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水龍泉九姑山頂
2024年,我國GDP的增長率為5%,但身邊很多人都說,收入不如以前,我也一樣,去年收入比前年少了三分之一。無論什么行業,不管什么階層,都有人抱怨,用廣東話說就是,「揾食越嚟越難」。
根據后臺數據,我的讀者,主要生活在一二線大城市,我們習慣了用自己的標準看待這個世界。也許,當我們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深入欠發達地區,就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旅行最大的意義就是,換個角度看世界。春節期間,我自駕去了一趟浙南山區,用一句話總結我的體會就是:GDP是一個巨大的財富蛋糕,有一只無形的手,正在悄然改變蛋糕的分配方式。
雖然浙江是一個富裕的省份,但內部發展不均衡,市域之間的人均GDP差異很大。
2023 年浙江省各地級市人均 GDP 排名如下:
- 舟山市:179556元
- 寧波市:170363元
- 杭州市:160190元
- 紹興市:145628元
- 嘉興市:127252元
- 湖州市:117745元
- 臺州市:93424元
- 衢州市:92803元
- 溫州市:89443元
- 金華市:84310元
- 麗水市:77952元
麗水(lí shuǐ,其實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讀錯),名義上就是浙江省最窮的地級市。2023年,我國人均GDP為89358元。也就是說,浙江麗水的經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麗水,有一個縣級市——龍泉,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25萬,GDP為183億,人均大約1萬美元。在經濟數據上,龍泉遠不如大城市,但生活質量卻未必不如京、滬、穗。
舉個例子,北京有幾個超大小區,比如天通苑、回龍觀、望京等,其中,天通苑的常住人口超過30萬,比整個龍泉市還多。天通苑占地面積為8平方公里,而龍泉市的面積為3059平方公里,龍泉相當于382個天通苑。如果說,天通苑是一個擁擠的水泥森林,那么,龍泉就是一個鳥語花香的花果山。
河流水質
疫情之前,我每年春節都要去龍泉的冬泳基地游泳,一轉眼已經五年了。蛇年初一,難得好天氣,氣溫15攝氏度,水溫最多10度,我決定去白云巖冬泳。這次,我特意帶上我兒子,目的就是以防萬一,畢竟自己年紀不小了,如果經不起冷水刺激,還有人救我一命。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在這里游泳,周圍的環境基本處于半野生狀態。農村的生活污染,點多面廣,很難治理。水體富養化,鵝卵石上長滿了水草。岸邊很多垃圾,水面漂浮著各種雜物,有人在岸邊洗衣服,有人在水里洗澡,沐浴露、洗發水全部排入水中。
現在,冬泳基地管理更規范,設施也更完整,有獨立的更衣室,也有淋浴房,還有配套的污水分流設施。
很多人冬泳是為了鍛煉身體,對我來說,卻另有目的。
第一,檢查身體,冬泳過后,感覺良好,沒有感冒,就說明身體還行。第二,體驗刺激,人到中年,生活如死水一潭,最缺乏的就是刺激。
說實話,山間溪水的體感溫度,遠比游泳池更冷。雖然氣溫高,但水溫很低。在太陽的照射下,表層水溫大約10度,但水面以下溫度迅速降低,尤其一米以下,簡直就是一個冰窖。
大約游了1分鐘后,身體逐漸適應水溫,3分鐘后,我提醒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還是趕緊上岸吧。離開冷水后,身體開始發熱,那是冬泳最美妙的一種狀態。在極限的情況下,身體的潛能被激發出來,仿佛體內有一個小火爐在熊熊燃燒。
總之,對我來說,在浙江最窮的地方,找到了最好的游泳場地。這里有最好的水質,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據當地人說,上游的村莊都實現了污水處理,所以才有這樣的局面。
作為外地人,我可以感受到這幾年的深刻變化。在浙江最窮的地方,國家在基層做了很多事情。
空氣品質
