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口碑和票房雙雙登頂,豆瓣評分達到8.5,票房已經超過50億元,誓要問鼎中國電影票房冠軍不可,以至河南省2000人的大會堂大廳也成為放映廳,有人評價終于有電影對得起票價。
但這還僅是表象,哪吒一家占據春節檔票房半壁江山,因而真正火熱的是中國神話史上最離經叛道的哪吒而已,哪吒從來不是中正平和的形象,而是極端的縱火魔童,可認定為潛藏在心底的社會叛逆精神,無意識地被精心包裝的哪吒形象和故事喚醒。
英雄起處必有災殃,不是英雄命格帶煞,而是波瀾起伏的社會才有英雄崛起的機會,先有惡徒而后才有英雄,就如人工智能領域爆火的深度求索公司,正是因為美國人工智能走向封閉,國內科技巨頭的人工智能亦步亦趨模仿,只得到邯鄲學步的結果,深度求索打造出自己的低成本大模型,具備強大能力同時又開源贏得贊譽,儼然是揮刀屠龍的少年英雄,打向美國人工智能領域霸權,因挑戰形象而震驚世界,逼得美國人工智能放低身段參與競爭。
哪吒劇照
哪吒并非中國本土神仙,而是印度佛教北方多聞天王的第三子,在唐代隨佛經進入中國,后來被道教吸收本土化,成為唐代著名將領李靖的第三子,名字并不跟隨哥哥金吒和木吒,只因是音譯印度稱謂,其行為也十分離經叛道,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太乙真人以蓮藕重塑其身,是為中國神話里最大反骨仔,為二郎神和齊天大圣所遠遠不及。
天下大亂未必一定出現英雄,但非凡英雄一定崛起于天下大亂,哪吒起源的佛教也是天下大亂才大步擴展,在民間站穩腳跟后也打通帝王之家,而后被中國化才成為三教之一。佛教于西漢末年和東漢初年進入中國,僅是作為新奇的異類而已,也可看作入侵華夏本體的病毒,三國時期社會失序、戰火紛亂,佛教開始在民間大肆擴張,為苦難中的百姓提供心靈安慰。
南北朝時期被蠻族統治者接受成為統治工具,而后在隋唐時期受皇家供俸,儒釋道三家開始融合,于宋朝始成三教合一形象。佛教從有害的異質病毒成為與華夏本體共存的病毒,但佛教異質的本質并不改變,于是離經叛道形象從哪吒脫胎,外來力量最適合被用來成為反叛華夏本體的號召。
如果以歷代農民起義來看,先是以道教名義興起,而后有以佛教、明教、拜上帝教等,為何從不打著儒之名義,只因為儒是華夏本體,皆非起義而只是變革,但道理總是不變,叛逆興起只因社會混亂所致,異質的宗教得以擴張,滿足人們尋找安慰心靈和出路的愿望。
哪吒是中國最經典的叛逆形象,被喜歡皆有其心理渴望,猶如齊天大圣、二郎神、小燕子等電視形象,因而是人們心底社會無意識的共振,是人們社會意識不安的反映,是英雄崛起于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