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我的幾個女性朋友選擇留在北京。
"三十歲還不結婚,過年都不敢回村咯!"催婚攻勢比春運更準時,每逢佳節倍加砝碼。老家那張溫暖的飯桌上,總少不了“催婚大戲”的即興演出。七大姑八大姨們,像是拿著放大鏡的偵探,時刻準備著對她們的單身生活進行一番福爾摩斯式的推理。
還怎么回村呢?
兩代人中間橫亙著馬里亞納海溝,這邊是沸騰的火鍋咕嘟著"不將就"宣言,那邊是祠堂香火熏著"差不多得了"的祖訓。
兩代人的觀念,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無法相交。長輩們體驗不到她們在都市中的快樂,就像她們也無法理解長輩們為何總是對婚姻如此執著。她們是進化樹上的新物種。
她們,這些在都市中自由翱翔的“新物種”,早已進化出了自己的快樂密碼。
畢竟在北上廣深,單身是種薛定諤狀態:既能享受戀愛代糖的甜,又不必吞下婚姻碳水化合物的飽脹感。至于老家祠堂里供奉的"女子本弱,相夫教子"牌匾?早被她們拿來墊了外賣酸菜魚的保溫箱。
1
有些長輩把自己的婚姻遺憾投射到子女身上,希望通過后輩的“幸?;橐觥睆浹a自己的“不幸?!?。這就像自己沒考上大學,逼孩子必須讀清華。
戴蒙德在《第三種黑猩猩》里說,人類和黑猩猩共享96%的DNA,但剩下4%讓我們發明了彩禮和春晚催婚小品。那些婚姻不幸卻瘋狂催婚的長輩,本質上是被進化慣性綁架的“程序猿”——他們的腦回路還停留在“采集-狩獵-生崽”的原始版本。
早期人類需要群居合作才能活命,結婚=組隊打野,生娃=擴充部落勞動力。長輩的催婚就像黑猩猩捶胸脯喊“快結盟??!隔壁部落都生三胎了!”。
延續至今的現實魔幻就是,盡管很多人的婚姻可能是“黑猩猩互薅頭發”式戰斗,但基因本能依然咆哮:“別管體驗版多爛,先給我安裝正式版!”
長輩的催婚,是刻在DNA里的KPI——“你可以不幸福,但不能不完成繁殖指標,否則我這串基因代碼白寫了!”
婚姻是社會的“默認設置”,就像電腦裝系統必帶IE瀏覽器——雖然沒人用,但沒有它總覺得少了點什么。長輩催婚,本質是在維護這套“默認設置”,哪怕他們自己用的也是Chrome(離婚或分居)。
但是,現代社會,人類基因里的一些“古老程序”也在強行更新。這一點在獨立女性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2
戴蒙德認為,人類靠“延遲回報”策略碾壓其他動物(比如攢錢買房而不是當天摘果子當天吃)。而一線城市獨立女性直接把“延遲”玩成“無限期”,堪稱進化Plus版。
在這個意義上,所謂的“大齡剩女”,其實是人類進化出的“新物種”。
老祖宗靠男人打獵分肉,現代女性自己就是“人形印鈔機”。從進化角度看,女性獲得教育和工作機會,相當于從“采集者”升級為“獵人”。過去靠婚姻獲取資源(找個好獵戶),現在自己就能打獵(賺錢買房),自然對“獵戶”的要求更高了。
戴蒙德說性選擇中雌性偏愛資源,但若資源自給自足,“雌性”直接升級為“甲方爸爸”——“追我?請先交PPT證明你的基因比我的貓可愛。”
當人類學會用Tinder劃對象而不是部落相親,婚姻就從“生存剛需”變成“社科哲學選修課”?!队H密關系》學分太難拿?那我選擇掛科保平安!
