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是陜北地區(qū)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每逢春節(jié),當?shù)厝擞么蜓牡男问絹碓鎏砉?jié)日氣氛。文化中國行,一起到被譽為“腰鼓之鄉(xiāng)”的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qū)去看看↓↓↓
在一望無垠的黃土地上,豪邁的陜北漢子,頭裹白羊肚手巾、斜背響鼓、手握系著紅色飄帶的鼓槌,舞動著矯健的身軀擊打著鼓點,洪亮的嗓音吼出一個個熱烈的號子,這就是陜北安塞腰鼓。
春節(jié)將至,在陜西省安塞文化文物館,安塞腰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延河和鼓手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著。今年春節(jié),老隊員們要帶著新隊員過街表演。腰鼓隊過街時用鼓、鑼、鐃、鈸和嗩吶伴奏,領頭的鼓手以哨子指揮,后面的鼓手們隨其哨音變換動作。鼓點雄壯有力,扣人心弦,鼓手的動作強勁豪放、剛勁灑脫,時而散開,時而聚攏,穿插交替,猶如龍騰虎躍。
相傳在古時,戍邊守塞的士兵在戰(zhàn)斗時用腰鼓來助威,鼓舞士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腰鼓漸漸演變成為一種陜北人民特有的歡慶節(jié)日的舞蹈。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塞腰鼓分文鼓與武鼓兩種,場牌豐富,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童子拜觀音”“綿羊碰頭”“棗核掏心”等。舞蹈動作千變萬化,鼓手打到興頭上,便隨心所欲地發(fā)揮鼓點的節(jié)奏,腳步隨情緒騰空而起,有如猛虎撲食,更似大鵬展翅,尤其是鷂子翻身時凌空揚腿的動作,令人叫絕。
安塞腰鼓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延河:比如說搖頭擺尾,一開始打那個纏腰,我們搖頭擺尾要有股能勁、揮槌要有股猛勁、轉身要有股虎勁、踢腿要有股蠻勁,我們要把這幾個勁打出來。
如今,安塞腰鼓已將舞蹈、武術、體操、打擊樂、吹奏樂和民歌等藝術門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千百年來,安塞腰鼓傳遞的自強不息、樂觀向上、奮力拼搏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陜北人民。
近年來,安塞區(qū)形成了全民參與非遺傳承的良好氛圍,通過“腰鼓進校園、進社區(qū)、進企業(yè)”等活動,讓腰鼓文化深入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