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中部偏東、江漢平原東北部的湖北省最小的縣——云夢縣,它因云夢古澤而得名,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云夢縣博物館坐落于云夢縣東城新區黃香大道與龍崗路交匯處,館內展出的數千份珍貴的歷史文物古件見證了云夢在中國歷史上悠久輝煌的文明演變過程,以及千年秦楚交往史。
云夢縣博物館內的文物蘊含著豐富內涵,館內收藏文物5000余件,目前已定級的國家一級文物18件,二、三級文物220多件。其中最負盛名,最具特色的一批館藏文物是近半個世紀前出土的一千多枚“睡虎地秦簡”。據了解,1975年,云夢睡虎地共出土秦簡1155枚,殘片80枚,約4萬字。這些秦簡以法律文書為主,是目前為止公布全文字數最多、內容最為豐富的秦簡,對研究秦統一六國的戰爭史、官吏制度、農業生產、工商業發展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們也為后人研究戰國末期至秦始皇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事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云夢縣博物館共有三層,一樓設有古澤風華的云夢古代文明展,依次展示了古澤晨曦、南土傳奇、楚國別都、大秦重鎮、江夏郡治等歷史篇章;二樓有秦漢漆木器展、秦漢簡牘展、沉浸式體驗廳、書法研習室等展廳;三樓設有多功能廳、研習室、考古體驗廳和屋頂花園。其中,云夢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云夢睡虎地秦簡、中國第一封家書、中華第一長文觚、華夏第一樓東漢陶樓。其中東漢陶樓是197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文物,從云夢周田村出土,該陶樓以泥質紅陶制成,表面覆蓋著一層較薄的青黃色釉料,它對研究、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云夢縣博物館二樓展廳不起眼的一處地方展示著館內的四大鎮館之寶之一——中國第一封家書。據考證,這封家書出土于云夢睡虎地4號秦墓,是我國目前為止考古發現的最早家書。它是秦國士兵“黑夫”和“驚”兄弟之手,刻在木牘之上,全文共計500余字,這封家書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印記。以下是家書的部分內容:
“二月辛巳,黑夫、驚敢再拜問中,母毋恙也?黑夫、驚毋恙也。前日黑夫與驚別,今復會矣……”“驚敢大心問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內同……以衷,母力毋恙也?與從軍,與黑夫居,皆毋恙也……”(木牘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向長兄“衷”與母親問安;第二部分請求母親給他們送錢和衣物;第三部分是“驚”對哥哥“衷”的叮囑)。
據了解,云夢縣博物館二樓展廳還展示著睡虎地秦墓竹簡的復件,該竹制簡書于1975年出土,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屬于國寶級文物。2024年11月4日左右,該竹簡原件從湖北省博物館運至云夢縣博物館展出,隨后又運回至省博物館內陳列。
大家如何評論,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