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AC鏤空銅印,牛頭神人
蛇年將至,祈運求吉,
財運滾滾,見者有喜。
感謝大家相伴樂藝會又一年,我們在此探索,在此鑒賞,在此發現,在此獲得價值,奉獻我們這一代人的見識與歡樂,不亦樂乎。祝大家新年都能有新的開始,心的生長,薪的升漲。
蛇年大吉 財運滾滾
樂藝會文物藝術靈蛇專題9
域外綜合篇
1、無眼者文錄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一文中敘述:
在薩珊印上,這位大神活脫就是一位“武裝到牙齒”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看下面這件印(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品)——
赫拉克勒斯是古典藝術史上著名的“裸奔男”之一,而他的十二樁偉業中有一件便是打敗了九頭蛇許德拉(克里特,希臘古典晚期斯塔特錢幣)。
但是在薩珊印上和九頭蛇戰斗的卻是個全副武裝的重騎兵(大英博物館藏品)。
其實這里的怪物并非九頭蛇,而是拜火教神話里最為兇惡的惡龍達哈格(也叫阿基達哈格,Azi Dahag,“阿基”就是龍的意思)。傳說他有著很多個頭,殘暴而強大,統治了人間上千年,最后被英雄法雷東(Faeredon)打敗并綁在達瑪萬雪山下的牢籠里。(各位今天去伊朗旅游的話不妨到達瑪萬雪山看看那條龍是不是還在,大霧~~)
無眼者:《裸衣豈為斗馬超》一文中敘述:
即使是希臘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接受裸體的。彩陶畫上出現的英雄很多衣著鮮亮,包括后世最“喜歡”裸戰的那位赫拉克勒斯,在這件彩陶罐上也穿得好好地和九頭蛇干架呢。
無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形制篇》中敘述:
BMAC鏤空銅印的制作通常較實心陽文銅印更為精致,體量也更大。而其中尤以巴克特里亞地區出土的鏤空銅印最為精美,許多表現神人、神女題材,以及復雜的連綴動物花紋的印章俱出于此。
BMAC鏤空銅印,中間的方形四周分別是花、鳥、蛇和彎月(或牛角)
大英博物館收藏
BMAC鏤空銅印,幾何紋飾
大英博物館收藏
BMAC銅印上表現的動物紋飾非常豐富,除了羊、牛、虎、猴等哺乳動物,還有鷹、天鵝、烏鴉,以及魚、蝎子、蛇等爬蟲類。風格抽象卻又能準確把握動物的特征和形態,既不像兩河藝術那么寫實,也不像東方的會意而莊嚴,卻是自有一番意趣(和戰漢的玉器倒是有些)。
BMAC鏤空銅印上的動物紋飾
大英和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無眼者:《龐貝:面孔、文字和他們的故事》一文中敘述:
癡迷
豐收的季節,
是時候奉獻青春的果實——
參與祭祀的男女,雖然沒有任何背景,在明暗光線的處理上卻是絕妙的。
裝飾祠堂上的祭祀場景壁畫。祭壇上一對祖先在貢獻祭品,他們的腳下是一對雌雄蛇靠近放滿松果的祭壇。另一側的神龕上有豬頭、奶酪等祭品。
我們是最好的——
一位奴隸的金跳脫,內層的銘文注明它是由女主人贈予的。
無眼者:《刀石囈語:寒光照鐵衣》一文中敘述:
而今天要說的是作為印章珠紋飾的那些武士們。
武士題材幾乎出現在所有文明的印章(珠)上,但是在希臘,其描繪手法和式樣卻更為豐富多彩。比如下面兩件印章(珠)。
話說回來,希臘傭兵和冒險者們在別人領土里滋事的時候確實不會考慮那么多負面的問題。
而雅典娜則恰恰相反,她也是一位戰神,卻受希臘人尊敬。她象征著戰爭中的計謀、智慧、戰術和勇氣。所以工匠們在印章珠上可以毫無顧忌地描繪這位全副武裝的女神。
無眼者:《阿姆河文明印章:紋飾篇》一文中敘述:
和印度河谷印章一樣,很多BMAC印章上的紋飾反映了當時居民的信仰和日常生活,卻因文獻資料的匱乏而難以解讀。然而,通過比對周邊文明如埃蘭、伊朗東部、印度河谷,乃至兩河流域、敘利亞、安納托利亞甚或愛琴文明的圖像體系,我們可以對其中一些圖像的內涵和淵源做出一些推測。同時,它們也很好地證明了史前交通融合的興盛。
持蛇人和“獸主”
持蛇人的形象在BMAC的各種類型印章上都普遍存在。雖然這讓人第一眼想起愛琴文明的持蛇女神,不過它其實有著地理上更貼近的親緣——伊朗。類似的持蛇惡魔形象在石器時代晚期的伊朗印章上就已經出現了,繼而流傳至兩河流域和埃蘭文明最早的滾印上,甚至在日后的兩河藝術中還會間或閃現(比如亞述藝術中一些惡魔就常作雙手持蛇)。
BMAC持蛇人石質雙面?。ㄆ渲幸幻妫?/p>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持蛇人石印
伊朗(5000 - 4000 BCE)
大英博物館收藏
拉瑪希圖護身符上的持蛇拉瑪希圖惡魔
新亞述帝國(900 - 626BCE)
大英博物館收藏
