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奕詝不僅僅是清朝12帝中最后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而且也是大清12帝中最后一位生有皇子公主的皇帝,咸豐帝之后的三位大清皇帝: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湉與宣統帝溥儀,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而且咸豐帝的子嗣數量也并不多,僅生有兩位皇子一位公主:
皇長子載淳,是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所生,咸豐帝還在時,葉赫那拉氏因為得寵而身懷有孕,在生下皇長子載淳后便被晉封為懿妃,不久又晉封為懿貴妃,在后宮時僅次于皇后鈕祜祿氏的存在;也正因為葉赫那拉氏生下的皇長子載淳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皇帝,所以葉赫那拉氏在兒子登基后被尊為圣母皇太后,同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病逝后,慈禧獨自垂簾聽政,一直到光緒三十四年病逝。
皇長女榮安公主,榮安公主是咸豐帝寵妃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所生,他他拉氏十分得寵,是咸豐帝后宮中最為得寵的后妃;不過因為其生下的是公主并非皇子,所以他他拉氏即便是再得寵,也沒有成為慈禧太后的勁敵,得以安度余生。而且榮安公主得慈安與慈禧兩宮皇太后格外的寵愛,被封為固倫公主出嫁。他他拉氏在歷經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后,被晉封為了皇貴妃,去世后被安葬在定陵妃園寢中最為尊貴的位置。
皇次子憫郡王,憫郡王的生母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玫貴妃徐佳氏,徐佳氏是大清最后一位生育皇子的后宮妃嬪。在無嫡子的情況下,所有庶出的皇子便都有被選為皇儲的可能,如此一來徐佳氏便有了同皇長子載淳生母葉赫那拉氏(慈禧)較量的可能;既然是慈禧的勁敵之一,徐佳氏為何能善終,得兩宮皇太后尊重呢?
出身低微但是大家閨秀
玫貴妃徐佳氏出身內務府正黃旗包衣,其父徐誠意僅為沒有品級的領催。
領催在滿語中稱之為“撥什庫”,在“馬甲”(八旗士兵)中挑選一些識字的來擔任,負責掌管檔冊、官兵俸祿餉銀的領取等。
作為上三旗包衣出身,徐佳氏年滿13歲便可以參加內務府主持的選秀,只要是被選中便要入宮成為宮女,侍奉后宮妃嬪、皇太后、太妃或者是皇上。而徐佳氏便是通過內務府選秀的方式入宮,成為眾多宮女中的一位。
作為宮女出身的妃嬪,徐佳氏的出身可以說十分低微。
但出身低微并不意味著徐佳氏的家境不好,徐佳氏的父親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其家資富有。所以徐佳氏從小便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出身;但即便是大家閨秀出身,徐佳氏作為正黃旗包衣出身,也需要按照朝廷制度參加選秀,入宮為宮女。
當然出身低微并不意味只能做宮女,在大清有很多出身包衣,但是仍舊成為寵妃,甚至成為太后
比如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出身正黃旗包衣,其父威武為護軍參領;烏雅氏雖然剛入宮時為佟佳貴妃身邊的宮女,但是因得寵于康熙皇帝,并且先后生下6個子女,而被封為德妃;而且其子胤禛為大清的第五位皇帝,烏雅氏也因此而被尊為皇太后,去世后與康熙同葬景陵;
再比如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出身正黃旗包衣,其父魏清泰為內管領;魏佳氏剛入宮的時候為孝賢皇后富察氏宮里的宮女,因得到乾隆皇帝寵愛,在未懷孕的情況便被晉封為令妃;后先后7次懷孕生下6個子女,而被晉封為令貴妃;繼后納喇氏斷發后,魏佳氏晉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一直到去世;其子永琰被封為皇太子后,魏佳氏被追封為孝儀皇后。
