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所有人物、地點和事件均為藝術加工,與現實無關。
圖片僅用敘事呈現,請知悉。
引言:
"轟"的一聲巨響,工廠的主控電箱冒出一股黑煙,生產線瞬間癱瘓。
新來的電工小張手足無措地翻著圖紙,
而一周前被開除的老電工陳大年,正收拾著自己的工具箱離開工廠。
誰也沒想到,一紙文憑之爭,會讓這家年產值過億的工廠在一個月內損失超過百萬,
最終不得不由老板親自出面,向一個沒有文憑的老電工低頭認錯。
1.
"老陳,這臺注塑機又卡死了!"車間主任王建國的聲音剛落,
陳大年就從維修室快步走出來,手里還攥著一把扳手。
這是陳大年在華興塑料制品廠的第十五個年頭。
十五年來,他憑借著一雙巧手,成了工廠里的"活字典"。
從注塑機到電路系統,從變壓器到控制柜,
但凡是跟電路沾邊的問題,只要他出馬,就沒有解決不了的。
"又是這老毛病。"陳大年蹲在注塑機前,熟練地拆開控制面板,
"溫控器的接觸器又松了,我給它加固一下。"
十分鐘后,注塑機重新轟鳴起來。
車間工人們投來佩服的目光,老陳這把技術真的是太牛了。
機器不論有什么毛病,到他手里都不叫事兒。
"老陳啊,你這手藝,現在找都找不到了。"
王建國遞給他一支煙,"聽說新廠長下周就來上任了。"
"是嗎?"陳大年擦了擦手上的機油,"希望新廠長能給咱們工人帶來好日子。"
然而,現實很快就給了陳大年當頭一棒。
新廠長趙剛,一個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MBA,上任第一天就召開了全廠大會。
"從今天起,我們要實行現代化管理!"趙剛站在臺上,西裝革履,
"所有員工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過期證件一律無效!這是現代企業的基本要求!"
臺下議論紛紛。
陳大年摸了摸口袋里那本已經過期兩年的電工證,心里咯噔一下。
這些年忙著處理工廠的各種問題,他早就把證件的事忘到了腦后。
第二天一早,趙剛就把陳大年叫到了辦公室。
"陳師傅,"趙剛翻看著手里的檔案,"你的電工證已經過期兩年了。"
"是的,趙廠長。這些年太忙了,一直沒顧上去換。"
"那不行,"趙剛放下檔案,"現在是新時代,規矩就是規矩。"
"我已經找好了新的電工,明天就來上班。"
"你收拾一下,今天就可以走了。"
老陳一愣,沒想到新廠長一來就是要開除自己:
"趙廠長,我在這干了十五年啊!"
"正因為你干了十五年,才更應該與時俱進。"趙剛冷冷地說,
"老舊的東西,總是要被淘汰的。"
很快,老陳被辭退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工廠。
工人們紛紛來到維修室,想要挽留陳大年。
"老陳,你走了,誰來修咱們的機器啊?"
"就是啊,上個月那臺進口機器要不是你,非得花十萬請專家來。"
"趙廠長,您得為工廠想想啊!"王建國站出來說話,
"老陳雖然證過期了,但技術擺在那兒啊!"
趙剛站在維修室門口說:"不用說了,新電工小張明天就來。"
"他可是科班出身,拿著最新的高級電工證。"
"這才是我們工廠需要的人才!"
下班時分,陳大年收拾著自己的工具箱。
這些扳手、鉗子、萬用表,每一件都像是他身體的一部分。
十五年來,它們陪著他解決了無數的難題。
"老陳,"王建國紅著眼圈遞給他一個信封,"這是兄弟們給你湊的。"
"不用了。"陳大年推開信封,"大伙自己留著吧,以后有空我再回來看望大家。"
他背起工具箱,最后看了一眼這個熟悉的維修室。
墻上還貼著他畫的各種線路圖,角落里堆著他改裝的備用零件。
趙剛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陳大年離開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
"新時代,就要有新氣象。那些靠經驗吃飯的老古董,早該被淘汰了。"
他拿起電話:"小張,明天八點準時來上班。"
"記住,要讓他們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專業人才!"
2.
陳大年離開的第三天,工廠就遇到了麻煩。
"轟"的一聲巨響,三號車間的主控電箱冒出一股黑煙。
生產線瞬間停擺,四十多名工人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小張!快去看看!"趙剛急匆匆跑到現場。
新來的電工小張翻開圖紙,手里的萬用表不停地在線路上比劃:
"這個...這個可能是短路了。"
"可能?"王建國皺眉,"到底是不是短路?"
