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在外拼搏的游子們大多回到了家鄉,享受一年中為數不多的團聚時光。
即使是在商場上叱咤風云的大佬們,回到家鄉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唯一不同的是,功成名就之后的他們,總愿意為回報家鄉做些什么。
劉強東:現在我有能力了,當然也要幫幫鄉親們
提起回報家鄉,知名度最高的互聯網大佬可能就是劉強東了。
他的宿遷老鄉項羽,曾在攻破咸陽后想起了故鄉,并感慨稱:“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想著的也是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而同樣出身宿遷的劉強東,似乎也傳承了項羽的鄉土情結。他曾多次提到,自己從小家境貧寒,考上大學時,全村人湊了500元和76個雞蛋送給他,這份恩情他始終銘記在心。
劉強東還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小的時候,鄉親們幫了我一把,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機會。現在我有能力了,當然也要幫幫鄉親們,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事實證明,劉強東也確實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在2015年春節,劉強東就帶著新婚不久的妻子章澤天回到家鄉,看望鄉親,送上新春祝福,并自掏腰包為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春節特別紅包,每人10000元。
劉強東在老家發錢
2018年春節,劉強東同樣為當時全村800余戶人家送去春節慰問,從雞鴨魚肉,到生活用品和家電,東西齊全。
去年,他還為全村1300多戶村民每人準備了一份羽絨服和堅果,溫暖人心。
而今年,劉強東的回饋行動依舊不減。他為60歲以上的長輩準備了每人1萬元的現金紅包,為自己的小學老師們每人準備了10萬元的現金紅包。
此外,他還準備了5萬份年貨,在本月8號進行了分發,讓鄉親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和關懷。
圖源:京東
當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劉強東在回饋家鄉的過程中,不僅注重物質上的幫助,更注重為鄉親們提供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
據錢江晚報消息顯示,光明村6000多人,有文化沒文化都可以進京東,就業率達到100%。
在2016年2月,劉強東就曾表示,把宿遷能會電腦的,能會說普通話的,基本上全已招完了。
而在2017年2月,劉強東向宿遷市捐贈超過1億元人民幣,用于當地的教育、文化、養老等公益事業。
此外,劉強東還通過京東集團在宿遷投資了多個重大項目,包括京東商城信息科技產業園、智慧城項目、物流園區、醫院和培訓基地等,總投資高達上百億元。
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不僅為宿遷地區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為鄉親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正如劉強東所言:“父老鄉親們的恩情,我會用一輩子來還!”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馬云:重要的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的心在哪里
將生意帶回家鄉不止是劉強東,還有馬云。
作為地道的杭州人,在25年前創立阿里巴巴時,馬云就把總部落戶在杭州,而不是北京或者上海。
馬云從不吝嗇表達對杭州的深厚情感,他曾說:“重要的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在北京上海我們什么都不是,要是回杭州,我們就是當地的‘獨生子女’。”
“我希望我的家鄉杭州,在東方和西方,過去和未來,科技和人文,在杭州的再一次相遇,擁有自己的福報。”
圖源:騰訊視頻
在2016年的G20峰會上,馬云更是親自為杭州“代言”,稱贊杭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如果你想只去一個城市,但是卻要發現中國的自然、人文、歷史之美,和中國最強勁的經濟脈搏與現代精神,那個唯一的城市就是杭州。”
25年間,阿里巴巴與杭州共同書寫了一段企業與城市共成長的佳話。
杭州為阿里巴巴提供了人才、資本、平臺與夢想的沃土,而阿里巴巴也以自身的創新與發展,深刻改變了杭州的城市氣質,使其“電子商務之都”和“創業之都”的美譽響徹全球。
對于自己的母校杭州師范大學,馬云同樣滿懷深情,他多次表示:“杭師大是全世界最好的學校。”