除此之外,康熙的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惠妃烏拉那拉氏、榮妃馬佳氏、成妃戴佳氏、良妃衛氏、定妃萬琉哈氏,乾隆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哲憫皇貴妃噶哈里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忻貴妃戴佳氏等,皆出身內務府包衣。
所以在大清,出身低微,出身內務府包衣,并不意味不能成為寵妃,不能成為皇后。
當然大部分包衣出身的女子,只能入宮為宮女,到一定年齡后出宮自行婚配。
而徐佳氏,便是眾多宮女中很幸運的一個,被咸豐帝看中,成為咸豐帝寵妃之一。
由官女子德幸,被封玫常在
道光十八年(1838年),徐佳氏出生,比咸豐帝小7歲;
咸豐三年(1853年)十一月,徐佳氏便由宮女直接冊封為玫常在。可見徐佳氏應當是在咸豐帝剛登基到咸豐三年之間入宮的。常在之下還有答應,徐佳氏沒有做答應,而是直接由宮女冊封為常在,可想而知咸豐帝對徐佳氏有多寵愛。
其實在徐佳氏被封為玫常在之前,也就是咸豐三年三月,咸豐帝已經冊封了一位官女子伊爾根覺羅氏為容常在;很顯然伊爾根覺羅氏并沒有讓咸豐帝滿意,咸豐帝這才有了再次從官女子中挑選一位后妃的打算,如此便看中了徐佳氏。
其實在伊爾根覺羅氏與徐佳氏被晉封為常在之前,咸豐帝繼位后已經通過八旗選秀選了幾位后妃,而且大多都在咸豐一朝時很是得寵:
孝欽顯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慈安太后),以嬪位入宮,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詔封為皇后;
孝貞顯皇后葉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以貴人之位(蘭貴人)入宮;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也就是麗妃),以貴人之位(麗貴人)入宮;
婉貴妃索綽羅氏,出身包衣,官女子晉封為常在(婉常在),咸豐二年晉封為貴人;
而徐佳氏能夠在這個節骨眼上,得寵于咸豐帝,可想而知徐佳氏確實容貌姣好、姿色出眾。而單從她的封號“玫”便可看出,在滿語中“玫”是“光輝、明亮”的意思,徐佳氏因為姿色美麗而討得咸豐帝歡心。
驟起驟落
徐佳氏得寵,雖然未身懷有孕,但還是在咸豐四年十二月被晉封為玫貴人。
除了徐佳氏外,還有兩位寵妃也晉封了位份:
麗貴人他他拉氏,因懷孕而晉封為麗嬪,這是咸豐帝所有后妃中第一位身懷有孕的;
婉貴人索綽羅氏,被晉封為婉嬪;索綽羅氏雖然是包衣出身,但是其出身的家族是科舉世家,在五代內便出7位進士、6位舉人,咸豐帝即便是不寵愛索綽羅氏也會晉封其位份。
至于蘭貴人葉赫那拉氏,在咸豐四年二月便已經因為得寵而被晉封為懿嬪。
可想而知,徐佳氏想要在后宮占有一席之地有多難。
他他拉氏與葉赫那拉氏都是通過外八旗選秀入宮,他他拉氏在咸豐四年懷孕,葉赫那拉氏是在咸豐五年懷孕,二人都有皇嗣與寵愛傍身;索綽羅氏有顯赫的家族傍身,唯獨徐佳氏雖然娘家家資富有,但畢竟出身低微,只能依靠咸豐帝的寵愛在后宮立足。
而咸豐帝后宮的寵妃眾多,徐佳氏并不能獨得咸豐帝寵愛。
所以像徐佳氏這樣出身的后妃,一不小心便可能會失寵,甚至被降低位份。
果然咸豐五年,徐佳氏便在一個月內連降三級,降為了官女子,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咸豐五年,徐佳氏因為做錯事,而惹怒了咸豐帝,咸豐帝一氣之下在四月二十四日將其降為玫常在。而這僅僅是徐佳氏降低位份的開始:
很快咸豐帝得知,徐佳氏作為后宮妃嬪,居然私下里虐待宮中的宮女;按照大清的制度,若是后妃宮中的宮女犯錯,需要交給內務府來進行懲處,后妃并不可私下里懲罰宮女。宮女雖然是包衣出身,但都是上三旗出身,而且很多宮女的出身甚至比后妃的出身還要高貴。
而徐佳氏,本就是宮女出身,卻私下里虐待侍奉自己的宮女,此舉確實很過分;
除此之外,徐佳氏還跟太監談笑風生,絲毫沒有顧及自己作為主子的威嚴。
如此咸豐帝又如何能不生氣呢?
于是咸豐帝再次下旨,將徐佳氏直接由玫常在降為官女子。
在整個大清,從妃嬪直接降為宮女,并不多見;而徐佳氏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玟貴人,咸豐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降為玟常在。五月十七日,降為徐官女子。
不過咸豐帝確實也對徐佳氏念念不忘,雖然一氣之下將其直接降為官女子,但是沒多久,在咸豐六年五月便重新將徐佳氏冊封為玫常在,而沒多久又將徐佳氏重新晉封為玫貴人。
如此驟然起落,在整個大清都十分罕見。
畢竟被連降三級,便意味著得罪了皇帝,后宮佳麗三千的情況下,皇帝又如何能重新想起一位失寵降級的妃嬪呢?
