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哪有不胖的!
春節期間,大魚大肉、走親訪友,暴飲暴食和缺乏運動成了常態,體重增加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現象。
不少人在社交平臺曬出體重秤上的數字,感慨“幸福的煩惱”。
然而,節后減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嘗試了各種方法,卻總是事倍功半。那么,節后減肥的“秘密開關”究竟在哪里呢?如何科學減肥才能不反彈?
01
“肥胖記憶”導致體重快速反彈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減肥時,一開始還能堅持少吃多運動,體重也有所下降,但沒過多久,體重又反彈了,甚至比之前還重。
可以說,反彈才是減肥最大的“殺手”。
為什么減肥后容易反彈呢?其實,這背后有一個科學原因——“肥胖記憶”。
簡單來說,“肥胖記憶”就像是身體的一種“記憶功能”。當身體曾經胖過一段時間后,就會在細胞層面留下一種“記憶”,即使體重下降了,這種記憶也會讓身體更容易恢復到原來的體重。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體重反彈”或“溜溜球效應”。
“肥胖過”的小鼠回歸高脂飲食后體重迅速反彈/圖源:參考資料1
那咋辦?這肥是減不成了,就只能任它胖下去了?
雖然“肥胖記憶”聽起來很可怕,但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打破這種記憶。比如,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可以逐漸改善脂肪細胞的狀態,減少“肥胖記憶”的影響。
02
下午5點后不吃飯,有助于減肥
“16+8輕斷食法”,是近幾年非常火的減肥方法。
它的核心在于將一天的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內,剩下的16小時則保持空腹。比如,你可以選擇在上午9點到下午5點之間進食,其他時間則不再進食。
2025年1月,《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的方式,將參與者分配到4種飲食模式中:
常規飲食:進食超過12小時
早禁食模式:9:00~17:00進食
晚禁食模式:14:00~22:00進食
自主禁食模式:隨便選擇8小時進食
圖源:參考資料2
結果顯示,采用限時禁食模式的人群,平均體重減輕了3到4公斤。更令人驚喜的是,早禁食模式(9:00~17:00進食)的人群不僅體重下降明顯,腹部皮下脂肪也顯著減少,同時空腹血糖水平和夜間平均血糖水平也得到了改善。這說明,16+8輕斷食法不僅能幫你減重,還能改善身體的代謝功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且,16+8輕斷食法的一個明顯優點是,只限制了禁食的時間,不需要節食挨餓,所以比較容易堅持。
雖然16+8輕斷食法聽起來很簡單,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要點。
首先,進食的8小時內,飲食應該均衡多樣,避免暴飲暴食。盡量選擇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同時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以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
其次,雖然在8小時內可以進食,但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吃高熱量的垃圾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16+8輕斷食法是一種科學、健康且相對容易堅持的減肥方法,但并不適合所有人,對于兒童、孕婦或哺乳期女性、經常低血糖、神經性厭食、存在胃腸道疾病等人群不建議嘗試。
03
這些減肥誤區,會讓你越減越肥
減肥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如果用錯了方法,那結果就會——越減越肥。
誤區1:低脂食品=健康?
低脂食品聽起來很健康,但很多低脂食品為了改善口感,會添加大量的糖和精制淀粉。
例如,脫脂酸奶中常常加一些糖來增加甜味,反而可能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引發代謝紊亂。因此,選擇低脂食品時,一定要仔細查看成分表,避免陷入“低脂陷阱”。
誤區2:減肥不能吃主食?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而碳水是身體重要的能量來源。減肥期間,身體需要穩定的能量供應來維持正常運轉,不然就會出現頭暈、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對于想減肥的人群來說,并非主食吃得越少越好。但主食的選擇很重要,應以全谷物為主,適當增加粗糧并減少精白米面攝入。
誤區3:只要運動就能減肥?
運動能消耗熱量,但如果不控制每天熱量攝入總量,同樣達不到減肥的目的。
減肥之路雖充滿挑戰,但選對方法,成功就在眼前。減肥的意義遠不止于外在的美麗,更在于追求健康的生活。在此也提醒大家:減肥需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切勿急于求成,以免損害健康。
參考資料:
[1].L. C. Hinte et al., “Adipose tissue retains an epigenetic memory of obesity after weight loss,” Nature, 2024, doi: 10.1038/s41586-024-08165-7.
[2].Dote-Montero, M., Clavero-Jimeno, A., Merchán-Ramírez, E. et al. Effects of early, late and self-selected time-restricted eating on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in participan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at Med (2025).
如果您還有健康相關疑問,
隨時隨地在線問診,專業醫生極速解答
在看點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