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是周總理的革命伴侶,被當時的革命同志們尊稱為“鄧大姐”。下面,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鄧穎超同志光輝的一生。
一、生平簡介
基本信息:
鄧穎超,原名鄧文淑,曾用名鄧玉愛、鄧穎斌,1904年2月4日出生于廣西南寧,河南省光山縣人。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8歲。
早年經歷:
1919年,五四運動時,與周恩來、馬駿等共同領導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組織覺悟社。1920年秋到北京師大附小任教員。
革命生涯:
1924年,鄧穎超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鄧穎超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部長,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此后,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她都勇于探索、不懈奮斗,經受住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表現出共產黨人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
同年,她與周恩來結婚。此后,她歷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兼婦女部部長、中共中央婦委書記、中共中央直屬支部書記等職,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例如,抗日戰爭時期,她在武漢、重慶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38年1月,出席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首次理事會,當選為常務理事。5月,參加起草《動員婦女參加抗戰建國工作大綱》。6月,任國民參政會中共方面參政員。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兼婦委書記。1945年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并任中共中央婦委副書記兼解放區婦聯籌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二、主要貢獻
推動婦女解放:
鄧穎超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卓越領導人。她曾擔任第一、二、三屆全國婦聯副主席,第四屆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她堅持“只有求得社會解放與民族解放,婦女才能得到解放”的觀點,始終把推動婦女解放作為黨的一項重要工作來完成。她參與領導起草的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成為中國婦女獲得婚姻自由等權益的法律保障。她還參與制定并積極貫徹黨的婦女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重視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積極培養婦女干部,熱情鼓勵優秀婦女和先進典型。鄧穎超同志也為增進中國婦女同各國婦女的友誼、推動世界和平運動做了大量工作,贏得了各國婦女的敬重。
參與統一戰線工作:
鄧穎超為黨的統一戰線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她以共產黨員身份參加國民黨中央婦女部的工作,同部長何香凝真誠合作,聯合和組織各界婦女投身國民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她先后擔任國民參政會中共方面唯一的女參政員和唯一的女政協代表,為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爭取國內和平進行了不懈努力。
對臺工作:
鄧穎超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協助周恩來同志積極開展對臺工作。1979年12月,她擔任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后,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和交往,為祖國統一大業傾注了大量心血。
外交事務:
鄧穎超在外交事務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參與了中美之間的外交談判,為兩國關系的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她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穎超同志是實踐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楷模。她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嚴守組織紀律,襟懷坦白,光明磊落,艱苦奮斗,廉潔奉公,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她始終堅持嚴以律己,功高而不自滿,位高而不自居,一貫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密切聯系群眾,待人誠懇,嚴格要求親屬不搞特殊化,為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出了表率。
所以,鄧穎超同志絕不僅是周總理的愛人,她的一生充滿了光輝與榮耀,她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