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編輯|泡泡
從前大家總期盼著過年,認為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一段時間。
離家在外的人終于能回來團聚,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能享受充足的假期,可以任意安排。
可近年來,大家常說年味兒淡了,沒了之前過年的感覺。
而今年的春節,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反常的現象。
這些反常現象的背后,代表的是社會的變化!
01 放煙花爆竹的多了
逢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古代就已非常流行。
煙花爆竹從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了。
清朝的時候,湖南瀏陽的花炮就開始出口,成為了當地的重要產業。
現在我們還一直保持著春節時燃放煙花爆竹的習慣,過年那幾天,放煙花的聲音總是此起彼伏。
尤其到了除夕夜的時候,簡直整晚都放個不停,吵得連覺都睡不著。
但在前幾年,為了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提高空氣質量,各地開始禁燃煙花爆竹。
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都對此有嚴格的要求。
有的地方甚至會把私自燃放煙花爆竹的人抓起來罰款,殺雞儆猴,讓人不敢再放。
而這兩年好像就放開了不少,管得沒有那么嚴了。
除了有的地方不讓放之外,相對還是比較寬松的。
有人偷偷放了,也不會有事,相關部門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今年還有不少城市宣布由“禁”改“限”。
可以在節假日的時候有序、限時或在限定區域燃放煙花爆竹。
城里面臨近過年時便會錯落分布一些售賣煙花爆竹的攤位,大家買起來很方便。
以鄭州為例,要求燃放煙花的時間段為早上7點到晚上11點,不影響居民睡覺,除夕夜延長兩個小時。
這些規定蠻人性化的,充分考慮了大部分人的意見。
對于禁燃煙花爆竹,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認為此舉削減了年味兒。
但現在,大家的要求得到了滿足,或許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開心。
不過在燃放煙花爆竹時還是要小心,尤其別讓孩子們靠近。
02 喝酒打牌的人少了
喝酒打牌曾經是很常見的社交方式,尤其過年的時候聚在一起,更加能烘托氣氛,迅速把場子變得熱鬧起來。
酒桌上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牌桌上你來我往、一較高下。
前者一般是男人們的社交,后者則是男女皆宜,老的少的都能一起加入。
過年時,一般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年貨,家里不缺肉,不缺菜,更不缺酒。
準備幾樣下酒小菜,三五親朋好友圍成一桌,交換這一年來的經歷,也是挺有意思的。
平時不常見的人在過年的時候終于能見到,酒過三巡,打開了話匣子,也是維持關系的一種方式。
牌桌上論個你贏我輸,贏家請客作東,大家都開心了。
而現在,串門喝酒打牌的人可不多了。
大家都守在自己家過年,出門喝酒打牌大概還要被老婆子女說幾句。
有些人上了年紀,身體變差,不敢再喝酒了。
戒掉煙酒,家人都高興。
年輕人則本來就不愛喝白酒,更喜歡啤酒、果酒、雞尾酒。
剛進社會,他們的工資還不是很高,消費水平不足以支撐購買茅臺、五糧液等名酒。
對自己的酒量也沒什么數,不喜歡度數高的酒。
也可能是還沒到需要借酒消愁的年齡,總之,白酒在年輕人中間,是不怎么受歡迎的。
大家都不喝酒,過年聚會的方式也變了,可感情的維系也沒之前那么強了。
我們發現,這一代年輕人長大以后,似乎是少了那么點人情味。
03 串門走親戚的人少了
一個家庭有的人在城里過年,有的在農村過年,人都未必能聚齊。
老人們的離開讓下一代、下下一代慢慢斷了聯系。
以往是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家子,過年走親戚要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的。
但再到下一代的時候,關系就淡了。
計劃生育之后,一家沒有那么多的孩子,親戚自然也少。
年輕人未必愿意出來走動,所以過年的時候,串門走親戚的人就沒有之前那么多了。
原本是挨家挨戶地拜年,可年輕人要么不在家,要么不愿意出門,和鄰里的關系都不像從前那么熱絡了。
而大家不走親戚,出去旅游的人倒是變多了。
相比從前,農村的年味淡了不少,而城市里的年味卻比以前要濃。
燈火通明,裝飾得紅火喜慶,父母難得能帶著孩子一起出來玩,享受新年的氛圍,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很多店鋪到過年時也是不打烊的,對我們來說更方便了。
現在連自己做年夜飯的人都少了,很多人都是從飯店里訂。
有網友表示,上一輩年歲大了,沒有精力再去做一大桌子菜,而現在這一輩的廚藝又拿不出手,所以只能去外面買了。
也有網友是因為過年準備酒菜太麻煩而選擇在飯店訂。
以前的人總是發愁沒有肉吃,就盼著過年這一頓能吃點好的。
現在過年的方式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人們不缺吃不缺穿,準備年夜飯反倒成了任務和負擔了。
如今大家更重視精神層面的滿足,但似乎還是以前的人們更容易得到快樂,幸福感更足。
04 看春晚的人少了
從1983年到現在,有誰每年都看春晚的?
剛開始的春晚不斷摸索創新,總能帶來新穎有趣的節目,質量特別高。
過年看春晚,成為了全球華人的共同習俗。
然而現在,春晚明顯喪失了對觀眾的吸引力,很多人都不再對春晚抱有什么期待了。
老百姓喜歡趙本山宋丹丹,喜歡朱時茂陳佩斯。
他們的退出使語言類節目后繼無人。
新填補上的“沈馬”組合雖然也不錯,但終究沒辦法和這些老牌笑星相比。
沒有集結全年齡段觀眾的號召力。
以前春晚總出金曲,現在,歌都交給了演員和流量明星去唱,不翻車已是謝天謝地。
不知從哪年起,春晚漸漸成了明星們標榜身價的舞臺,喪失了讓觀眾開心的能力。
大家年年吐槽春晚難看,可流量明星卻越來越多了。
粉絲們自娛自樂,剩下的普通觀眾只能放任電視機成為畫外音。
一邊播著春晚,一邊玩手機或是做其他的事情。
小品從寓教于樂變成了只有教,沒有樂,圖窮匕見,直白地告訴我們社會的現實。
可大家想要放松,想要獲得快樂。
過年的“儀式感”沒有了,人們像是在麻木地走流程,甚至有人建議取消春節。
但其實,怎么過年都是個人的選擇,肯靜下心來回歸自然狀態,還是能過一個好年的。
只是現代社會給人帶來的焦慮和壓力太大了,才讓人們難以感受到快樂。
結語
不管怎么說,過年就該開開心心的。
即便我們不喜歡過年,那些孩子們肯定是喜歡的。
大人的世界不如小孩子的世界簡單。
認真觀察每一個小細節,投入過年的準備中,讓自己變得忙碌起來,或許感覺會好一點。
家里的年貨漸漸多起來,再布置一些小裝飾,年味兒要靠自己去制造。
豈止是春節,整個社會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而我們要學著適應這些變化,讓自己積極地去接受,那樣會自在輕松許多。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文獻
多地對燃放煙花爆竹由“禁”改“限” 這份安全指南請收藏(央視新聞 2024-12-31)
“斷親”沖上熱搜!年輕人不愛拜年走親戚了?(光明網 2024-2-13)
年輕人不愛喝白酒之謎:因酒量有限,還是畏懼高度數?(齊魯晚報網 2024-12-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