持蛇的形象可能是“獸主”的最早形式,它象征了遠古人類征服自然所仰仗的一種“神力”,只不過略顯蒼莽和原始。在天界諸神的秩序形成后,這種形象便被逐漸歸于“混亂”乃至“邪惡”的范疇,故而在亞述和巴比倫文明的后期常作為惡魔的標志。
蛇肩、有翼和牛頭神人
在伊朗東南部的一些遺址如“被焚之城”(Shahr-i Sokhta),特佩·亞雅(Tepe Yahya)等出土的滾印上可以看到肩部長有蛇或一對翅膀的神祇形象。美秀博物館則藏有“同款”的神像。這是伊朗東部特有的地方神祇形象,而在BMAC出土的陽文銅印上也出現了類似的神像,它們往往騎著虎(或豹)、天鵝或蛇,或坐在椅子上。
伊朗東部的有翼神祇形象
左側:出土于特佩·亞雅的滾印,采自【Potts 2001】
右側:銀鎏金神人像,采自【美秀博物館 1998】
BMAC鏤空銅印,有翼神人
出土于巴克特里亞南部,東京古代東方博物館收藏
采自【Baghestani 1997】
在陽文銅印上,這種形象有時變得頗為復雜,比如肩部伸出一對鷹的神祇,或者坐在奇怪異獸上的神祇等。
BMAC鏤空銀印,肩上伸出動物的神人騎異獸
出土于巴克特里亞
采自【Baghestani 1997】
BMAC鏤空銅印,肩上伸出鳥和物體的神人
出土于巴克特里亞
采自【Baghestani 1997】
與翅膀對應,有一些神人形象還長著鳥頭,且采用“獸主”形式構圖的非常常見。
BMAC銅印,鳥頭英雄搏蛇
洛杉磯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
最經典的是出土于巴克特里亞的一件儀式銀斧,上面的“鳥頭英雄”正在和一豬一龍搏斗。一塊陶片上也有類似的滾印留下的鳥頭英雄搏獸畫面。
BMAC銀鎏金儀式斧頭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帶有滾印印痕的陶片
出土于巴克特里亞的Gonur Tepe
采自【Sarianidi1994]
在佳士得拍賣的一件鎏金印上描繪了有著華麗雙翼的鳥頭英雄,它的翅膀長而飄逸,可能受到了兩河流域或埃蘭藝術的影響,同時還有幾個可能是印度河谷文字的字符。
BMAC鎏金印,鳥頭英雄搏獸
佳士得拍賣
牛頭神人的形象也不少見,其中不乏“獸主”形態的。
BMAC鏤空銅印,牛頭英雄搏蛇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出土于“被焚之城”,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
采自【Baghestani 1997】
來自杰羅夫特(Jiroft)地區的綠泥石容器中此類持蛇的牛頭女神,持獸的神祇等非常常見。此類容器因其外部豐富精湛的浮雕而成為風靡西亞的奢侈品,在烏爾王墓、波斯灣等地均有發現。
杰羅夫特出土綠泥石容器上的持蛇神人
約2000BCE
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
杰羅夫特出土綠泥石容器上的持蛇神人
約2000BCE
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
吳佳瑋,筆名無眼者、桑托?!稄澰峦醭肺鞣焦胖橛∥幕瘋鞑テ脚_創始人,上海青年書法協會篆刻研究會委員,域外古印章和古珠飾文化研究者。
【主持活動】
2016年12月,西泠美術館《他山之玉—域外高古印展》協作策展人,展品提供者。
2017年1月,上海珠飾博物館于尚演谷《沉淀千年的美—世界古文明珠飾展》策展人并作展程講座。
【專著】
《泰坦之境—古典寶石雕刻上的希臘諸神》2017.12出版,第二作者
【刊文】
《滾印—起源于兩河流域的古老藝術》《華夏地理》2016.5
《印記戒指—指節上的輝煌史》《收藏?拍賣》2016.8
《在倫敦,逛博物館會上癮》《收藏?拍賣》2016.11
2、伊朗國家博物館
悅目賞心拍攝
杰羅夫特出土綠泥石容器上的持蛇神人
約2000BCE
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
花腳大仙拍攝部分
杰羅夫特出土綠泥石容器上的持蛇神人
約2000BCE
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
三、烏茲別克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
花腳大仙拍攝
四、邂逅·美索不達米亞
——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
國家典籍博物館特展
申一涵拍攝
五、文明的眼睛
百件文物說敘利亞萬年歷史
南京城墻博物館特展
無極齋拍攝
六、“敘”寫傳奇
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
深圳市南山博物館特展
花腳大仙拍攝
七、太陽的子民
——印加人和帝國四方之地
深圳南山博物館特展
花腳大仙拍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