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很多成都購房者沒有意識到的事情,成都樓市的改善市場,已經重新洗牌了!
前幾年,說到成都集聚的新高端改善區域,很多人關注點會放在新區,比如麓湖、麓山、秦皇寺、興隆湖。
但從我們的分析看,現在成都改善聚集區域對改善購房者的吸引力,已經從天府新區轉移,逐漸轉移到傳統核心的5+1區,未來的成都房產改善市場認可度和競爭力,也會進一步向5+1區傾斜。
這一點改變,對于成都購房者,特別是高預算購房者而言,很重要。因為區域競爭力的背后,都是財富和人口迭代的較量。
而現階段5+1區的新改善代表,就是錦江區的3.5環沿線。
在我看來,未來幾年成都最能吸引改善購房者的區域,會是錦江區的3.5環沿線:三圣鄉-白鷺灣-林家壩-金融城三期。
無論是前幾年我分析成華區會強勢崛起。還是現在分析高預算購房者,逐漸轉移到傳統核心的5+1區,以及今天主要說的錦江區3.5環,其根本都是在成都從"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轉型的趨勢下做的分析判斷。
在這個趨勢基礎之上,錦江區3.5環既有位置認可度,有較大的開發規模,還有市場熱度,在未來改善市場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自然水到渠成。
從位置上來說,錦江區3.5環雖然處于三環外,但南三環是整個成都三環內徑最短的。同時南3.5環,本身就算是目前成都人口和城區分布的一個相對中點位置。
理論上3.5環并不算是非常好的位置,但結合成都現在的實際情況,錦江區的3.5環在位置方面的確算優質。
在錦江區3.5環中間隨便取一個點,距離成都的四個核心點位天府廣場、東大路、金融城、大源直線距離都能控制在10公里以內。
說錦江區3.5環現在配套很好,肯定不現在。作為新發展區域,配套必然需要時間發展,但不可否認,對比其他新發展區域,錦江區3.5環的風險要小很多。
為什么我會認為錦江區3.5環會越來越高預受購房者的青睞?
比起所謂的規劃,什么金融城三期、白鷺灣產業規劃,什么林家壩DOT各種學校、醫療等等配套,錦江區3.5環沿線真正有優勢的就位置,位置的確定性,直接提高了區域未來的配套兌現能力。
從土地角度說,成都繞城到三環范圍,位置最好是正南繞城,其次就是東南繞城范圍內。
正南范圍,高新區基本上修滿了,只剩下還能規模開發的就剩金融城三期(屬于錦江區)。
至于東南繞城范圍內就是三圣鄉-白鷺灣-林家壩,剛好有規模的大面積的可開發建設用地,可以說錦江區3.5環剛好就有這個打造條件。
從市場熱度來說,成都現在土拍樓面價的前五的地塊,其中4塊都是錦江區3.5環沿線。
大家要清楚,在樓市,對區域而言,有實力沒宣傳不行,沒實力只靠宣傳更不行。
真正要起來,除了自身有實力(好基礎,好的發展空間),還需要有宣傳。
起碼錦江區3.5環在現階段的一級市場得到肯定,市場的熱度也就起來了。(一級市場土拍、二級市場新房、三級市場二手房)
傳遞到二級市場,錦江區現在新房的去化情況也很好。
(購房者很難真正多角度地去了解成都樓市,建議去微信公眾號“不魚說房”看看,整理了很多專業的成都樓市分析和成都規劃信息!)
很多人不懂,為什么這幾年我會一直建議購房者買房盡量考慮不考慮新區或者是郊區,而是5+1城區。
主要是你們沒有太多時間去了解成都,你們用一點心查一下,2023年末全市建成區面積1309.9平方公里,傳統環狀擴張模式已快觸及天花板。
城市發展從"量變"到"質變"基本上沒有太大懸念。
如果城市繼續擴張,可能大家短時間內還是更愛新區,但野蠻擴張不適合現在的成都了啊!
錦江區3.5環的崛起,并且我認為會越來越吸引高預算購房者,本質上是還是借了城市發展轉向的東風,成都不再追求攤大餅式的野蠻生長。
當然,你要是認為它現在新房貴,也沒有錯,很早之前我已經說過了,買房已經不再是一個對錯的問題,而是一個怎么選擇的問題。
在我看來,買房早就不應該是一個賺錢的投資,就是你有居住需求,按需購買。
對于高預算購房者而言,錦江區3.5環并不是沒有風險,而是把現在的幾個要素疊加在一起,是相對風險小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