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來過南昌的人有個普遍感覺:南昌熊多。
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目前南昌市戶籍人口中,熊姓以308916人,排名第一,為南昌首姓。
熊姓,中國古來的姓氏之一。
熊姓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有熊氏,一個著名的上古華夏部落。
這個氏族部落,居住在有熊,建立有熊國,因此被后世稱作有熊氏。
有熊氏這個稱呼,最早開始于少典。
而他,也被尊為熊姓的得姓始祖。
少典,號有熊氏,是中國原始社會時期有熊部落的首領。
根據《史記》的記載,少典是伏羲和女媧之子,黃帝和炎帝之父。
漢代的焦延壽在《焦氏易林》中記載:“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
少典和他的族群,最初的時候居住在陜甘交界處,他娶了有蟜氏部落的女子,然后,生下了黃帝和炎帝。
后來,部落順著黃河逐漸向中原南遷,來到了黃河中游,再后來,稱華夏族。
關于有熊氏部落居住的地點,不同史料中的記載也不完全一樣,。唐貞觀年間出版的《括地志》記載:“鄭州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也。”
鄭州新鄭縣,就是今天鄭州下轄新鄭市,別名有熊,位于河南省中部,這里也曾經是祝融之墟。
《帝王世紀》上就記載:“(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少典死后葬于有熊國都東北,被稱作“熊冢”,有熊氏為之守陵,陵墓的旁邊設立有熊莊,后更名為能莊。
如今,在河南新鄭和莊鎮的能莊村,保留有少典陵,規模并不是很大,陵墓高約2.5米,周長約16米,墓前立有“有熊國君少典之墓”的石碑。
我們趕往這里的時候,是初冬時節,枯草凌亂,鮮格格外寂寥,周邊建筑也不是很光鮮。作為一處有歷史底蘊的遺跡,真心希望得到進一步的保護。
如今,南昌熊氏一脈,多為熊世昌的后人,他是為屈原后人。
他在唐天寶元年(742),遷任豫章郡守。
豫章郡的郡治在南昌,管轄范圍大致同今江西省。
在江西,最讓熊姓人口自豪的就是南昌的月池熊家村,這個村被譽為,中國教授第一村,因為這里出了300多位教授,是熊氏文運昌盛的代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