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句春不晚,我便擠死在真江南”。無數人抱著對江南煙雨杏花天的無限憧憬來到蘇州,卻被園林里、花樹旁摩肩接踵的人流嚇退。其實換個思路,冬末早春來趟江南之旅,此時游客漸少,園林里卻別有一番恬靜雅致、意蘊悠長。最適合找三兩晴天,負暄而行,悠篤篤在園林里看光影流轉,暗香浮動,坐品香茗,閑看游魚,聽曲評彈,蕩心愉目。
1
漫步拙政園
看光影與色彩的纏綿
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同列為中國四大名園,1997 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拙政”二字,出自西晉文學家潘岳的名篇《閑居賦·序》,表明園主從此不問朝政、寄情山水的心境。
拙政園四時之景皆妙絕,春可賞花,夏可聽荷,秋可賞楓,冬可看雪。沒有下雪的日子,挑上一個大晴天,到宜兩亭和卅六鴛鴦館看光影纏綿,絢爛奪目,是另一種怡人別致。
冬日的拙政園
宜兩亭位于拙政園與誰同座軒東南隅的假山上,六角攢尖頂,窗欞為冰梅紋,俗稱“梅花亭”。
之前由于明瓦窗修繕,梅花亭一直處于封閉維護狀態。2024 年 12 月重新對外開放后,立即在網絡上爆火。
這些由貝殼、蚌殼、云母等材料打薄而成的明瓦,在不同時間、不同陽光的照射下,透出珍珠般的光澤。午后時分,當明瓦窗上 22 朵冰梅紋的窗欞,在地面投下一朵朵猶如梅花般的光影時,更是美得讓人心跳加速。
宜兩亭的花窗
明瓦作為古代“陽光房”的構件,制作工藝異常繁復,在古代堪稱奢侈品,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在江南地區曾風靡一時。明代文震亨的《長物志》就提及園林窗“俱釘明瓦,或以紙糊”。直到晚清民國,西方平板玻璃傳入,才讓“明瓦時代”落幕。拙政園管理處古建修繕團隊通過數年的努力,成功復原明瓦窗制作技藝,為古建注入了靈動的生機,也讓當代游客得以與五百年前的梅花亭重逢,可謂妙哉!
卅六鴛鴦館的花窗
與梅花亭中式明瓦窗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位于其西側的卅六鴛鴦館。卅六鴛鴦館的木格花窗上,采用的是西洋的藍色琉璃。與內斂溫潤的泛著珍珠光澤的明瓦窗相比,藍色琉璃花窗清澈透明,在陽光的透射下,散發出奪人的光彩,炫目又浪漫。
2
漫步虎丘
百年冷香閣里一壺茶
虎丘位于蘇州古城西北角,有 2500 多年的歷史和“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寫下“嘗言過姑蘇不游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據記載,吳王闔閭葬于此,傳說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
虎丘山上歷史勝跡眾多,幾乎一水一石都有奇特的來歷,加之數代帝王朝官、名人雅士在此留下不少遺跡,更使虎丘名勝增添了豐富的歷史內容。
虎丘的山茶園、養鶴澗
虎丘有可觀賞的景點 30 余處,憨憨泉、真娘墓、千人石、白蓮池、生公講壇、冷香閣、致爽閣、擁翠山莊、西溪環翠、一榭園,每處都伴有絕佳的風景和動人的傳說。冬天游虎丘,最不能錯過的體驗,一定要到冷香閣里孵茶館。
憨憨泉
對蘇州人來說,上茶館是件稀松平常的事。老蘇州通常把泡茶館稱為“孵茶館”。這個“孵”字實在用得精妙,如同母雞孵蛋一般坐在一個座上不挪地兒。點上一杯碧螺春,或看報聽曲,或閑談趣事,或閉目負暄,太有蘇州的松弛感了。
虎丘冷香閣是蘇州文人茶館里面天花板級的存在。它于民國期間建造,迄今已有百年。現在的冷香閣,室內裝飾雖為后來整修,但是滿室的書畫匾額楹聯,布置得頗為雅致,仍存古韻。
