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我不想上學了。”今年八月底的一天,即將升入初二的阿綾來到我們中心咨詢。
原來,阿綾是本市中學的學生,以前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一直不錯,而且讀得挺輕松的,跟小學的老師和同學都處得很好。可是,上了這所中學以后,成績平平,雖然知道能考上這里的同學都是各小學的佼佼者,但阿綾還是不甘心自己如此平庸。
初一上學期時,阿綾并沒有太在意。到了初一下學期,班上一些學習優異的同學自然而然成了一個圈子,他們在班上的各項活動中都表現得比較活躍。阿綾很羨慕這個圈子,自己很想融入這個圈子但融不進去,于是她下定決心要刻苦學習提高成績。
可是,盡管自己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學習上了,但是,卻沒有取得明顯的進步。漸漸地,阿綾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感到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在學校也變得不愛和別人交往,總擔心別人笑自己笨。
好不容易熬過了初一下學期,迎來了暑假。可是,暑假剛過一個月,一想起九月份就要開學了,就覺得胸悶、心慌、兩手冰涼、手心出汗、氣喘不過來。現在暑假快結束了,腦海里突然有很強烈的想休學在家的念頭。阿綾知道這是逃避,這個辦法是不現實的,但是,卻說服不了自己,內心感到痛苦。
良好的咨詢關系是咨詢賴以持續下去的基礎。我營造出安全、溫暖、接納的氛圍,讓阿綾敞開心扉。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我幫助阿綾意識到她的厭學、焦慮情緒,主要來源于她對學業、測驗成績的一些扭曲想法,以及她賦予好生、差生的特殊意義。
通過和阿綾的深入溝通,我發現阿綾所說的努力學習主要體現在每天晚上都寫作業寫得很遲,特別是做數學題的時候,每碰到難題,她都忍不住花長時間苦思冥想。而由于做數學花去太多的時間,要完成其他科的作業時,時間就很緊張了。另外,她所說的努力學習還體現在上課不停地記筆記上。
原來,從小父母就鼓勵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此她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碰到問題喜歡自己去思考、琢磨,并且問題沒解決就不善罷甘休。因此,碰到數學難題時,她容易陷進去出不來。
阿綾對自己要求較高,雖然主觀上一直想努力提高學習成績,但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夠正確,所以在學業上屢屢有挫敗感,對自信心產生了不好影響。又由于她不夠自信,進而影響了人際關系,把學業好的同學理想化,同時封閉自己,不主動與人交往,產生了孤獨、壓抑的感覺。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我引導阿綾意識到中學的題目難度比小學大,做作業的目的是發現自己哪些還沒掌握,從而使自己上課時有針對地聽課,因此,遇到難題時可以通過問老師、同學或者查找相關的參考資料來掌握知識的缺漏。還有,我引導阿綾意識到她白天忙著記筆記,晚上忙著寫作業,這樣,她沒時間去及時地消化、吸收尚未掌握的知識。
阿綾在小學時學得很輕松,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融洽,但是升入中學以后,由于環境的改變以及同學之間競爭的加強,加上阿綾沒有及時改變學習方法,使成績一直無法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同時這進一步導致其無法很好地融入新的環境。學業上的受挫感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孤獨感使阿綾在開學前夕產生了厭學情緒,這實際上是一種逃避、退縮的自我保護行為。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綾的病理性記憶,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同班的小朋友譏笑她數學考得爛,她感到特別傷心,抬不起頭來,不敢再和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來往。每次同學們聚在一起,她都會想著那個同學成績有多好,如果那人學習成績好于她,她便會有種想要逃避的沖動,也不敢開口說話。我對阿綾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焦慮的情緒穩定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綾和同學之間開始有了交流,自信心也逐漸增強了,她的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她認為自己的學校生活輕松、快樂了很多,學業不像原來那么緊張了,學習效率提高了。阿綾的成績也進步了,雖然不是很拔尖,但是自己挺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