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有句古話叫:“相由心生”,這也正是我國古代面相學的核心理念,
面相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強調通過觀察面部特征、氣色和表情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
隨著時代的發展,面相學不再是單純依賴傳統經驗,而是開始通過科學方法進行驗證和拓展,
比如通過一些大數據分析和統計學方法,研究者就可以對面相與性格、命運之間的關系進行更精確的分析。
進而慢慢演變成了面相心理學,無數心理學研究表明面部特征與性格之間的確存在一定的關聯。
比如,面部對稱性較高的人被認為更值得信賴的可能性更高,而寬額頭的人則與聰明、機智有一定關聯,這是因為寬額頭與前額葉的發達程度有關。
不過關于面相的研究并非十分完善,比如有的人認為越漂亮的人越善良,其實面相好壞其實和漂亮與否沒有關系。
光環效應
心理學中有一個光環效應(Halo effect),又稱暈輪效應、光暈效應,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理學現象,
指的是人們在對他人或事物的某一特征形成積極或者消極印象后,就會將這一種印象泛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覺得一個人相貌不錯時,那么你可能會覺得他的其他方面,比如學習成績,比如性格修養都會覺得不錯。
這就是暈輪效應,因此很多人會覺得一個人的面相越周正,漂亮,就越善良,
這是一種絕對化的非理性認知,樣貌是否端正與其善惡毫無關系,比如這兩起案例。
2016年10月17日發生在上海的一起案件駭人聽聞,兇手叫朱曉東,長相端正,樣貌中上,算得上周正,但是他的作案手法卻令人發指。
當日上午,朱曉東因為家庭矛盾,在家中用手扼住楊儷萍的頸部,導致她機械性窒息死亡,
作案后,朱曉東為掩蓋其罪行將楊麗萍的尸體用被套包裹,藏于家中陽臺的冰柜內,并且還將死者的15萬元大肆揮霍,與異性到酒店開房約會。
以及震驚全國的“翟欣欣婚騙案”,用盡各種手段索要財物,逼得蘇享茂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選擇自殺,沒人能預料到這個長相柔美的女人背后藏著蛇蝎心腸,
因此,可以看出面相好壞其實和漂亮與否沒有關系,不過,相由心生是真的,
因為人的五官相貌只是面相的一部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所謂的“相由心生”是一個人的磁場與氣質,而非一個人的五官,長相是否端正。
心理學角度的相由心生
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就曾進行相關研究,讓84名非心理學專業的大學生志愿者兩兩對坐,并且將所有人的性格組成要素劃分成了五個維度,
最后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20分鐘的面相觀察判斷出另一個人的性格中的三個維度,這說明面相與心理有一定關系。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相由心生強調人的內心狀態與外在表現之間的相互聯系,
比如當一個人感到快樂時會面帶微笑,一個人感到憤怒時可能會皺眉,當一個人經常感到開心,那么他的面相可能會比較親和,有感染力,
相反,當一個人經常感到壓力或者沮喪時,他的面相則會給人一定的落寞和疲憊,
這種長期的情緒表達會在面部肌肉形成一定的記憶,進而影響面部的整體形態以及他人的觀感,
也就是所謂的“磁場與氣質”,這些并非具象化的事物,并且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是“相由心生”的表現之一。
并且一些系統性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面部特征與性格特征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關聯,
例如臉型較方棱角分明的人可能表現出更加熱情堅定的性格特點,而臉型較圓,線條融合的人可能傾向于克制和順從。
此外,近些年來面相學研究多用于犯罪心理學(Criminal psychology)中,
2016年上海交大武筱林教授發表了一項研究《基于面部圖像的自動犯罪性概率推斷》,
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比如邏輯回歸法,k近鄰法,支持向量機等對將近2000張面部照片進行了相關分析,調查發現:
瞳距越小的人,犯罪的概率相對更高;嘴巴小且多呈下垂狀態的人里有更多的罪犯,并且罪犯的人中部位更加突出,并且呈現出清晰的雙線特征。
武教授的研究在學術界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部分學者認為該研究雖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樣本數量不足,結果不夠嚴謹。
盡管存在爭議,但面相學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關于面相與人的真實心理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理性判斷。
-The End - 作者-觀南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