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顧名思義,是脊髓的炎癥,但其表現(xiàn)和預后卻因“急”與“慢”而大相徑庭。準確區(qū)分急性與慢性脊髓炎,對及時治療和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急性脊髓炎:來勢洶洶,不容忽視
急性脊髓炎起病急驟,常在數(shù)小時至數(shù)天內(nèi)達到高峰。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以下癥狀:
- 運動障礙:從肢體無力到完全癱瘓,嚴重者甚至累及呼吸肌,危及生命。
- 感覺障礙:受損平面以下感覺減退或消失,常伴有麻木、刺痛等異常感覺。
- 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復雜,常見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疫苗接種后等。由于其進展迅速,一旦懷疑急性脊髓炎,應立即就醫(yī),進行磁共振成像(MRI)、腰椎穿刺等檢查明確診斷,并盡早開始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免疫球蛋白治療等,以控制炎癥,減輕神經(jīng)損傷。
慢性脊髓炎:隱匿起病,不可掉以輕心
與急性脊髓炎不同,慢性脊髓炎起病隱匿,癥狀進展緩慢,可持續(xù)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患者常表現(xiàn)為:
- 進行性肢體無力:從一側(cè)肢體開始,逐漸累及另一側(cè),最終導致癱瘓。
- 感覺異常:麻木、刺痛、束帶感等,但程度較急性脊髓炎輕。
- 疼痛:背部、四肢疼痛較為常見。
慢性脊髓炎的病因多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如多發(fā)性硬化、視神經(jīng)脊髓炎等。診斷需結合病史、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治療上以免疫抑制治療為主,旨在控制病情進展,改善癥狀。
如何區(qū)分與應對?
- 起病速度:急性起病,進展迅速,多為急性脊髓炎;慢性起病,進展緩慢,多為慢性脊髓炎。
- 癥狀嚴重程度:急性脊髓炎癥狀更重,常伴有明顯的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jīng)功能障礙;慢性脊髓炎癥狀相對較輕,以進行性肢體無力和感覺異常為主。
- 影像學表現(xiàn):MRI可顯示脊髓病變的部位、范圍和性質(zhì),有助于鑒別診斷。
無論急性還是慢性脊髓炎,都應盡早就醫(yī),明確診斷,積極治療。同時,患者應保持樂觀心態(tài),積極配合康復治療,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活質(zhì)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