"應該是吧..."小張的聲音越來越小。
兩個小時后,主控電箱依然沒有修好。
車間里悶熱難耐,工人們坐在一旁抱怨。
"要是老陳在,十分鐘就搞定了。"
"就是,上次更復雜的故障,他都是一眼就看出問題。"
趙剛聽到這些議論,臉色鐵青:"都別說了!小張,你到底行不行?"
"趙廠長,這個故障有點復雜,我得查查資料..."
"查資料?"趙剛一拍桌子,"你不是拿著高級證書嗎?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
最終,工廠不得不花三萬塊請來外部專家。
專家看了五分鐘就找到問題:"是變壓器的副邊繞組燒壞了,得整體更換。"
這還只是開始。
接下來的一個月,工廠的設備故障接連不斷。
注塑機時常過熱停機,電路系統經常跳閘,
就連最簡單的接線問題,小張也要翻半天說明書。
一天早上,客戶代表張總怒氣沖沖地闖進辦公室:
"趙廠長,這批訂單又要延期?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了!"
"張總,我們正在全力趕工..."
"全力?"張總摔出一份不合格品檢測報告,
"你們的產品質量也越來越差!再這樣下去,我們只能換供應商了!"
趙剛走進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圍著一臺冒煙的機器議論。
"都在這瞎議論什么?還不去干活!"
"干什么活?"王建國站出來,"機器都壞了,怎么干?"
"那是因為你們不配合!"趙剛指著工人們,
"故意刁難小張,讓工廠出問題,好讓陳大年回來是不是?"
"趙廠長,您這話就不對了。"老工人李師傅開口,
"我們是吃這碗飯的,難道還能砸自己的飯碗?"
"就是,要不是您趕走老陳..."
"住口!"趙剛厲聲打斷,"從現在起,誰要是再敢提陳大年的名字,立刻開除!"
車間陷入死寂。
工人們低著頭,但眼神里都充滿憤怒。
一周后的周五,工廠遇到了更大的麻煩。
所有的注塑機同時停機,整個供電系統癱瘓。
小張蹲在配電室,手足無措:"可能是主變壓器出問題了..."
"可能?又是可能?"趙剛快要崩潰,"你到底會不會修?"
就在這時,一輛黑色奔馳緩緩開進廠區。
"不好了!"會計小李跑進來,"老板來了!"
趙剛的臉瞬間變得煞白。
李振華,工廠的老板,一個月前去國外考察,今天突然回來了。
李振華走進車間,看到的是一片死寂。
停著的機器,堆積如山的半成品,還有愁眉苦臉的工人。
"這是怎么回事?"李振華的聲音很冷。
趙剛擦著額頭的汗:"李總,我們正在處理一些技術問題..."
"技術問題?"李振華拿出一份報表,"我在國外就收到這份報表了。"
"一個月,訂單延期十二次,客戶投訴八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五十萬!"
"這就是你說的技術問題?你以為我為什么會提前回來?"
車間里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看著這一幕。
李振華環視四周,隨即皺眉問道:"陳大年呢?怎么沒看到他?"
3.
"都給我說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李振華一拍會議桌,整個會議室都震了一下。
王建國第一個站出來:"李總,一個月前,趙廠長因為老陳的電工證過期,就把他開除了。"
"開除?就因為證件過期?"李振華轉向趙剛,"這是真的?"
趙剛強作鎮定:"李總,我這是在規范管理。現代企業必須要..."
"規范管理?"李振華打斷他的話,"那現在工廠的損失,你怎么解釋?"
會計小李遞上一份報表:"這個月凈虧損六十八萬,其中設備維修費用就占了二十多萬,還有..."
李振華擺擺手站起來,"趙剛,你知道我為什么讓陳大年留在工廠十五年嗎?"
趙剛搖頭。
"十年前,我們引進第一批進口設備時,廠家的專家說必須請他們的工程師常駐,每年要花二十萬。"
"是陳大年自學了所有的技術資料,一個人扛起了所有維修工作。"
"這十年,他為工廠省下了多少錢,你知道嗎?"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
"證書重要,還是能力重要?"李振華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你拿著MBA的文憑,就真以為懂管理了?"
"管理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用來制造問題的!"
趙剛臉色煞白:"李總,我..."
"別說了!"李振華掏出手機,"我現在就給陳大年打電話!"
電話接通了。
"喂,是陳師傅嗎?我是李振華..."
"老李啊,"電話那頭傳來電鉆的聲音,"我正在幫鄰居修空調,等會兒再說行嗎?"
李振華愣了一下:"那...那我去找你?"
"不用了,"陳大年說,"我知道廠里的情況。"
"但我這個人沒文憑,怕給工廠丟人。"
"老陳,是我們對不起你!"李振華急了,"我現在就去找你!"
