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島蘿卜元宵糖球會已于1月29日(正月初一)拉開了序幕,一直會持續到2月13日(農歷正月十六)結束, 這可能是史上開節最早,跨度時間最長的一屆“糖球會”了。近三十多年來,正月里島城的春節活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糖球會”了,不過,現如今它的名稱叫做“蘿卜·元宵·糖球會”。“海云庵糖球會”已廣為人知,但“蘿卜會”和“元宵山會”,估計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歷史,而這其中,最可惜的就是老臺東的“蘿卜會”了。
說起每年正月初九的臺東“清溪庵蘿卜會”,那可謂是名正言順的歷史悠久、大有來頭,它曾是島城正月里最大的廟會。
現在的臺東道口路
如今,老臺東曾繁華喧囂的道口路,早已歸于了平靜,讓你找不到一絲過往的歷史痕跡。這里,就是曾經著名的“清溪庵”的所在地,一條清清的溪水流過,歷史悠久的“蘿卜會”由此起源。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清溪庵”被毀后,這個年代久遠的廟會就開始失去了歷史根源。后來雖然當時的臺東區政府恢復舉辦了“蘿卜會”,但廟會的靈魂卻已漸漸消失了。本世紀初,隨著道口路上殘留的兩間廟宇廂房的徹底拆除,更是斷了“清溪庵·蘿卜會”的復興念想。九十年代初,不論是最初的南山市場,大廟山下,還是昌樂路文化街,一直是處于“有會無廟、會無定所”的尷尬境地。
1994年,臺東區建制撤銷合并到了新市北區。“蘿卜會”在與“元宵山會”延續舉辦了十多年后,2013年,又與“海云庵糖球會”再次進行了合并,"蘿卜·元宵·糖球會"的新名稱,更是讓老臺東的“清溪庵·蘿卜會”淪落到了一個節會的陪襯地位,糖球會為什么那多賣蘿卜的?蘿卜會是干什么的?估計大部分市民游客逛完節會也是一頭霧水,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2005年“蘿卜會”現場,參會的市民摩肩接踵。
今天是正月初九,原本應是臺東“清溪庵·蘿卜會”開始的日子。卻只能通過一篇記憶圖文,回望老臺東昔日最大的盛會——“蘿卜會”。
清溪庵——“臺東蘿卜會”的發源地
上世紀九十年代,“清溪庵”殘存的兩棟廂房。
上世紀九十年代,“清溪庵”殘存的兩棟廂房。
說到“蘿卜會”,就要說“清溪庵”。歷史上的“清溪庵”,位于老臺東道口路15號,始建于元末時期,距今已有700余年歷史。因廟內主祀玉皇大帝,故稱“玉皇廟”。又因建在下楊家村,也被俗稱為“下村廟”,“清溪庵”的大門就位于現在的青啤路與道口路交接的路口上,現在那個位置前些年建了兩棟公租房。
1941年8月8日,青島市重修清溪庵建筑委員會慶祝上梁紀念。
1933年的《青島指南》中標注的道口路玉皇廟,其中有如此描述:“在臺東鎮道口之東面,主祀玉皇,元代創建,每逢陰歷元月,有香火大會,到者達數萬人”。
有資料描述,因玉皇廟前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流經此處,所以后來又稱“清溪庵”。1941年,臺東鎮的工商業者共同出資,愛心人士爭相捐助,再次對廟宇進行了重修,并在1942年1月舉行了開光儀式。
根據讀者 “ ℡·” 提供的信息 , 1940年12月,青島重修清溪庵籌備委員會楊玉廷、楊詳亭、藍荊山、董品三申請重修。 1941年3月有鄒仁儀設計圖紙,1942年完工,總花費七萬五千元。 租地圖顯示楊家村廟主持為李派春。這條信息中,又看到了舊時一位傳說紛紜的人物,曾做過臺東商會副會長、青島市澡堂同業公會會長的藍荊山。
重修后的清溪庵,中間為玉皇大帝殿,東面是關帝圣君殿,西面是火帝真君殿。同時還有青龍白虎殿,送子觀音菩薩殿,土地廟等。廟內東角,掛著一口直徑一米多的鐵鐘,鐘鳴時刻,聲音傳出很遠。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臺東玉皇廟趕廟會的婦女纏足者。
因庵內供奉送子觀音,所以每逢廟會吉日,都會有各地的婦女來此燒香求子,也盛傳頗為靈驗。有老網友回憶,廟內的觀音像身上和腿上、手上放了許多的小泥娃娃,許愿后生了孩子的人家,都要還愿送一個娃娃放到這里,所以泥娃娃越來越多。
“清溪庵”曾經僅存的廂房舊影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展開掃除封建迷信活動,并頒布了相關的政策法規,這段時間,人們開始接受新思想,許多廟宇、教會都受到了嚴重排擠。大約在1952年,“清溪庵”的宗教活動被停止,其內供奉的神像也被搗毀。后來,閑置的部分廟宇舊址成了臺東半導體零件廠的廠房。
