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6部電影大PK勝負初見分曉。
《哪吒之魔童鬧海》豆瓣開分8.6一騎絕塵,其票房也輕松突破30億,有望沖擊內地影史票房前三。
《熊出沒·重啟未來》開分7.5,票房已過5億,排片占比雖不高但后勁十足。
《唐探1900》穩定輸出,目前票房已突破18億;
《蛟龍行動》已經掉隊,預測最終票房僅3.38億,估計很難回本。
令人意外的是,《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以下簡稱《戰火西岐》)開分僅為6.3,遠低于預期,且網上負面評價較多。
受到口碑的影響,目前票房雖已超過9億,市場前景卻不容樂觀。
對比前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以下簡稱《朝歌風云》)豆瓣7.7的高分,26.36億的票房,這部續集顯然不能令人滿意。
目前媒體預測最終票房只有11.54億,但求小賺不賠就好。
回顧一年半之前的《朝歌風云》,上映時媒體和影迷都沒抱太大的預期,但影片服化道的精細和“質子團”眾多年輕演員的朝氣,都令觀眾眼前一亮。
其后影片的口碑迅速提升,票房也節節攀升,最終定格在26.36億,影迷們對續集也充滿了期待。
然而經過漫長的等待,如今這部續集《朝歌風云》上映后卻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出在哪里?
01、看角色:對比原著,從姬發到魔家四將,差別不小
首先咱說說故事本身的問題,套用網友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劇情經不起推敲,人物塑造全面崩潰。
這其中崩得最厲害的,就是咱男主角姬發。
還記得在《朝歌風云》中他的表現嗎?紂王殷壽(費翔飾演)手底下質子團里最忠心也最彪悍的一個。
由于經歷了長兄伯邑考慘死、父親姬昌下獄,終于認清殷壽殘暴的真面目,最后反出朝歌回到西岐,自身也完成了成長和蛻變。
本片一上來姬昌就因年邁去世,姬發也子承父業做了西伯侯。
本來延續前作的人設,他應該就是個有勇有謀、運籌帷幄的領袖。
剛開始也的確是這樣,鄧嬋玉(那爾那茜飾演)的大軍剛過黃河,就中了姬發的埋伏,被打下浮橋洗了個澡,又被引入山澗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是當魔禮青抽出青云劍,變一條烏金巨龍把姬發帶的隊伍打散時,姬發的心氣一下子就被打沒了。
由于這次落敗,姬發就想要“為了城中百姓”主動放棄西岐城;
不僅如此,片中姬發一直都是舉棋不定、優柔寡斷,先后兩次想要放棄,還跑到聞太師軍中去投降!
咱也明白烏導是想給姬發注入多一點人性,突出他的善良,但善良不等于軟蛋好吧?
經受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就不顧西岐城老百姓的死活要去投降獻城。
如此軟蛋的人設,既不像演義小說中姬發該有的樣子,也與歷史上的周武王毫不相干。
西岐這邊主角姬發人設崩潰,朝歌大軍那邊的人氣兄弟魔家四將也不好過。
還記得《朝歌風云》片尾的彩蛋,魔家四將華麗登場,當時的確是驚艷了無數人,短短幾秒鐘鏡頭就能圈粉無數。
但當去年底片方釋出預告片時,網友們就隱隱感到不對,這四兄弟在陣前站著怎么感覺氣場全無,還有點生無可戀的樣子?
如果只是形象看起來憨憨不太聰明也就算了,四將的人物設定也同樣是有問題的。
按照原著的描述,魔家四將登場于第三十一回,他們不僅人高馬大,手持的法寶也都是Bug級的存在。
魔禮青的青云劍能操縱水火;魔禮紅的混元珍珠傘能收走敵人的兵器和法器;魔禮海的火風琵琶能發動“地、水、火、風”攻擊;魔禮壽的紫金花狐貂能吞掉一支軍隊。
書中的西岐軍在這四兄弟的手底下吃盡了苦頭,姜子牙掛了幾個月的免戰牌。
最后是楊戩用計弄死了花狐貂,除去了這最強的神獸;黃飛虎的兒子黃天化帶著法器攢心釘下山,才把這不可一世的魔家四將統統打死。
電影中的魔家四將雖然也都帶著這些法寶,也曾一度把姬發打到懷疑人生。無奈烏導把他們的智商降到了學齡前兒童的水平,后面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
魔禮青的青云劍被雷震子盜走,他便跟在后面追出軍營,結果就中了埋伏,反被自己的青云劍一劍穿喉——嘎了。
剩下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三位,在陣前又遇到空降的三頭六臂法相殷太歲(陳牧馳飾演),打不到幾回合,就被三下五除二全滅了。
說到殷郊,就不能不提本片中法力被削弱,智商也被降低的元始天尊(陳坤飾演)。
這位道教“三清”之尊,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的闡教教主,竟然會僅僅是為了復活一個凡人殷郊,就被其反向榨干,吸走了全身法力!