所以,大齡剩女不是被“剩下”,而是主動進化為“人形自走貓薄荷”,具有單身吸貓體質。
城市生活讓人類從“部落模式”切換到“獨狼模式”。一線城市的便利店比親媽還貼心,寵物比老公忠誠,閨蜜比婆婆靠譜;外賣解決吃飯,幼兒園解決帶娃,結婚只?!扒榫w價值”——但據最新研究,人類對手機笑的次數比對配偶多三倍。
當一個人能活成一支隊伍,誰還急著找隊友?
過去婚姻是“生存合作社”,現在變成“情感合資公司”。男方要求“天使輪融資”(有車有房無貸),女方自帶“IPO業績”(年薪百萬貌美如花)。這買賣但凡學過小學數學的都得掀桌子。
所以你怎么選擇?
3
結婚?等我研究完戴蒙德的《第三種黑猩猩》第15章:為什么倭黑猩猩靠社交而非打架就能獲得快樂。”
戴蒙德提到,倭黑猩猩用“社交代替戰爭”,靠分享食物和不可描述行為維持和平。
當代人類兩性關系也正滑向某種“賽博朋克版倭黑猩猩社會”,從“婚姻大統一”轉向“碎片化親密”:戀愛合約制、周末伴侶制、元宇宙婚禮……
戴蒙德說動物界一夫一妻是少數派,人類終于承認:“學什么企鵝忠貞?我們本質是愛玩花樣的黑猩猩!”
戴蒙德提醒,人類是唯一會自我折騰的動物?;橐龅奈磥?,大概率是“進化樹瘋狂分叉”。從“終身制國企”變成“靈活用工平臺”。
此話怎講?一句話說明,就是婚態多樣化。
婚姻不再是唯一通關獎勵,兩性關系開啟“體驗裝模式”。談戀愛≈開盲盒(抽到SSR算賺到,抽到N卡秒刪);同居≈試用裝(7天無理由退貨,過期自動續費);結婚≈限量版手辦(買完就后悔,掛閑魚還要被砍價)……
可以是合約制婚姻:
參考黑猩猩的短期交配策略,推出“5年續約制婚姻”,到期可自動解綁或充值續費,系統提醒:“您已成功合作撫養一個崽,獲得成就‘達爾文快樂家長’!”
或者AI情感外包:
當人類像戴蒙德書里說的,用語言虛構出“愛情神話”,未來可能直接外包給ChatGPT:“親愛的,今天的情話已自動生成,請查收:你是我堿基配對里最完美的第47條染色體!”
更新潮的,就玩“元宇宙雜交(非生物學意義)”:
在虛擬世界和紙片人領證,現實中和室友分攤房租,完美實現“精神繁衍”和“物理生存”的進化分離。
未來的婚姻,是戴蒙德式腦洞+科幻片片場。 “結婚?等我先給我的虛擬形象和AI管家辦個婚禮,畢竟他倆的服務器比我老公靠譜多了。”
4
當婚姻制度崩到媽都不認識,人類終于承認:我們需要的不是一紙契約,而是:
一個能修馬桶的室友;一個能聊《三體》的飯搭子;一個看《甄嬛傳》能不劇透的床伴……
而這幾個人,大概率不是同一個性別。
人類的婚姻,就像《第三種黑猩猩》的結尾——我們知道太多,卻依然選擇折騰?;蛟S正如戴蒙德所說:“進化沒計劃,只有即興發揮?!?催婚長輩、不婚族和元宇宙新郎,不過是同一棵進化樹上不同的腦洞分枝。
婚姻這艘船正在泰坦尼克式下沉,有人拼命舀水(催婚),有人搶著跳船(不婚),還有人在甲板上開香檳(多元關系)。
從進化角度看,婚姻制度或許只是人類情感史上的一個“中間形態”,未來可能會進化出更適應現代社會的親密關系模式。畢竟,連恐龍都能進化成鳥,婚姻為什么不能進化成“開放式關系會員制”呢?
我的終極建議是:明年春節,送長輩一本《第三種黑猩猩》,附贈便簽:
媽,黑猩猩都不催婚了,咱們的DNA該升級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