為了回饋母校,2015年4月,馬云向杭州師范大學捐贈了1億元人民幣,設立了“杭州師范大學馬云教育基金”。
而在醫療領域,馬云對家鄉同樣慷慨解囊。
2017年,他為浙大一院捐贈了5.6億元人民幣,以支持其醫療事業的發展。這筆捐款由浙江馬云公益基金會捐贈3億元,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捐贈1億元,云鋒基金捐贈5000萬元,以及阿里巴巴部分創始人和合伙人捐贈的1.1億元人民幣組成。
同時,這筆捐款還用于設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展基金”。
圖源:浙江大學
此外,馬云公益基金會還在2019年向杭州市余杭區慈善總會捐贈了1億元人民幣,專項用于西溪濕地的生態環境研究與保護工作。
當時的馬云表示,自己雖然是中國首富,但首先是一名杭州市民,自己會全力回報這座養育了他的城市。
除了出生地杭州以外,馬云對于祖籍所在的浙江嵊州谷來鎮也有著深厚感情。
公開資料顯示,嵊州是全國首個與阿里巴巴合作的縣級市,開創了集群產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的先例。
阿里巴巴基金會還曾多次與嵊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涵蓋企業上云項目、大數據警務等多個領域,推動“智慧城市”、“移動辦公之城”、“智能物流”等項目的落地實施,為嵊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馬云在嵊州祭祖
張一鳴和王興:龍巖幫,龍巖情
同樣,張一鳴對故鄉龍巖的深情厚誼,也讓他毫不吝嗇于回饋這片養育他的土地。
尤其是在家鄉教育方面,張一鳴出手十分慷慨。
2017年,他創辦的今日頭條便與龍巖市攜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從七大維度全面推動龍巖的經濟社會發展,其中,“今日頭條龍巖學院”的建立便是這一合作的重要成果。
張一鳴當時在現場表示,自己是龍巖人,不管走到哪里,永遠關心、支持家鄉的發展。
今日頭條與龍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此后,2020年9月,張一鳴向母校龍巖永定一中慷慨捐贈1千萬元,用于科技藝術館和教學樓的建設,為母校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而在2021年6月,他更是直接向龍巖捐贈了5億元,成立了“芳梅教育發展基金”,旨在提升當地教育質量和培養人才。2023年,他又追加了2億元的捐贈,使該基金的總規模達到了7億元。
該基金已資助了多屆“芳梅教育教學獎”的評選和獎教金的發放,并有力支持了永定一中和培豐中學的基礎設施建設。
圖源:龍巖市教育局
此外,2022年,字節跳動還與龍巖的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同建立了字節跳動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為家鄉的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張一鳴曾坦言,他希望能夠利用自身優勢,幫助、鼓勵、扶持更多的家鄉創業者,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我期待龍巖能出現更多一流的科技公司。”
圖源:龍巖市教育局
同年,他還向家鄉捐贈了266萬元,用于重修宗族祠堂,承擔了修建的大部分費用,展現了他對家族傳統的尊重和傳承。
而作為“龍巖三杰”之一的美團創始人王興,同樣在為家鄉的教育慈善事業貢獻力量。
2021年5月12日,在龍巖一中創辦118周年之際,王興及家人向母校捐贈了5000萬元,并設立了“龍巖一中王興教育基金”,用于獎教獎學及學校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王興父親王苗出席捐贈儀式,向學校捐贈
談及家鄉,王興滿懷深情。他引用嚴復先生的話:“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強調在追求創新與進步的同時,也應堅守傳統,不忘初心,懂得感恩,積極回饋國家、民族和養育我們的土地與人民。
事實上,美團點評也一直在福建深耕細作。在2018年,王興曾透露,公司絕大多數業務已覆蓋福建主要城市,不僅通過互聯網科技為福建消費者提供了更優質的餐飲、酒店、旅游、電影等生活服務體驗,還為福建生活服務業商戶注入了數字新動能。
此外,美團還積極參與福建的智慧社會建設,與龍巖市合作推進智慧旅游、餐飲業社會共治等項目;在廈門拓展“互聯網+旅游”,推出了民宿平臺——榛果民宿等,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成功不忘桑梓地,大佬們都正在用實際行動回饋家鄉。
作者 | 吳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