六爺不是說了嗎?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
如此離譜的劇情,就相當于你為了給小電驢充電,卻耗盡了全城的電力。
更何況在“封神宇宙”中,想要復活一個人根本就不是一件難事,哪吒不就是借蓮花化身復活的嗎?姜子牙更是死過5次,又復活了5次。
只有鄧嬋玉算是片中唯一塑造得比較完整的角色,英姿颯爽、俠肝義膽,講原則、有主見,處事當機立斷、絕不拖泥帶水。
但烏導刪掉了鄧嬋玉的“原配”土行孫,又讓她跟姬發組CP,把主線變成兩人的相愛相殺,這就讓人很不理解。
畢竟電影是要講“武王伐紂”這樣宏大的故事,在主線中過分摻雜感情戲,不僅對敘事沒有幫助,還會削弱男主角姬發的高大形象。
特別是在破十絕陣時,姬發竟會在刺下破陣那一劍的關鍵時刻心生猶豫,因為破陣后喝過符水的鄧嬋玉也會死。
最后還是鄧嬋玉搶過寶劍扎了聞太師的天眼,才破了這十絕陣,拯救了西岐城的黎民百姓。
所以網上有人說,鄧嬋玉才是“天下共主”,是真正拯救蒼生的那個人。
02、看制作:服化道有亮點,但更大的缺點,實在難以忽視
由于《封神》系列是三部套拍,《戰火西岐》的服化道也是延續了前作的制作水平。
大到西岐城老百姓住的茅草屋、城郭房頂的構造;
小到雷震子皮膚的紋理、墨麒麟身上的鱗甲,都力求做到精細和考究,讓觀眾感受到那種古典的美感。
《朝歌風云》大賣26.36億,也給了《戰火西岐》更多的制作資金,使制作組能夠認真打造比前作更好的視覺特效。
就拿雷震子來說,顏值就比前作中高了許多;
青云劍、混元珍珠傘、火風琵琶、花狐貂、混天綾、風火輪這些法寶的施展,也能做到十分震撼。
但烏導對于影片中一些畫面的處理,還是讓人看到失真和不完美之處。
就比如上面提到的魔家四將出場時候的樣子,遠遠的站在鄧嬋玉的后面就像擺設,一點壓迫感都沒有。
其實這是打光和質感的問題。
烏導這個人的審美有點迷,他就喜歡那種飽和的色彩,恨不得讓你把人物服裝的細節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實際情況是,魔家四將背著太陽站著,理應投下很大一塊陰影,他們的臉也會因為背光而模糊不清,這樣才能產生神秘感和壓迫感。
像影片中這樣高飽和度的畫面,的確能讓觀眾看清四人的形象,但這樣也會失去光線的明暗對比所帶來的層次感。
四人雖然高大,卻像鮮艷的廣告牌那樣,并不能讓觀眾產生畏懼的心理。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法相殷太歲身上,烏導想要讓殷郊的法相呈現出如火焰一般能量外溢的效果。
藍色的能量會升騰,紅色的怒發沖冠,給人帶來一種巨物的壓迫感。
其質感設計參考了藍色琉璃藥師佛的形象,主打一個晶瑩通透。
但咱觀眾的觀感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網上很多人都覺得他失真,既像發光的曼哈頓博士,又像三頭的藍精靈。
殷太歲身上那“升騰的能量”,就像家里煤氣爐的火焰。
便有網友調侃說:“看了《封神2》帶來的后遺癥,就是每次開煤氣爐都生怕殷郊從爐中跳出來。”
你要說制作不用心吧?這顯然不是;
要說劇組缺錢吧?也應該不會。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烏導的審美就是這樣,他就喜歡高飽和度的,大紅大紫的顏色。
你們看去年《異人之下》的配色又何嘗不是這樣?只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獨特審美。
03、看細節:電影的bug,實在有點多,你看出了多少?