冷香閣
據說在 1918 年元宵,國學大師金松岑帶了兩個兒子,騎驢踏雪,出閶門經七里山塘到虎丘,見擁翠山莊北幽曠,遂動了在此植梅建閣的心思。后與汪鼎丞、費仲深等文化名人聯合發起,興建了冷香閣。
冷香閣周匝植梅數百棵,每逢早春,梅花大開,苔枝綴玉,冷香盈袖。此時登閣,焚香品茗,賞玩字畫楹聯,穿越古今,真是無邊風韻。
3
漫步藝圃
隱于深巷的文人園林
蘇州被稱為“園林之城”,被列入《蘇州園林名錄》的園林就有 108 座。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等 9 座古典園林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這些園林中,藝圃是非常特別的一座,它不如拙政園疏朗開明,不如留園奇石眾多,不如網師園雅素精巧,也不如獅子林變化無窮。它深藏于小巷當中,卻格外有一份沉靜的意蘊。這份獨一無二的氣質養成,與它的歷代園主不無關系。
藝圃
《重修藝圃》中如是云:“蘇州園林不下數百,各擅亭臺泉石之勝,惟藝圃因園主著稱。蓋袁祖庚以高蹈聞于時,文震孟則以高風亮節負人望,萊陽姜氏卜居此園,與文氏先后輝映,此藝圃所以因人而著者也。”
今天的藝圃也是文徵明家族造園的唯一遺存。文徵明是明代書畫家,與祝允明 、 唐寅、徐楨卿并稱為“吳中四才子”。他不僅書畫絕倫,對園林設計也頗有造詣。他參與設計和改造了拙政園,也在其父親的停云館旁邊,建造了自己的玉磬山房。其后他的兒子、孫子,也歷代造園。
藝圃的臘梅
藝圃曾為文徵明的孫子文震孟所購得,并改名為“藥圃”,以明堅貞之志。在蘇州眾園林中,藝圃的建筑、假山,更多保存了明代園林的風貌,可以說是蘇州現代保存下來最具有明代文人園林特征的“孤本”。
冬日漫步藝圃,到明代遺構“乳魚亭”靜坐觀心,到延光閣茶室喝茶聊天,到東萊草堂看滿樹的玉蘭花蕾含苞待放,在南齋里咀嚼歷代園主的高潔清遠,如斯便酣然度過一段身心兩閑、恬淡如水的假日時光。
4
漫步北寺塔梅圃
暗香浮動月黃昏
在蘇州古城內溜達,各個位置都能很容易看到一座高塔建筑,那就是北寺塔。北寺塔又叫報恩寺塔,始建于南北朝梁代(公元 502-557 年),為十一層寶塔。北宋元豐年間(公元 1078-1085 年)重建為九層,蘇東坡曾舍銅龜金僧以藏舍利,并撰寫《銅龜子文》為紀。現存北寺塔磚塔結構塔身,六層以下磚砌體基本上為南宋遺物,七層以上為明代重修,各層木構外檐和平座欄桿為清代修筑。
報恩寺塔
目前蘇州為保持古城風貌,規定古城區所有建筑高度不得超過北寺塔的第三層,即 24 米。因此北寺塔就成為古城區非常醒目的最高建筑,對于游客來說,更是“未進蘇州城,先見北寺塔”。
雖然北寺塔是如此一座地標性建筑,并且還免費,然而平日游客并不多,是一個非常靜逸的清涼之地。尤其是在北寺塔的最深處,還藏著一座連本地人都鮮少知道的隱秘園林——梅圃。
梅圃的古橋和茶室
這里古橋與亭臺樓閣交織,山林野趣盎然,一池碧水靜雅靈動。水榭映波,長廊蜿蜒,竹林輕搖。山坡水岸遍植梅樹,每逢暮冬初春,古梅疏影,暗香浮動,讓人沉醉不知歸路。
梅圃臨水有一座廳堂名為“飛英堂”,里面為茶室。茶室內游客亦不多,什么時候去都是安安靜靜的。就算有茶客閑聊,也都自覺把聲音壓低,不忍破壞這難得的清雅之地。在此飲茶抄經,自得安然。
5
漫步狀元府
園林里的驚情一夢
對于蘇州人來說,“園林是凝固的昆曲,昆曲是流動的園林”,這兩種世界文化遺產平行映照,共同構成了蘇州人數百年來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消遣。