雖然這幾年全國的空氣質量改善很多,藍天白云也越來越常見。但是,在大城市,就算是藍天,也藍得不通透,總感覺有一層薄紗擋住視線。根據我在海外旅行的經驗,我們大城市的空氣質量,與歐美日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到了浙南山區,空氣非常通透,呼吸順暢,有一種雙眼明亮的感覺。近幾十年,浙南山區,封山育林,綠化率提高,森林就像一層層濾網,過濾了空氣中的塵霾。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就是浙江欠發達地區的后發優勢,這里沒有工業化,環境治理成本也比較低。直接從農業經濟,跳躍到后工業化,將來這里是發展旅游休閑業的好地方,也是長三角大城市的后花園。
▲ 龍泉九姑山
休閑設施
在龍泉市區,甌江穿城而過,兩岸有大量休閑設施,不僅有連串的公園,還有專門的跑道。龍泉是一個山城,四周環山,只要步行二十分鐘,就有山間步道,人車分流,設施完善,沿途完全沒有垃圾。城南有棋盤山公園,城北有九姑山公園,春節期間,天氣晴朗,大量市民爬山走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九姑山的樹林,居然有打孔注藥防治病蟲害。
以我行走世界的經歷,無論是休閑環境,還是管理水平,龍泉完全不輸發達國家。
生活便利
2007年之前,龍泉不通高速公路,也沒有鐵路,開車從麗水到龍泉,只能走省道,區區130公里,卻要走8個小時,現在回想起來,簡直就是噩夢。
如今的龍泉,不僅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還有鐵路直達杭州。浙南山區的高速公路,橋隧比非常高,走完一座橋,就要鉆入一個隧道。我在美國自駕走了47個州,全部隧道加起來,都不如麗水一個地方多。我們的基礎設施,只能用奢華來形容,這是一種空前絕后的存在。
長三角的朋友們,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到浙南山區自駕一次,這里是被低估的世界級自駕線路。
十年前,我第一次來龍泉的時候,既沒有出租車也沒有公交車,也許是因為市場太小,外地常見的連鎖品牌,很少進入龍泉。連快遞都要比其他地方慢半拍。總之,十幾年前的龍泉,就是一個被現代都市文明拋棄的地方。
以前來龍泉,酒店很少,如今,從五星酒店到普通連鎖,應有盡有,溫德姆、亞朵、花筑、創E家、回禾、如家詩柏、星程、維也納……
如今的龍泉,不僅有了萬達廣場,還有各種連鎖品牌,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服務,這里也應有盡有。
農村變化
最讓我意外的是,村子里的老年公寓,由國家建設。這樣一來,老人既可以獨立生活,避免家庭矛盾,又可以住在子女附近,得到應有的照顧。
能想到這一點,真讓人意外。
這樣的老年公寓,村民付1.8萬押金,就可以一直住到老。去世之后,子女可以選擇繼續住。如果放棄,還可以退還押金。
▲農村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兩室一廳,目測,套內面積大約80平米,有陽臺。一共三層,六戶。水電、有線電視、手機信號、抽水馬桶,一應俱全,與城里相比,裝修的確樸素了一點,但對老人來說,價廉物美,非常實用。
▲ 山村宴席
▲ 麗水山地搬遷安置房
▲ 麗水農村民宅
至于耕地,國家嚴格保護。可以在村頭看到高標準農田的標牌。
項目年度:2019年
項目總投資:353.54萬元
建設內容: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2209.06畝,共新建13條灌排渠,總長5083m;新建涵管4處,新建涵洞1個;新建3m寬田間道1條,總長271m,硬化3m寬田間道2條,總長3294m,硬化原有4m寬田間道3條,總長1346m。
根據當地農民反映,種地本身不賺錢,但有國家補貼,大約每畝400~500元。每畝地的利潤,幾乎都來自補貼。
在當地,我觀察到兩個趨勢,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
消極面是,農民老年化,村里的青壯年,普遍都在附近工廠打工,不善于務農。能種地的農民都是老人,等他們逐漸老去,種地這項技能也就會失傳。
積極面是,土地集約化。雖然能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但種地的效率卻越來越高。浙南山區,農地零散,整村整組集中連片流轉,促進了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