1963年經臺東區政府、臺東體委批準成立了臺東舉重隊。訓練場地就在清溪庵(下村廟),故又稱之為大廟舉重隊。
1965年1月23日,經青島市人民委員會批準,臺東區拆除道口路15號“清溪庵”,改建臺東區少年宮,至4月30日建成對外開放。具有悠久歷史的“清溪庵”就這樣消失了。
熱心讀者“宋局”留言,拆廟時還鬧了個笑話,因為拉神胎象的繩子不結實斷了,把拉胎的人都閃倒仰躺在地,有些人嚇的爬起來就往廟外跑。當時的下村廟只有三個道士,為首的道長是一周姓膠州人,傳說是一舊官僚出身。到晚年神經有點毛病了。該道長好武術很有功夫。臺東舉重隊在廟里訓練他很欣賞。有一次他倆手端著一碗水,對正在訓練的運動員說:你們喝吧!這是井水,井水就是我的母親,喝了會給你們力量!說話的語氣非常神圣凝重,運動員都十分感動。他手下有二名道士,一位手有殘疾,一位說話口吃,四清后期都去了嶗山上清宮。
道口路上的“清溪庵”拆除后,改建的臺東文化館以及殘留廂房(林慶勝攝)
1965年,徹底廢除了“清溪庵”,拆除了前院前殿,原址新建了三層的臺東文化館,1966年6月正式使用。后殿是臺東少年宮,僅存幾間廂房。
“清溪庵”沒有了,那條曾經的清水小河也是日漸污染嚴重,最終成了一條垃圾溝,再后來被填埋于地下。老臺東道口路上的“清溪庵”、大廟前的“蘿卜會”、連同大廟周邊的老楊家村,隨著城市的改造,都成了這座城市的一段歷史。道口路、郭口路、山口路、姜溝路、平定路......,你還能找到多少以前的回憶?
2005年,“清溪庵”殘留廂房拆除前舊影(俞宗海提供)
“清溪庵”拆除后,旁邊的兩間廂房尚存,被當作車間及庫房使用。直至2005年,這兩棟掛著市北區新聞出版辦公室、市北區圖書館、市北區文化局等單位牌子的殘留老建筑,也被最終拆毀。
2005年,“清溪庵”殘留廂房被拆除時的留影(王棟提供)
2005年6月,隨著殘存老建筑被徹底拆掉,臺東“清溪庵”所有歷史永遠消失。
“蘿卜會”的前世今生
“蘿卜會”起源于“清溪庵”(玉皇廟),曾經的臺東“清溪庵”香火鼎盛,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這天,庵前逐漸形成的攤販集市逐年擴大。因廟會適逢初春時節,濰縣等地盛產的蘿卜收獲不久,各式各樣的蘿卜成了廟會的主要產品,許多攤販挑著蘿卜來此售賣。“清溪庵”廟會逐漸被稱為了“清溪庵蘿卜會”,“蘿卜會”之名由此而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蘿卜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成為老青島春節期間的主要廟會。那時過年期間,正月初一的“天后宮新正廟會”、正月初九的臺東鎮“清溪庵廟會”、正月十一的錯埠嶺“于姑庵廟會”、正月十六的四方“海云庵廟會”......舊時的青島春節煞是熱鬧,其中“清溪庵·蘿卜會”的規模也是最大的。
“蘿卜會”上的主角當然是蘿卜,“蘿卜會”從只賣濰縣蘿卜、各種民間手工藝品、小孩兒玩具等,逐漸發展成后來的各類商品繁多,干鮮果品、民間工藝品林林總總的大廟會。踩高蹺、跑旱船、耍龍燈等民間雜耍各方登場,“拉洋片”的、耍猴的,賣糖稀、吹糖人的,唱柳腔、茂腔戲的......,廟會期間游客如織,正月里的臺東鎮熱鬧異常。
南山市場建了兩座牌坊,這是位于威海路與延安二路交界處的牌坊(逄淑才提供)
“清溪庵”被毀后,“蘿卜會”也因此中斷,直到1991年才恢復重辦。臺東區政府決定每年正月初九舉辦“蘿卜會”。1991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一,舉辦了第一屆“蘿卜山會”,因“蘿卜會”主會場設在了南山市場,人們又稱為“臺東蘿卜會”或“南山蘿卜會”。
1991年的“蘿卜會”雕刻大賽,豐華園酒店的雕刻展示。
1991年“蘿卜會”首次試辦即獲得成功,參會商家云集,人流如潮,各類商品琳瑯滿目,與會市民和中外游客多達三十多萬人次。一些旅游企事業單位在“蘿卜會”上現場進行了蘿卜造型雕刻,書畫家們現場作畫獻藝,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欣賞。
1992年春節期間,臺東區政府繼續試辦第二屆“蘿卜會”。2月12日,“蘿卜山會”開幕,本屆參會游客仍超過三十萬人次,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也為多年來春節期間文化活動的乏味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1993年的“蘿卜會”現場
1993年,在連續兩年成功試辦“蘿卜會”的基礎上,臺東區政府決定正式恢復“蘿卜會”。在這一年的“蘿卜會”期間,約有四十多萬游客參會,海天大酒店、黃海山莊、華天大酒店等均派出了高級廚師與會參加蘿卜藝術雕刻大賽。