蘇州昆山是昆曲的發源地,昆音裊裊六百年,被稱為“百戲之祖”,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作家白先勇先生曾這樣評價昆曲:“昆曲無他,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詞藻美,集音樂、舞蹈及文學之美于一身,千錘百煉,爐火純青,早已達到化境,成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種形式。”
潘世恩故居
來蘇州不能不去聽一場昆曲。蘇州聽昆曲的場所很多,可以去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和昆山當代昆劇院這樣的專業劇院,也可以去伏羲會館、山塘昆曲館這樣的茶館會所,甚至還有以昆曲為主題的咖啡館,在咖啡館前,你會不期而遇一場街頭的昆曲快閃。
蘇州狀元府,毗鄰平江路,是清乾隆狀元潘世恩的故居,在 19 世紀初基本建設成型,原為清康熙年間河南巡撫顧汧之“鳳池園”,舊稱“太傅第”、“狀元府”,現在也是蘇州狀元文化博物館的所在地。
潘世恩故居內的留余堂
近年,老宅翻新后,西進辟為蘇州狀元博物館,陳列與蘇州歷代狀元文化相關的珍貴文物;東進辟為印象百戲文化空間,提供昆曲及評彈演出、傳統文化課程、茶飲及餐飲服務。
在這樣一處狀元故居、200 年老宅庭院,近距離體驗一場園林實景版的《牡丹亭·游園驚夢》,是在古城蘇州,才可能擁有的獨一無二的體驗。
6
漫步暢園
可居可游的袖珍園林
暢園與藝圃一樣,也是深藏在小巷里的園林。暢園所在的廟堂巷,也是作家楊絳故居的所在地。楊絳曾在書里回憶:“在廟堂巷,父母姊妹兄弟在一起,生活非常悠閑、清凈、豐富、溫馨。廟堂巷的歲月,是我一生最回味無窮的日子。”
蘇州園林眾多,暢園應該是眾園林中最為袖珍的小園之一,其占地面積僅一畝。園子雖小,但江南古典園林中的所有要素,卻一應俱全。
暢園
民國著名建筑學家童寯在《江南園林志》中對其評價極高,云:“城中尚有小園,以暢園、壺園為最。”壺園今已不存,唯暢園尚在。建筑學家劉敦楨在《蘇州古典園林》中也稱贊它,面積雖小,園景卻豐富而多層次。2013 年,北京的中國園林博物館按照 1:1 的比例,完整復建了一座暢園。
暢園目前已限制開放,僅在每個月的第一個周一、周二向公眾開放,需提前預約,且每場預約人數最高限制 50 人。也正因為此,暢園內平時幾乎沒有游客,在這里可以實現一個人獨享園林的絕佳體驗。
蘇州暢園有熊酒店
不為許多游客所知的是,目前暢園內還藏著一個有熊酒店。酒店方將園林庭院進行妥善修繕,結合精巧玲瓏的蘇式園景,實現宅院一體,可居可游,提供共 10 個房間,圓了游客“住進園林”的夢想。暢園也是蘇州園林中目前唯一可以實現居住功能的園林。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與家人好友對著明月,私享一座靜雅園林,慢品香茗,微醺暢聊,如此快意,夫復何求!
1)2025 年春節期間 (1.28-2.4),蘇州 14 家市園林綠化局直屬園林景區均實行門票半價優惠,優惠景區分別為:拙政園、環秀山莊、耦園;留園、網師園、滄浪亭、可園、藝圃;虎丘景區;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蘇州市植物園)、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蘇州市動物園);獅子林、怡園;天平山景區。
2)14 家園林景區均可提前 7 天購票。
3)拙政園、留園、獅子林 3 家園林景區需提前進行實名制預約。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王學碩
作者 / Annie
圖片 / @蘇州散步集、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