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已經在咱們中國流傳了幾千年,所以在許多老一輩人的心里,家里必須生一個兒子。
所幸現在講究“男女平等”,但生兒子和生女兒真的都一樣嗎?
那還真不一定!30年后等父母都老了,有女兒的家庭和有兒子的家庭,區別可不是一般的大了。
01
像我爸媽,就只有我和我妹兩個女兒,當年我媽生完妹妹以后,還以為要繼續生個男孩,所以帶著我妹到處東躲西藏,結果我爸從外地務工回來后直接說“生兩個女兒就行了”,這才安定了我們的生活。
我爸從來沒有嫌棄我倆是女娃,反而總是跟我倆說“你們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有出息”。
他和媽媽每天做著最辛苦的工作,供著我們讀書,即使家里一度陷入困境,他們也從來沒有動過讓我們輟學的念頭。
而有一個生了3個兒子的鄰居老伯,總笑話我爸“只有兩個女兒”,還說一些嘲諷的話:“女孩子遲早要嫁人的,干嘛讓她們讀那么多書,還不如送出去早點打工賺錢”。
我爸才不聽他的,繼續供我們讀書,雖然我妹讀完職高就去工作了,但如今也是大飯店的經理了。
而我讀了大學后,在大城市打拼多年,也算是有點小成就了。
30年前,我家是很窮,還只有兩個女娃,被許多人看不起;但30年后,我家也算是在村里逆襲了,雖說不是很富有,但我爸的晚年過得還算幸福,基本沒啥壓力。
而那個生了3個兒子的老伯卻慘了,至今3個兒子都是單身漢,其中有一個兒子曾經結過婚,但很快媳婦就跑了,估計是沒錢鬧的。
他和他老伴沒有孫子孫女陪伴在側,不能享天倫之樂,日子過得也很拮據,因為在家建了大房子欠下了不少債,結果一個媳婦都沒討著。
這么一對比,生女兒和生兒子的家庭還真不一樣。
02
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家庭,30年后有哪些差距呢?
首先,經濟壓力方面,肯定是生兒子的父母負擔更重一些。
在傳統觀念影響下,通常兒子結婚的時候,他們的父母需要買車、買房,比較高的彩禮錢,還有結婚辦酒席的相關費用。
等到孫輩出生,父母還得給兒子兒媳一些錢,補貼家用。
像我老家,有兒子的家庭也得自建一套大房子,而彩禮錢已經由以前的5.8W變成了現在的18.8W了。
許多有兒子的父母,即使欠債,也得咬緊牙關準備這些錢,要不然很難娶到媳婦。
像我們村里的老張,他兒子沒啥能力,結婚時都靠他出錢,所以家里背負了不少債務,沒辦法,他七十多歲了還得跑到大城市里去搬磚,四處打零工賺錢,真的非常辛苦。
相比之下,有女兒的父母經濟壓力小很多。
女兒結婚的時候,父母很少有給女兒女婿買車買房的,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就根據婆家給的彩禮錢,準備女兒的嫁妝就行了。
有的父母能賺點彩禮錢,有的父母是自己補進去一些錢。
但相對來說,有女兒的父母經濟壓力小,賺多賺少都能自由支配,晚年的生活也沒那么大的緊迫感。
再說,帶娃方面的壓力,有兒子的父母可能要承擔多一些。
有兒子的家庭,當兒子兒媳有了孩子后,如果父母不幫忙帶娃,很容易被指責。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天經地義的事,一旦他們父母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幫忙,就可能會被兒媳埋怨,家庭關系也會因此變得緊張。
反觀生女兒的家庭,父母如果能幫忙帶外孫外孫女,女兒女婿自然會很感激;要是因為身體不好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幫忙,女兒女婿也大多能夠理解,不會因此去苛責父母,家庭氛圍相對更加和諧。
最后,從子女的孝順程度來看,通常是有女兒的父母晚年更幸福。
女兒心思更細膩,做事也更細心,而且她們更擅長表達對父母的愛和關心,女兒過年過節給父母錢和禮是必不可少的。
在父母生日或者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她們還會給父母準備小驚喜,即使不在父母身邊,也會經常打電話噓寒問暖。
要不說女兒是“貼心小棉襖”呢,這一點都不假。
毫不夸張地說,無論是陪父母去醫院看病,還是日常幫父母操持家務,女兒都能做得貼心周到。
而生兒子的家庭就不一樣了,兒子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又或者性格上比較粗線條,在照顧父母的細節上往往不如女兒,有時候還經常惹父母生氣呢。
而且兒子結婚后,家庭重心可能更多地偏向自己的小家庭,對父母的關心相對就會少一些。
兒子能否孝順父母,得看媳婦娶得好不好:如果媳婦對老兩口,這父母老了也能過得很愜意;但如果媳婦不好,他們晚年就過得比較痛苦了。
當然世事無絕對,也有很孝順的兒子和不孝的女兒,主要還得看子女的品性,看他們有沒有感恩之心。
03
想要養出孝順子女,還得看家庭教育
1、父母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大家相互尊重、關懷、理解,經常一起玩游戲、出去旅游,一起為某件事而奮斗,這些都能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庭的責任,學會愛家人。
2、日常生活的品德教育不能少:家長可以通過講名人故事、看循循善誘的繪本、一起討論新聞中的是與非、參觀紅色基地和學習國學知識,來幫助孩子養成孝順、感恩、尊重他人的美好品德。
3、引導孩子表達關心:“愛就要說出來”,父母可以先做出榜樣,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并且也要做到無條件愛孩子,然后鼓勵孩子表達對父母和長輩的關心,比如主動問候父母、幫忙做家務、給長輩捶背等。
4、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多體驗父母工作和經常做家務勞動,都能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父母的付出,從而激發他們的孝順之心。
雖然說生兒生女確實有很大的區別,但我相信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縮短這些差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