半小時后,李振華的奔馳停在了一個老舊小區門口。
陳大年正蹲在一戶人家的陽臺上,幫人修空調。
"老陳,下來聊聊?"
"等我把這個接好。"陳大年的手沒停,
"這老太太的空調壞了三天了,晚上睡不好覺。"
李振華在樓下等了二十分鐘,看著陳大年收拾工具下來。
"老陳,工廠需要你啊!"
"需要我?"陳大年苦笑,"我這種沒證書的老古董,還是算了吧。"
"我給你道歉!"李振華彎下腰,"工資我給你開原來的雙倍,你要什么條件都行!"
陳大年沉默了一會:"要我回去也行,不過我倒是有個條件。"
"你說!"李振華這時那還敢說不。
"我可以回去,但不能再是一個人撐著。"陳大年正色道,
"我要帶徒弟,多帶幾個。"
"讓他們從基礎學起,不光要會修,還要懂原理。"
"這樣以后我走了,工廠也不會亂。"
"這..."
"你不是總說要現代化管理嗎?"陳大年說,
"真正的現代化,是要把經驗傳承下去,而不是靠一張證書。"
李振華眼睛一亮:"這個條件,我答應了!"
"還有,"陳大年補充道,"小張就是我第一個徒弟。那孩子基礎不錯,就是太依賴理論,缺乏實踐。"
"都聽你的!"李振華激動地說,"什么時候回廠?"
"明天吧,"陳大年指著周圍的居民樓,
"我還答應了幾戶人家要修電器,得先把這些活干完。"
李振華看著陳大年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工匠精神。
這個樸實的老電工,不僅是在修理機器,更是在用他的方式詮釋著一種責任。
4.
第二天一早,陳大年背著他的工具箱走進工廠大門。
工人們自發列隊歡迎,掌聲如雷。
"老陳回來了!"
"太好了,可算把您盼回來了!"
陳大年沒有多說什么,直接走向配電室:"小張,跟我來。"
小張局促地跟在后面,趙剛也悄悄跟了過來。
"主變壓器的問題,不是那么復雜。"陳大年打開配電箱,
"你看這里,這根線的絕緣層已經老化了,再看這個接頭,氧化得厲害。"
小張湊近看:"書上沒講這些細節..."
"書本知識是基礎,但實踐經驗更重要。"陳大年一邊修理一邊解釋,
"每臺設備都有它的脾氣,就像老朋友一樣,要用心去了解。"
半小時后,整個工廠的供電系統恢復正常。
車間里的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工人們歡呼雀躍。
李振華走到趙剛身邊:"趙廠長,你是不是該說點什么?"
趙剛咬了咬牙,走到陳大年面前:"陳師傅,對不起。是我太教條了。"
陳大年擦了擦手上的機油:"沒什么,以后好好干就行。"
接下來的日子,工廠里多了一道特別的風景。
每天下午四點,陳大年都會在維修室開設"實踐課"。
"今天我們學習注塑機的溫控系統。"陳大年指著拆開的控制面板,
"小張,你來說說這些線路是怎么連接的?"
小張不再像以前那樣畏畏縮縮:
"這是主回路,這是控制回路,溫度傳感器的信號要經過這里..."
"很好!"陳大年點點頭,"現在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不同溫度下系統會有什么反應。"
一個月后,李振華來到維修室,看到的是讓他驚喜的一幕。
小張正帶著兩個年輕工人檢修設備,陳大年在旁邊指導:
"記住,修理不是目的,預防才是關鍵。
每天都要檢查這些關鍵部位..."
"老陳,"李振華笑道,"看來你這個師父當得不錯啊!"
"還行吧。"陳大年指著墻上新貼的維修記錄表,
"我讓他們把每次維修的情況都記錄下來,這樣慢慢就能摸索出規律。"
三個月后的一天,工廠召開總結大會。
李振華宣布:"這個季度,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30%,設備維修費用降低了60%。"
"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有了自己的技術團隊!"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陳大年坐在角落里,看著站在臺上發言的小張。
這個年輕人已經成長為工廠的技術骨干,還帶出了幾個徒弟。
"老陳,"王建國湊過來,"你現在可以歇歇了。"
陳大年搖搖頭:"還不行,他們還有很多要學的。"
會后,陳大年站在車間里,看著年輕電工們忙碌的身影。
有人在檢修設備,有人在記錄數據,有人在討論技術難題。
"怎么樣,老陳,滿意現在的局面嗎?"李振華走過來問。
陳大年笑了:"比滿意更重要的是,工廠有了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