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初露頭角,技驚四座,是因為溫酒斬了華雄。
正因為杯中酒尚溫,華雄的人頭就被擲于帳前,關公威武的形象一下子就被立起來了。然而,這也給人造成了一種誤解,好像堂堂上將華雄是被關羽給秒殺了。
如果關公真有這么大的本事,那可真是天下無敵了,斬個把呂布恐怕也不在話下。
要知道,華雄可不是什么無名之輩,俗話說:“關東出相,關西出將”,漢末隴西民風剽悍,更兼戰亂不斷,所以人皆驍勇善戰。
董卓縱橫西涼十余年,靠的就是剽悍的關西兵將,而華雄就是關西諸將中戰力最高的,他“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背”,是典型的關西猛將。
在“三英戰呂布”之前,華雄的單挑戰績是最為出彩的,絲毫不輸于后來曹魏的五子良將。
鮑忠帶三千兵馬叩關,本來是為了來搶功的,看到華雄引五百兵馬下關后,拔馬就要走,結果被華雄一刀斬于馬下。
祖茂作為孫堅的四位大將之一,和程普、韓當、黃蓋地位相當,在偷襲華雄的情況下,反而被華雄一刀斬于馬下。
孫堅是江東猛虎,戰力不輸于其子孫策,被華雄襲營敗走后,向背后追來的華雄連射兩箭,都被華雄輕松的躲過了。按照古典小說的慣例,能躲過對方的暗箭,實力至少也要與對方相當。
虎牢關前,華雄不到三個回合斬了俞涉,不多時又斬了韓馥的上將潘鳳,讓眾人大驚失色,只有袁紹憤憤的說道:
“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上將潘鳳的鼎鼎大名,被讀者嘲笑了幾百年,實際上潘鳳絕非浪得虛名。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韓馥手下的武將質量并不低,比如張郃曾經就是韓馥的手下,能在韓馥的手下混到上將這個級別,可見潘鳳也絕對是有一定實力的。
可惜潘鳳遇到的是華雄,作者正要拿一位上將來襯托華雄的勇猛,所以潘鳳就稀里糊涂的做了刀下之鬼。當然,作者也沒有完全辜負潘鳳“上將”的名號,因為潘鳳被斬并沒有說明幾個回合,而是模模糊糊的說“不多時”。
“不多時”這三個字,就包含了無數種可能性,既可以是五六個回合,也可以是十幾個回合,甚至可以是三十幾個回合。
上將潘鳳一死,在座諸侯皆變色,帳下再也沒有人敢主動出戰,由此可見潘鳳的實力非同尋常,在諸侯聯軍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作者通過潘鳳之死,也正是要告訴我們,華雄是當時天下少有的猛將,實力估計和后來的顏良、文丑差不多。
與“不多時”三個字相呼應的,就是關羽的“酒尚溫”。
“酒尚溫”三個字,同樣也包含了無數種可能性,既可以是我們印象中的秒殺,也有可能是大戰了幾十個回合,畢竟一杯熱酒變溫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而戰場上的單挑則是在電光火石之間。
那么,關羽“溫酒斬華雄”,兩個人到底打了幾個回合呢?
換句話說,以華雄的實力來說,能和關羽戰上幾個回合呢?
我們可以參照關公的三場單挑記錄:
第一場,關公大戰管亥,數十回合之后,斬管亥于馬下;第二場,關公大戰紀靈,兩個人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第三場,關公大戰龐德,兩個人打了百余回合,龐德刀法毫無破綻,關公難以取勝。
相比之下,關公一個回合斬了顏良,三個回合斬了文丑,難道顏良、文丑連管亥都比不上嗎?
要知道,顏良二十回合戰敗徐晃,文丑則是一人大敗張遼、徐晃兩員大將。張遼的戰力比關公差不了太多,百回合內難分勝負;徐晃在關公手臂受傷的情況下,與關公大戰八十余回合。
顏良、文丑能打敗張遼、徐晃,實力至少也和他們相當,豈有被關公秒殺的道理?
說白了,顏良、文丑充當了作者神化關公的犧牲品而已,所以才犀里糊涂的被關公斬于馬下。
華雄同樣也是這樣,華雄的實力至少和紀靈相當,不可能低于管亥,至少能和關公戰上五、六十個回合。
華雄之所以死的如此潦草,自然也是為了塑造關公的神威,當然了,作者也給華雄留了面子,就在“酒尚溫”三個字當中,因為這三個字包含了無數種可能。袁紹大帳中生著火,可能溫度很高,酒變冷的速度也慢,兩人很有可能打了幾十個回合,然后華雄才被斬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