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戰略持續推進的大趨勢下,以及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迅猛進攻下,這幾年,原本在中國汽車市場處于引領位置的合資品牌開始承壓,市場不斷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乘用車銷量為2756.3萬輛,同比增長5.8%,這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為1797萬輛,同比增長23.1%,市場份額攀升至65.2%,合資品牌銷量為959.2萬輛,跌破1000萬輛大關,市場份額跌至34.8%。
隨著合資車企市場份額不斷下滑,業內對合資品牌的未來表示擔憂。近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作了一個大膽的預判:“隨著中國品牌全面崛起,合資車企可能逐步退出中國市場。”
所以,合資品牌將何去何從,真如崔東樹所言退出中國汽車市場嗎?在《電動勢》看來,這取決于合資品牌對中國市場的態度,以及是否足夠精進努力,如若倘若徹底躺平,退出中國市場是大概率的。
2024年,在合資品牌普遍跌跌不停中,有一家合資品牌逆勢上揚。數據顯示,2024年,悅達起亞累計銷量超24.8萬輛,同比勁增28.1%,增幅位居車企前三,穩居國內合資車企第一,也是唯一入圍出口榜單前十的合資品牌。
近幾年,伴隨合資品牌整體下行的大趨勢,韓系車也未能幸免。2024年,韓系車在中國汽車市場份額進一步降至1.6%。而悅達起亞之所以能夠做到逆勢上揚,與起亞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積極態度,與“在中國 為中國”的戰略分不開。
“中國是引領全球電動化轉型的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在中國的成功是起亞成功的關鍵。”起亞全球CEO宋虎聲這幾年曾多次來到中國調研市場,他對《電動勢》等媒體強調說,“確保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是起亞全球戰略的核心。”
“我們將融合起亞創新技術和以客戶為中心的情感要素,開發更多獨具創意的EV產品(EV5),展現起亞的獨特價值,為客戶帶來全新的體驗,進而贏得中國客戶的青睞。”對中國市場的力挺支持,宋虎聲絕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已經落到產品實處。
“為了確保超一流的產品品質,起亞計劃對中國工廠增加投入1.88億元,對原本就是世界領先的智能工廠,進行設備升級改造。”在近日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悅達起亞內容傳播部部長金泰辰向《電動勢》等媒體透露說。
金泰辰進一步表示,“技術乃企業核心之本,起亞也將持續加碼在華研發投入,2026年,現代起亞中國前瞻技術研發中心,將在上海正式開設UX Studio,從而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用戶之間的溝通,進行本地化的開發,以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中國市場,我們持續積蓄力量,鑒定圍繞技術升級、產品煥新、渠道革新、服務創新等全價值鏈領域布局當下,迎來了在中國市場觸底反彈的全新跡象。”面對全球競爭最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金泰辰和他的同事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而市場也給了他們肯定而有力的回報。
至于悅達起亞的兄弟車企,另一家韓系車企北京現代,它實際上也未放棄中國汽車市場。
去年12月中旬,《電動勢》曾報道《現代起亞繼續加碼中國市場》,消息顯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非全資附屬公司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與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簽署協議,將共同向合資企業北京現代注資10.95億美元,各自注資5.48億美元。
具體來看,基于“在中國為全球”發展戰略,北京現代將通過自身體系能力優勢、股東新能源技術加持和資源優勢,快速實現新能源化、智能化轉型,推出更多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在國際市場,持續擴大出口規模。
關于此次注資的理由及裨益,公告稱,通過雙方股東共同增資,有利于支持北京現代短期保持資本穩定,中長期通過新技術和產品投資實現轉型發展戰略落地。
悅達起亞“觸底反彈”了,北京現代還會遠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