而徐佳氏做到了。
與慈禧一較高下
在徐佳氏重新得寵的時候,后宮中生育皇子公主的兩位妃嬪:
榮安公主的生母他他拉氏,已經位居麗妃之位;
皇長子載淳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已經位居懿妃之位;
而徐佳氏也在盛寵之下身懷有孕,成為咸豐帝后宮中第三位身懷有孕的妃嬪。
他他拉氏雖然在盛寵上不比懿妃葉赫那拉氏少,但并未成為葉赫那拉氏的眼中釘,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他拉氏生下的是公主,而非皇子;所以即便是他他拉氏再得寵,都威脅不到葉赫那拉氏在后宮的地位。而葉赫那拉氏作為皇長子載淳的生母,咸豐七年正月再次晉封位份,晉封為懿貴妃,成為后宮第二位的存在。
而徐佳氏,若是來日生下一位公主的話,自然跟他他拉氏一樣不僅能晉封位份,還能在后宮安度余生;但若是徐佳氏來日生下一位皇子,便是對懿貴妃與皇長子載淳最大的威脅。
所以自徐佳氏身懷有孕開始,便成為懿貴妃的眼中釘。
咸豐八年二月,徐佳氏順利生產,而且生下了一位皇子,為皇二子。
如此一來,咸豐帝便有了兩位皇子,在挑選皇儲上便多了一個選擇;畢竟皇后鈕祜祿氏一直無所出,不管是皇長子還是皇二子都是庶出,自然是賢能者為皇儲。
然而皇二子僅帶給咸豐帝與徐佳氏短暫的愉悅,很快便夭折了。
如此一來,皇長子載淳便成為咸豐帝唯一的皇子,更是板上釘釘的皇儲。
雖然皇二子夭折,但是咸豐帝仍舊晉封了徐佳氏的位份,將其晉封為玫嬪,算是給徐佳氏一個安慰。同徐佳氏一起詔封為嬪的,還有剛入宮不久的佟佳氏,佟佳氏出身勛貴家族——佟佳氏一族,同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慎成皇后同族,直接以嬪位入宮,被封為祺嬪。
咸豐帝有了新人陪伴在側,而且因英法聯軍攻入京城而憂心,自然便沒有心思過多地寵愛徐佳氏。而且痛失愛子的徐佳氏,自此抑郁寡歡,在咸豐一朝時再沒有晉封位份。
止步于玫嬪,當然這對于包衣出身、還沒有皇子公主傍身的徐佳氏而言,已經是很不錯的結局了
不過徐佳氏,最終被晉封為了貴妃。
被晉封為貴妃
咸豐十一年,已經離開京城一年多的咸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逝。
這一年,徐佳氏尚且只有25歲,便開始守寡。
咸豐帝唯一的皇子、年僅6歲的載淳繼承皇位,因皇子年幼,咸豐帝在生前為其留下8位顧命大臣來處理朝政;但是心存野心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不甘心僅做頤養天年的圣母皇太后,所以便勸說母后皇太后鈕祜祿氏,除掉八位顧命大臣。
(下文將葉赫那拉氏稱之為慈禧,鈕祜祿氏稱之為慈安)
在得到母后皇太后慈安同意后,慈禧同留在京城的恭親王奕?、醇郡王奕譞(慈禧的妹夫)一起發動辛酉之變,成功除掉了八位顧命大臣。如此一來,在同治帝尚且年幼不能親政的情況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
咸豐十一年十月,在除掉八位顧命大臣后,同治帝正式登基。
同治帝登基的第二天,便大封咸豐帝后宮諸妃,徐佳氏被晉封為玫妃;至于徐佳氏所生的皇二子,因為是咸豐帝僅有的兩位皇子之一,而被同治帝追封為憫郡王。
就這樣,徐佳氏正式開始頤養天年的太妃生活。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病重時,兩宮皇太后為了沖喜,大封后宮,徐佳氏再次得到晉封,被晉封為玫貴妃。
而不久同治帝便病逝了,光緒帝載湉繼位。
不管在位的皇帝是誰,自始至終掌握大清實權的都是兩宮皇太后。
對于徐佳氏而言,她都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看著這一切,畢竟對于徐佳氏而言不管誰來做皇帝,她都是一位無足輕重的先帝太妃而已。
在光緒帝繼位19年后,徐佳氏病逝,終年53歲,被葬入定陵妃園寢。
結語
徐佳氏雖然出身低微,但是作為咸豐帝寵妃之一,她的經歷還是豐富的:
1850年,也就是道光30年,道光帝病逝,咸豐帝繼位;
1851年,也就是咸豐元年,咸豐帝登基的次年,大清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為時13年之久;
1852年,也就是咸豐二年,咸豐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通過外八旗選秀入宮:慈安、慈禧與莊靜皇貴妃(固倫榮安公主生母),此三人也是徐佳氏在后宮爭寵的勁敵;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咸豐帝倉皇逃亡熱河行宮;
1861年,也就是咸豐十一年,咸豐帝在行宮病逝,徐佳氏開始守寡;年僅6歲的同治帝繼位,慈禧與慈安發動辛酉之變,開始垂簾聽政;
1874年,也就是同治十三年,同治帝病逝,孝哲毅皇后沒多久也去世了;光緒帝繼位,慈禧與慈安繼續垂簾聽政
徐佳氏經歷了大清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不過對于她一個后宮妃嬪而言,似乎并不重要;畢竟她“不能干政”,也無皇子在朝處理朝政事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