期,改善生存質量的數據。透過表面的現象,深入看到本質的數據,這些對于患者來說有很大的難度。
病友群體一些提升免疫力的方法討論
問
進入秋冬換季,很多病友開始使用胸腺法新,以提升免疫力、減少感冒。然而,由于以前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腫瘤藥黑幕”背后,源自美國,只在中國大賣,一年銷售額13億》,說的就是胸腺法新的國外品牌日達仙,認為它提高免疫力的臨床數據不夠扎實。與此同時,很多患者反映秋冬季使用胸腺法新確實能提高免疫力,減少感冒發生。對此,林教授怎么看呢?
答
林教授介紹,以前中國有一個大樣本的回顧性數據,手術以后病人打不打胸腺法新差別還是蠻大的,因為是回顧性數據,證據級別不高,很希望有前瞻性的研究來證明。胸腺法新確實可以預防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他經常跟病人實實在在的講,如果經濟能力還不錯的話,就可以打,如果經濟能力較差的話,需要把錢花在刀刃上,那就不必須打。
有時候病友群中會有患者討論一些流行的療法,如“吸氫”或者喝“富氫水”,聲稱可以通過提高還原能力來治療或預防腫瘤。那么,吸氫這種操作對于肺癌患者真的有效嗎?
林教授個人不贊成這種操作,因為我們的人體是一個生理穩態,pH值、鉀離子、鈉離子等都維持在一個非常窄的范圍內,想通過這種來改變人體的生理穩態很難。舉一個例子,有很多患者聽說腫瘤里面是酸性環境,就去喝蘇打水,想以此來改變腫瘤的酸性環境,這根本不可能。廣大病友還是要擦亮眼睛,避免被收“智商稅”。
NK細胞和CIK細胞療法
問
在討論提升免疫力時,很多病友會提到NK細胞療法和CIK細胞療法。這兩者真的能有效提高免疫力嗎?
答
近年來,NK細胞和CIK細胞療法受到關注。這些療法是通過體外擴增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再回輸體內,以提高免疫力。但林教授指出,這些體外擴增的免疫細胞大部分并沒有識別腫瘤的能力,效果遠不如預期,NK細胞療法都沒有獲批臨床的適應癥,目前在腫瘤治療中逐漸被淘汰,不建議作為常規治療方法。
細胞療法的未來展望
問
近年來,CAR-T療法備受關注,很多病友都想知道這種療法對肺癌是否有效。對于肺癌患者來說,有沒有相關的臨床試驗數據支持?患者在什么節點可以考慮去嘗試?另外,近期又出現了CAR-NK療法,這種新療法對肺癌患者來說值得嘗試嗎?
答
CAR-T療法是通過基因改造讓T細胞高效識別腫瘤細胞,CAR-NK療法則是對NK細胞進行改造。目前,CAR-T療法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實體瘤中的效果有限。林教授建議患者不要自費使用這類療法,而可以選擇加入臨床研究項目。
林教授認為,雖然目前細胞療法在實體瘤中的應用效果有限,但它作為一種前沿的免疫治療手段,仍然具有巨大的潛力。未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以及對腫瘤微環境研究的深入,細胞療法有望突破目前的瓶頸,成為治療實體瘤的重要手段。因此,林教授鼓勵有條件的患者關注并參與相關的臨床研究,這不僅有助于患者自身的治療,也有助于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
肺癌疫苗研究進展
問
近年來,關于肺癌治療疫苗有很多報道。例如,AACR2024報道了一種名為PDC*lung01的疫苗(由法國-比利時公司PDC*line Pharmacy公司研發)聯合K藥的療法,其療效優于以往K藥的歷史數據,讓患者們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時,國內也有少量癌癥疫苗在1期臨床試驗中。那么,肺癌疫苗的原理是什么?目前全球癌癥治療疫苗的研發情況如何?一旦這種疫苗成功研發,對肺癌患者意味著什么?
答
腫瘤疫苗分為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
預防性疫苗如肝炎疫苗和HPV疫苗,通過預防病原感染來降低腫瘤發生風險。治療性疫苗則是刺激免疫系統攻擊已經存在的腫瘤細胞。林教授介紹,目前治療性疫苗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結合使用,初步顯示出較好的效果,但仍需大量研究來驗證其療效。
近年來,一些新的治療性疫苗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例如,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與PD-1抑制劑聯合使用的肺癌疫苗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較高的應答率,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這些結果讓人們看到了肺癌治療新希望,但距離真正的臨床應用仍需更多的驗證。
接種流感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
問
很多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帶狀皰疹,或者在流感季容易得流感。那么,腫瘤患者是否需要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和流感疫苗呢?
答
腫瘤患者免疫力較弱,容易感染。林教授建議患者接種流感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以減少感染風險,保護身體健康。
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流感季節患病的風險,而帶狀皰疹疫苗則可以減少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復發的可能性。對于腫瘤患者來說,感染往往會使得病情更加復雜,甚至影響到抗癌治療的進展,因此接種這些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藥物:國產PD-1抑制劑AK112
問
最近,國產PD-1抑制劑AK-112依沃西單抗在與全球“藥王”K藥的對比中表現優異,引起了廣泛關注。AK112和K藥的PK結果如何影響臨床診療?依沃西單抗憑借PD-1和VEGF兩個靶點的優勢,是否能持續保持對K藥的領先地位?如果K藥也聯合貝伐珠單抗這樣的抗血管生成類單抗,還會有相同的結果嗎?
答
AK112(依沃西單抗)是一種雙靶點抗體,針對PD-1和VEGF兩個靶點。AK112這個藥物療效比K藥(Keytruda)好,這是實打實的三期頭對頭的臨床數據,無論是從有效率還是從控制時間,都明確的呈現在試驗結果中。病人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林教授建議病人可以去嘗試一下這個新的免疫治療藥物。AK112的出現是一個好消息,提示了中國的藥物研發能力在不斷的上升,新的藥物不斷的涌現出來,對患者是一個利好。
第二,雖然AK112是包含PD-和VEGF兩個靶點來對比K藥的一個PD-1靶點,但AK112雙抗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告訴我們,根本不是兩個藥物疊加的那么簡單。AK112在臨床試驗里效果很好,副作用完全可以耐受,而沒有出現PD-1抑制劑聯合貝伐珠單抗的時候,貝伐珠單抗所帶來的高血壓、出血、蛋白尿等副作用,所以它和一個PD-1聯合一個VEGF的抗血管生成類單抗是不能簡單劃等號的。
第三,PD-1聯合貝伐珠單抗就一定能增效嗎?K藥的一個大型的三期臨床試驗,在PD-L1表達超過50%的病人中,K藥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與K藥單獨對比居然是一個陰性結果。也就是說加不加抗血管生成藥物跟單獨的K藥相比沒差別。從這里也告訴我們,AK112這個雙抗,絕對不是兩個單抗的組合。
林教授預計,未來幾年內,AK112有望在國內外廣泛應用,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總結與呼吁
腫瘤治療是一條漫長且充滿挑戰的道路,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一個發展趨勢,但關鍵在于科學理性地選擇醫生和藥物,避免走入治療誤區。患者及家屬應與醫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共同應對病情,探索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中藥在緩解副作用和增強體質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其使用需因人而異,科學合理。同時,細胞療法和腫瘤疫苗等前沿治療手段盡管尚未成熟,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希望廣大患者和家屬能夠以開放的心態,積極了解并參與到這些新的治療研究中,共同推進抗癌事業的發展。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科學的參考,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肺癌治療中的中西醫結合問題,科學抗癌,共同面對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