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社交媒體上一批全國各地老樓的照片,
在00后群體中引起極大的討論與共鳴:
“夢核”、“破舊的未來感”,
“有一種時代落幕的感覺”……
拍攝這些照片的,
是01年的東北男生小鐵。
世紀末的大樓頂部停著“飛碟”
汕頭澄海區 / 福州電信大樓
世紀末的鐘樓,銘刻著歲月滄桑
阜新鐘樓 / 泉州海關大樓
小鐵今年剛畢業,
大學學的建筑,
畢業后他沒上班、沒考公,
而是帶上一臺二手相機,
用從小攢下的零花錢,
自費去全國各地找老樓拍攝。
他吃街邊小店,住30一晚的青旅,
每天支出100元都不到,
一年來,走遍了19個省、100個城市,
拍下2000多棟建筑。
藍與白的幾何搭配
合肥老科技館 / 鐵嶺銀都大廈
奇幻的裝飾,仿佛向未來世界發射信號
臨沂雙月湖 / 北京密云
對小鐵和他的同齡人來說,
這些建于90、00年代的大樓,
伴隨著他們的成長,是一整個時代的回憶,
其中有些樓正在拆除,逐漸消失。
這些“夢核”風的老樓肖像照,
重映了00后的“黃金時代”,
“那是一場關于美好生活的夢。”
2024年的最后一天,
一條在上海遇到了小鐵。
我們一起拿著相機走街穿巷,
也聊了聊他從北到南的拍攝故事。
自述:小 鐵
編輯:夏 爾
責編:陳子文
小鐵攝影作品
我是2019年高考,大學最難受的是趕上疫情,什么都沒拍成。今年我剛畢業,過去一年多,我從南到北走了19個省份、100多個城市,去過2000多座不同風格的大樓,拍的照片大概已經有兩三萬張。
茶色的“蛋糕”大樓 | 江門新會
我一般按火車班次規劃路線,每個城市會待個六七天。最近的這次旅程,從福建出發:廈門、漳州,經過潮汕一路走來。下一站準備去深圳,我的目標是把整個華南走一圈。
我最喜歡拍的,是那些千禧年前后的城市建筑,其實很多年輕人和我一樣,看到這些建筑會很熟悉,覺得是不是在記憶中的哪個場景里出現過。
粉色的尖頂城堡
廈門,湖東花園
廣州
深圳
世紀之交的時候,流行過用彩色瓷磚作為裝飾。這次我路過廈門,看到了一座很特別的建筑,尖尖的樓頂,外表是淺粉的,像極了那種城堡。
南方的不少建筑都是這種樣子,特別是住宅樓:不同色彩的馬賽克混搭著,很好看,很夢幻。相比之下,北方可能更多的就是水泥墻和紅磚墻,截然不同的風格。
茶色玻璃,寫滿了時代的奢華
上海中世辦公樓 / 鄭州格陵蘭大酒店
80年代的豪華旋轉餐廳
廣州,花園酒店
再比如茶色玻璃的大樓,圓形的、三角形的窗子,充滿幾何元素。以前這種風格在高端建筑里很常見,還有一點保護隱私的作用。
它們在小的時候就很吸引我,會覺得那里面很黑暗,好像有一種神秘感,還藏著一些對富貴、奢華生活的向往。
記憶中的某天,旋轉餐廳停止轉動
鞍山天河賓館 / 福州郵政大廈
鞍山,環球酒店
前一陣子我還去了遼寧鞍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從火車站出來的那一瞬間——廣場兩側全都是90年代的一些高樓,而且很多都廢棄了,仍然保持著那個年代的畫風。
鞍山有一座環球酒店,最頂上的旋轉餐廳已經不再使用了,我想它原來一定是一座很嶄新、很科幻的建筑,現在落滿了一層灰塵,仿佛那個年代已經落幕了。
在樓梯上,仿佛就能觸摸到藍天
涿州,群眾工作中心
汕頭,郵電宿舍
當然,還有室外的樓梯。它們非常高,從遠處看起來,就好像和天連在一塊。但00年以后,這種風格的樓梯基本上很少見了。
之前我發過一篇樓梯的筆記,有一條評論很多人點贊,說仿佛那時的天空就在手邊,一下就能觸摸到。確實是這樣,因為這張圖片就是這種感覺,那個年代也是這種感覺。
北京,順義紡織廠
以前我可能只是記錄記錄。但真正讓我受到感觸,是那次在北京順義紡織廠的拍攝經歷。
紡織廠在順義區的中心位置,當時我沒覺得它多有年代感,只是發現窗戶都被封住了,全都給涂成了白色。我很好奇,就拍了一些照片,在網上發了一個提問的帖子,但也并沒有什么人回我。
北京,順義紡織廠
2024年的三四月份,(紡織廠)被拆掉了,那個帖子突然火了。很多人來說,這些照片讓他們想起了以前那塊是什么樣的。我才感覺,我做的這個事情好像有點意義。
很多看起來沒什么特別的建筑,普普通通,但我用相機留下了別人的故事與生活。
這部相機是二手買的,就2000多塊錢,比不了人家上萬的設備。可2025年,我想用它再拍下10000張照片。