實際上不僅烏導的審美和我們大眾有偏差。
他對于《封神》原著的理解,以及想要表達的《封神》主題,也和大眾的期待存在著嚴重的分歧。
讓我們回到電影中,仔細想想烏導為何拿鄧嬋玉跟姬發組CP,又為何西岐大戰的全程都讓身為凡人的姬發打頭陣,楊戩和哪吒又再度淪為出工不出力的背景板?
原因在于,烏導想要講的,就是一個英雄成長的故事,姬發、殷郊和殷壽三人的恩怨,才是這個故事的核心。
姬發是殷壽的“干兒子”,質子團中最忠心的將領;
殷郊是殷壽的親兒子,曾經對這個父親忠心耿耿。
但姬發最終認清了殷壽的真面目并反目成仇;
殷郊則因被殷壽所殺而心存怨念,兩人都站到殷壽的對立面上。
本片片尾的彩蛋,是殷郊被通天教主蠱惑而迷失心智,再次成為殷壽的傀儡。
按照《封神演義》的情節,殷郊是被申公豹策反與西岐為敵,最后中了燃燈道人的圈套,被武吉用耕犁鋤死。
但電影的劇情也參考了《武王伐紂平話》,他的結局肯定會不一樣。
不出意外的話,殷郊最后會因見到曾被殷壽用來斬殺他的鬼侯劍而覺醒,也會用鬼侯劍刺殺殷壽,完成“弒父”的團環。
烏導一直強調《封神》系列是結合了《封神演義》和《武王伐紂平話》情節而創作的故事,也就是說,他想講的就是這仨父子的相愛相殺。
但問題是,你的片名叫做《封神》,而不叫《武王伐紂》,也不叫《商周恩仇錄》。
既然叫《封神》,那觀眾想看神魔大斗法;
想看如《復聯4》中的“終局之戰”那樣的大場面,這不過分吧?
要知道,小說中光是“封神榜”上有名的正神就有365位。
然而電影又給了我們什么呢?
戀愛腦的姬發、智商不在線的魔家四將、一直都在打醬油的楊戩和哪吒、全身發藍光的殷太歲。
原著中那些人氣角色,財神爺趙公明、太上老君、李靖、金吒、木吒、韋護、黃天化、土行孫統統沒有。
兩軍對壘的畫面,只看到零星幾個人站在陣前,強似港片中的古惑仔街頭械斗。
最水的還是十絕陣,原著中它分別為:天絕陣、地烈陣、風吼陣、寒冰陣、金光陣、化血陣、烈焰陣、落魂陣、紅水陣、紅砂陣,分別由金鰲島十天君各守一陣,每個陣都有其各自的威力。
電影中卻把這“十天君”全都刪了,只留下聞太師一人布陣,且把“十絕陣”簡化成十面招魂攝魄的鏡子。
破陣的方法,也簡化成只要找到聞太師所在的法壇“陣眼”,刺瞎聞太師額頭那只法眼,便能摧毀這個牛逼大陣。
但如此重要的決定成敗的法壇,聞太師竟然不派重兵把守,只讓墨麒麟在身邊護法,就讓人很是摸不著頭腦。
電影名為《封神》,但對比原著呈現出來的畫面和格局都顯得太小,與觀眾的期待相去甚遠,這才是其口碑崩壞的原因。
04、《封神第三部》,已經有了初步上映時間
綜上所述,如果只把《戰火西岐》當作一部普通的神魔電影來看,期待值別定太高的話,它的賣相還是可以的。
影片對比前作,動作場面和特效鏡頭都多了許多,也做得更加用心,144分鐘的片長,也不會讓你感到悶。
但作為《封神》三部曲的第二部,影片打造的“西岐大戰”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出場人物太少;過多的情節都花費在姬發與鄧嬋玉的感情戲上;十絕陣的呈現也并不完美,這些都是影響電影口碑的負面因素。
雖然有缺點,但皮哥還是希望《戰火西岐》能夠在這個春節檔有好的票房表現,至少也拿到接近20億的票房,讓我們能夠看到系列的第三部。
根據網絡消息,第三部暫定2027年春節檔上映。
期待最終部能夠不讓觀眾失望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