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勛譚震林,自毛主席以下的許多老同志、老戰友,都昵稱他為“譚老板”。
“譚老板”當年在淮南繁昌保衛戰中同日軍血戰,七戰七捷,聲名大振。不久,譚老板化裝隱蔽,以大老板的身份大搖大擺地通過了敵人盤問。“譚老板”的雅號自此而來。
除此之外,譚老板還有個稱號,那便是“譚大炮”。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譚老板說話快言快語,堅守原則,疾惡如仇,且從不怕得罪人。
晚年,譚老板重返井岡山,即興作詩:“五十年來奮斗緊,內外妖魔皆掃光;反復搏斗從未停,天翻地覆慨而慷。”
再論及過往,譚老板只一句:“我譚震林還是那個譚震林!”
而譚老板之所以能這樣說,和他始終未變的“譚大炮”性格本色密切相關。
一段風雨歲月中,這位剛直不阿的譚老板,置自身安危于不顧,挺身而出。
在1967年的一次懷仁堂會議,譚老板佇然站立,“大殺四方”,為許多老同志們抱不平,并當場放下話:“砍腦袋,坐監牢,開除黨籍,也要斗爭到底!”
這場會議之后,譚老板的名號更響了,但同時也是這場會議之后,譚老板度過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桂林歲月。
1969年,譚老板離開北京,下放到了廣西桂林。
而當時廣西第一書記韋國清,恰是譚老板當年的老部下,他對譚老板的脾氣秉性十分了解。
當天,他便交代有關人員,將譚老板特殊“監控”起來。
這個特殊“監控”,即沒有安排譚老板到農場勞動,而是讓他在一處單門獨戶的院子,另外還包括一定的生活保障和關懷,譬如在譚老板及家人生病時安排醫生探望和治療。
這樣一來,譚老板的行蹤就被掩藏起來,也正如此安排,譚老板在桂林度過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幽居生活。
和譚老板一起到桂林的,還有他的妻子葛慧敏和他們的兩個最小的孩子。
譚老板當年是新四軍里第一個提交結婚申請報告的人,隨著周恩來提出的“285團”條件(即年齡超過28歲,參加革命滿5年,團級以上干部,可以談戀愛、結婚)的出臺,完全符合條件的譚震林和葛慧敏結為革命伴侶,成為受益于“285團”原則的第一對夫妻。
兩個人的婚戀故事一度成為一段美談,后來葛慧敏跟隨譚老板走過槍林彈雨,一起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結果在風雨歲月中,譚老板下放桂林,而葛慧敏精神上也受到了刺激,到桂林后,人也是時而糊涂,時而清醒。
這之后,譚老板就承擔起了主要的家務,一邊耐心照顧妻子,一邊看顧一雙兒女。
所幸韋國清給他安排的那處單門獨戶的院子,環境也不錯,對葛慧敏的精神休養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讓譚老板難得閑下來,開始養起了小雞,種起了菜。
其余時光,他就給兒女講故事,講黨史,講自己在井岡山上經歷的一切。
這樣的生活,也算清閑,但是每當夜深人靜,譚老板不免心緒復雜,他惦念著隔絕在全國各地的另外4個兒女,更重要的是,他想回北京,想回到毛主席身邊,想重新出來工作。
對于像譚老板這樣的老革命來說,無法為黨工作,是十分痛苦的。
在桂林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一直到1972年,譚老板終于等來了轉機。
這年冬天,譚老板的長女譚涇遠來到桂林,同父母宣布了自己即將結婚的消息,新婚夫婿是譚老板在井岡山上的老戰友江華的兒子虞大江。
女兒的婚事令譚老板展露了久違的笑容,也令桂林小院添了生機。
而在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譚涇遠為父親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原來,就在1971年年底,毛主席在一次座談會上,提及了1967年的懷仁堂會議,并表示:“老帥們有氣,發點牢騷嘛……”
1972年,毛主席破例參加完陳老總的追悼會,對當年上過井岡山,還活著的老同志們更加掛念。
12月18日,在同周恩來總理會面時,親口提及譚老板,說譚老板還是好同志,應該讓他回來。
終于在1972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這天,譚老板提筆給毛主席寫了兩封信。
這兩封信出現在了中南海毛主席的書桌上,毛主席閱信后不久,即做了批示。
不久后,譚老板終于如愿回到了北京。
當時中央有關方面也已派了公務車去車站接他,并將他送去了北京醫院,治療腿傷。
在此之前,譚老板在桂林時不幸摔傷了腿,他在給毛主席的信中也提及了自己腿傷的情況。
回到北京后,治好腿傷后,譚老板迫不及待地投身工作,一干就是9年。
期間,1977年至1982年,譚老板先后當選為中共十大、十一大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中共十二大上,譚老板主動退居二線,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和中顧委副主任。
1983年,譚老板重病住院,臨終前,他拉著妻子葛慧敏的手,依舊放心不下道:“我死了,你可怎么辦?”
葛慧敏則看著病床上的丈夫,眼神清明,無比堅定道:“你不會死,你能活到100歲。”
譚老板笑著回應:“好,好,我們一起活到100歲。”
只可惜,說完這句話,譚老板就失去了意識。
1983年9月30日,譚震林在北京與世長辭,自此走完了他光輝而偉大的人生路程,骨灰安葬在了他的故鄉湖南攸縣。
素材來源:
[1]譚震林“大鬧懷仁堂”[J].共產黨員,2009,(03):56.
[2]譚震林和葛慧敏的婚戀故事[J].共產黨員,2011,(18):21.
[3]伍家文.譚震林在桂林[J].廣西黨史,2005,(04):34-35.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