小型農機的普及,耕種規模的擴大,讓種糧成了有利可圖的行業。每畝凈收入為500元,對個體農民來說,意義不大。但對種糧大戶來說,卻很有吸引力,500畝的收入就是25萬,1000畝的收入就是50萬。甚至超過大城市一個中產家庭的收入。曾經小農經濟的浙南山區,逐漸出現了類似美國農場主的種糧專業戶群體,他們的出現,又推動了農產品的品牌化和市場化。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生活質量
雖然麗水是浙江最窮的地區,但汽車保有量卻非常高。2023 年北京的人均汽車保有量為 0.29 輛 / 人,不如麗水的 0.34 輛 / 人。
舉個例子,家住北京天通苑的李先生,年收入15萬,買得起車,卻不見得用得起。李先生每天坐地鐵,通勤時間高達2小時。而家住龍泉的王小姐,年收入7萬,卻能買得起一輛電動車,停車幾乎不要錢,充電也很省。每天開車上下班,通勤時間只要0.5小時。以通勤方式衡量,天通苑的李先生,幸福感遠不如龍泉的王小姐。
雖然龍泉的人均GDP只有1萬美元左右,生活質量遠超同等水平的土耳其、墨西哥、俄羅斯。以我的感覺,龍泉大約是國際上人均2萬美元的水平。
這種現象的背后,有三個原因。首先,超強的基建水平,其次,發達的制造業,最關鍵的,還是源源不斷的轉移支付,沒錢,一切都是空談。
▲ 龍泉空拍圖
我能查到的轉移支付,就有很多,比如:
- 中央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資金
- 浙江山區26縣考核獎勵資金
- 區域協調財政專項激勵資金
- 綠色轉化財政專項激勵資金
寫在最后
影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經濟形勢的影響,也有分配機制的變化。也許,我們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轉型階段,以前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是先富帶動后富。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地區的人,感受也不相同。
總的來說,相比大城市,小城鎮的幸福感普遍比較高。尤其是富裕省份的欠發達地區,不僅有中央的支持,還有省里的幫助,可能是全中國幸福感最高的地方。
每個國家的社會管理者,都需要一個穩固的基本盤,現階段,獲得欠發達地區的支持,不僅更重要,也更容易。
在浙南山區,國家只要給每人花幾千塊錢,就可以讓當地人的生活翻天覆地,讓他們感恩知足。與此同時,提高發達地區的幸福感,卻很不容易。舉個例子,江浙滬的大城市,一個三口之家,有房有車,年收入15萬,應該算非常普通。如果要讓這樣的家庭,提高10%的幸福感,每年就要花1.5萬,10年累積也就15萬,這點錢在城市里根本辦不了什么事情,最多也就換一輛車,而15萬的車,完全不是值得炫耀的東西。
還有一個問題,城里人自以為受過教育,見過世面,每個人都很有主見,每個人的需求也不一樣。如果有15萬,有人想用來買音箱,有人想用來買狗糧,有人想用來度假,有人想用來減肥,真是眾口難調。
而在欠發達地區,人的需求比較簡單,無非就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把這15萬放到浙南山區,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效果。原來的茅草屋就可以變磚瓦房,原來的泥巴路就可以變成水泥路,農民不但有了基本醫保,還有零花錢。老年農民,還能住進公寓。這些變化都是看得見摸得著,最實在的東西。
在欠發達地區,人的需求更加趨同,畢竟,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沒啥差別,國家可以統一規劃。另外一方面,這些水泥、鋼筋、建材,又是國家要處理的過剩產能。城里人看不起,但到了農村,依然是香噴噴的寶貝。
▲ 龍泉空拍圖
最后,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在浙南的一個親戚,高齡九十有余,身體很好,脾氣很大,幾年前,最大的愛好就是酒足飯飽之后,在陽臺上罵人,至于罵的內容,我甚至不敢寫在這里。
但這幾年,國家給她增加了幾百塊退休金,她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轉變,逢人便夸國家的政策好,讓她這個老太婆有幸見證盛世。
你說,這幾百塊錢,花得值不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