1994年,青島市區劃調整,臺東區與市北區兩區合一,撤銷臺東區,成立新市北區,“蘿卜會”由原來的3天改為7天,每年在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舉辦。
隨著南山市場退路進室和周邊改造,“蘿卜會”的兩個牌坊也相繼拆除,“蘿卜會”只有另尋選址舉行。
當年的“蘿卜會”和“元宵山會”是分開舉辦的,1991年正月初九,臺東區政府在南山市場恢復試辦清溪庵廟會,后稱為第一屆“蘿卜會”。1992年,因“臺東蘿卜會”與四方“糖球會”的舉辦出人意料地火爆,這一年,市北區政府在貯水山(大廟山),也推出了一項新的節會,這就是第一屆“元宵山會”。
貯水山(大廟山)舉辦的“蘿卜會”
1994年,臺東區、市北區兩區合并后,“蘿卜會”和“元宵山會”被合二為一。之后,“蘿卜會”不管是在市北會場還是在臺東會場,多年來都是“居無定所,流離失所”,后來主會場終于設到了昌樂路文化街,終于再次感受到了老臺東的些許節會氣息。
改到昌樂路文化市場的“青島(市北)蘿卜會·元宵山會”,雖然前些年的會場牌坊門面上還有“清溪庵”的字樣,但早已是名不符實了。
后來的會場牌坊門面上的”清溪庵“字樣也消失了......
雖然“清溪庵蘿卜會”的歷史已是愈發模糊,不過許多年里,人們參與節會活動的熱情仍是非常高漲,每年的春節“蘿卜會”期間也總是生意火爆、熱鬧非凡。
2007年,“蘿卜會”被列為青島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據資料記載,1941年重修“清溪庵”時,在廟門口曾設立功德碑兩座,一座刻有《重修清溪庵碑記》,另一座記錄了捐款的商號和捐款人的名字。
2008年3月29日,位于道口路9號的建筑工地里,接連挖出了兩塊石碑,碑文顯示為1941年重修清溪庵時設立的“功德碑”, 碑文中提到了“蘿卜會”,這可能是截至目前為止關于“蘿卜會”最早的實物記載。
“蘿卜會”自1991年恢復后,一直是“有會無廟”。兩塊石碑的出土,對于青島和老臺東的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也為“蘿卜會”的歷史解讀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2012年12月1日,青島市部分行政區劃再次實施調整,這次撤銷了四方區,設立了新的市北區,四方區這一名詞與臺東區一樣成為歷史,這一年也是“蘿卜會”與“元宵山會”兩會合一的最后一屆。
2013年開始,“蘿卜·元宵山會”和“海云庵糖球會”再次“兩會合一”,開始聯合舉辦,成為了現在的青島"蘿卜·元宵·糖球會"。區劃調整也體現在了島城的廟會節會中,最終,臺東的“蘿卜會”、市北的“元宵山會”、四方的“糖球會”也合成了一個節會。
2016年的“蘿卜·元宵·糖球會”舉辦地點又將原來兩個主會場二合一,取消了臺東的昌樂路會場,活動均設在海云庵主會場舉行,起源于臺東清溪庵的“蘿卜會”告別老臺東。
曾經大名鼎鼎的“蘿卜會”,如今成為“糖球會”一條附屬街了。
曾經的“蘿卜會”給無數青島人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那種廟會的熱鬧和濃濃的年味,是傳統文化交流展示傳承的一個大舞臺。遺憾的是,獨具特色的“蘿卜會”民俗歷史文化如今已幾乎消失殆盡。
“蘿卜會”由臺東清溪庵而興起,有會無廟的尷尬持續了多年后,最終還是有名無實地成為陪襯。曾經的清溪庵廟會比海云庵廟會更隆重,規模更大,后來成了這般摸樣,一直令許多老青島人頗感惋惜。
編輯本組圖文,與讀者朋友一起分享回顧“蘿卜會”的前世今生......
作為一個老臺東人,回想著那些年再也回不去的節會盛況,更是感慨頗多。正月初九是玉帝誕,清溪庵原身玉皇廟,初九就是大日子,也就延伸出“蘿卜會”這樣的歷史。舊時的廟會是傳統文化交流展示傳承的一個舞臺,現在基本淪為商業活動為主,已經很少見到文化傳承的影子了,確實非常可惜。
恢復廟會最初的那幾年,“蘿卜會”在臺東南山,“元宵會”在市北大廟山,“糖球會”在四方海云庵,合并的時間和原因源于市區的幾次合并與演變。所以三個會場也合情合理、無可厚非,但三個會場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
與一些民俗文史學者多次探討,在如今強化突出“糖球會”的正月節慶主導地位的同時,能否考慮恢復或單獨舉辦臺東的“清溪庵蘿卜會”,讓這個歷史更悠久的節會傳承下去。否則,正月里的糖球會參會的人是真多,但逛完了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來歷?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