吉林,龍潭區
2001年,我出生在吉林市。我家是我姥姥姥爺當年的單位分房,在那種老的工廠生活區,旁邊也沒有什么商業,一切都是冷冰冰的。
小時候我最大的向往,就是坐車去市中心玩。有一趟公交我們每次都會坐,從家出發車程要50分鐘,它開得很慢,但沿途會遇到各種不同年代的建筑。
松花江在吉林穿城而過,水常年不結冰,元旦和過年的時候,江城廣場會有煙花表演,然后第二天早上起來就能看到霧凇,路邊全都是擺攤的人,非常熱鬧。
那是我最期待的場景,也是因為這個,我很早就對這些建筑和充滿生活感的東西特別感興趣。
吉林,建業大廈
6歲那年,我們一家人去市區吃飯,路過建業酒店,在我們吉林市中心最繁華的一個地段。它是1997年投入使用的,有四五十層,100多米高,但建成沒過多久它就廢棄了。
那時候是在晚上,我站在下面,就記得當時仰望大樓,只有非常科幻的感覺,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看那么高的建筑。
奔向二十一世紀的藍色大樓
東莞科學館
初中的時候,我拿著老爸的單反開始拍照,那時候也不懂什么技巧構圖,就坐車到處逛,邊逛邊拍。
到了高中,我暗暗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夢想:以后我要走遍全中國,拍各種各樣的大樓。就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為這個夢想攢錢,一直到了現在。
你可能想不到,吉林市中心的道路是用別的城市來命名的。比如建業酒店,它就在太原街上,所以我第一個去拍的就是太原。
其它的還有上海路、蘭州街、貴陽街,這些耳熟能詳的街名伴隨我一起長大,等我真正去了那個城市會發現,我對這里好像已經很熟悉了。
很多粉絲用“夢核”這個標簽來形容我的作品,我覺得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向往。
我拍的很多大樓,是九幾年、00年左右建起來的,其實年齡也沒比我大多少,但它們的樣子陪伴了我的童年,對我來說那就是一整個時代的回憶,回憶中還充滿了對未來的幻想。
也有不少和我一樣的00后,會在我的照片底下評論。我發現大家的感受都是類似的:它們(這些建筑)是小時候的影子,更是一場關于美好生活的夢。
對我來說,千禧年就好像一個“黃金時代”,而且是回不去的黃金時代。
因為我發現很多承載了人們最美好回憶的建筑,會突然地、甚至永遠地就不見了。
吉林,大東門
比如我的老家吉林,火車站前的地下商城沒了,東市步行街倒閉了,小時候最熱鬧的市中心,現在也只有兩個商場還開著:一個百貨大樓,一個國貿。
藍色滑梯,老房子編織的夢
汕頭
老建筑的紋理,宛如鋸齒
順德
這是一個很可惜的事情,到現在為止,我還在尋找回憶中那些部分,但我只能去別的城市尋找。所以從南到北一路拍過來,我最希望的,就是讓大家和我一起,重新找到那份好奇與憧憬。
我就覺得,需要有一個人來記錄下這個時代的影子,而我很希望成為這樣的一個人,大家看到我拍的東西,就會回想起那個美麗的千禧年。
吉林,荒山小區
石家莊瑞天大廈 / 濟南火車站
后來我對自己講,將來一定要干一個與藝術相關的職業,不過現在最讓我難受的反而是現實:無論是建筑還是藝術,好像什么都很難干成……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真的要離理想越來越遠了?
但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直都很喜歡拍照片。這個風格的攝影博主,我可能是第一個做的。
后來我也看到一些人受到我的影響,開始記錄這些,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這條路我愿意一直走著,我想等未來拍的足夠多了,我就去舉辦各種各樣的展覽,關于所有的這些建筑。
網上也有很多人給我留言,說想讓我去他們的家鄉看一看,那些他們記憶中獨一無二的建筑,可能過段時間就會被拆掉了。如果沒有及時記錄下來,那就太可惜了。
我覺得,我會盡我可能的時間,盡我所有的精力,去記錄下這些快要被遺忘的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