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湯小泉
編輯| 汪戈伐
2月4日,財信發展發布公告稱,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將于2月5日發布網絡拍賣公告,擬分三批拍賣財信地產質押的財信發展7243.46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6.58%。
更勁爆的是,同日,財信發展的控股股東財信地產及其母公司財信集團,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正式提交破產重整申請。
資料顯示,財信集團成立于1992年,旗下財信地產是渝系地產巨頭,被稱為“重慶五虎”之一,如今正式走向了破產重整之路。
財信地產的債務困境由來已久。
企查查數據顯示,僅2024年以來,財信地產就被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等執行23次,執行總金額高達47.68億元。其中8起終本案件的執行標的總金額約35.74億元,未履行比例達100%。
作為母公司的財信集團情況更為嚴峻,同期被執行25次,執行總金額達51.93億元,12起終本案件中的執行標的總金額約49.61億元,未履行比例高達90.76%。
這些案件主要涉及金融借款和工程糾紛,在財信地產所涉的122起案件中,95.08%的案件其身份為被告。
其債務危機已蔓延至旗下上市公司財信發展。根據財信發展最新業績預告,2024年預計虧損1.5億元至2.8億元,而這將是公司連續第五年虧損。
在2021年至2023年,財信發展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累計虧損達12.19億元。財信發展解釋稱,業績虧損主要由于部分項目計提減值及2024年10月處置子公司股權所致。
從經營數據來看,財信發展2024年上半年新開工面積約為0,竣工面積僅4.62萬平方米,簽約銷售面積4.7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34億元。截至2024年中期,公司僅在重慶市、江蘇省鎮江市、山東省威海市、天津市、江蘇省常州市等5個省市開展房地產業務。
土地儲備方面,自2021年以來財信發展已停止新增土地儲備,截至2024年6月底,僅剩余鎮江尚書坊項目可供開發,總建筑面積22.74萬平方米,剩余可開發建筑面積僅6.77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財信地產目前持有財信發展3.99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36.25%,但這些股份已全部被質押和凍結。
在這種情況下,財信地產及財信集團于2024年10月首次向法院申請預重整。此前,恒豐銀行已就財信集團子公司重慶融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到2025年2月4日,兩家公司撤回預重整申請,轉而提交正式破產重整申請。
“財信系”的締造者盧生舉,也算是渝商的一大代表。
盧生舉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重慶,從鐵器廠采購員做起,抓住90年代改制機遇獲得涪陵蜀東實業控制權。2006年,盧生舉以高價競得重慶渝北區金龍路600號土地并建成財信城市國際廣場,奠定了在重慶地產界的地位。
此后,觀音橋步步街新世紀大廈、北岸江山、江北嘴財信廣場等地標項目相繼建成,財信地產逐漸成長為與龍湖、金科、東原、華宇并稱的"重慶五虎"之一。
在做大房地產業務的同時,盧生舉開始進軍資本市場。2010年,他以3.24億元入股國興地產并于2013年追加投資1.67億元成為第一大股東,2015年將其更名為財信發展。
其高光時刻在2016年,當時盧生舉以105億元身家位列胡潤中國富豪榜第299位。同年,財信發展股價因地產業務帶動上漲了60倍,市盈率高達200倍。
后來財信系的觸角不斷延伸,先后涉足銀行、信托、保險、基金等金融領域,成為重慶農商行第八大股東,并曾是恒大人壽第二大股東。
然而好景不長,2022年10月,財信地產出現商票兌付危機。同年12月,中國長城資產重慶分公司在京東拍賣平臺掛牌轉讓其持有的財信地產6.13億元債權資產,其中本金5.57億元。
2023年,旗下華澳信托因投資于世茂相關產品的9.57億本金及利息違約,不得不接受以廈門商業地產"抵債"。截至2023年末,華澳信托的房地產類信托資產仍高達98.8億元,占比42.81%,較2021年末的45.5%僅小幅下降。
可以說,高杠桿運營最終導致整個財信系陷入困境,這也是房地產企業的通病。
如今,財信系能否通過此次重整絕地求生還是個未知數,但財信集團的高光時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內容溝通請聯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關注下方備用號,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