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位熱戀中的女孩洋洋得意地告訴我,男友真好,交往才一年,就把他的信用卡交給了我。
我半開玩笑地調侃,這算什么,我就職不到半年,老板就把公司信用卡交給我了呢。
這是實話。我曾在日本一家企業上班不到半年,被派去中國出差,財務負責人就把一個以公司名義為我辦的信用卡遞給我,說你用它簽單吧。弄得我不知所措,反復詢問這是老板的旨意嗎。因為這仁兄甚至都沒提醒一句:私人消費不在使用之列。好像害怕說出來會傷害我的智商與人格似的。
奇怪的是,我跟那女孩一樣,根本不敢輕易刷卡。因為對方無條件地信任,無形中變成制約你想要犯賤的最要命的枷鎖。人心就是這樣,有時會被別人不設防的信任清洗得干凈起來。如同店家相信你是位高貴的紳士,你必定會注意吃相不要太難看,更不會動一絲逃單的念頭;盡管不保證腦子里沒有淤積壞水,但反倒會擰緊自覺的閥門。
類似的體驗也在跟日本客戶的交往中。
我在與新客戶的公司教育主管洽談導入培訓課程時,只要他事先看過我的簡歷和業績介紹,即使雙方是頭次見面,一般都不會質疑你自我宣傳的資料真偽,開口就把公司決定聘請你講課的底給先交了,再花時間介紹公司對培訓內容的需求,直到快結束了,才會輕描淡寫補充一句,請給出一個正式報價來。
弄得初入行時的我有些忐忑不安,又有些暗自竊喜:這公司財大氣粗,報個高價也無傷大雅吧。反正對方連“結婚”的良辰佳日都訂了,總不會迎親的轎子抬到了半路,發現彩禮要價太高又打道回府吧。
不過最后結果往往是,沖著這份不大設防的信任,更不敢提出過分的要求。而且這種經歷多了之后會發現:其實信任你的背后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默契,對你不設防,是買定了你的人格;何況我倆都對上眼了,總不需要再懷疑娶回來的媳婦是個小人或騙子吧。
以我從業20多年的經驗來看,在日本經商環境中,人與人的相互信任是暗默存在的先決條件。雙方信奉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原則,習慣把客戶或未來的合作伙伴的人設,歸入謙謙君子之類。
其實,以信任為前提是日本整個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比如說,在日本乘地鐵或參觀展覽,許多售票處都有類似幼兒免票、學生半票的提示。至于過自動檢票口時,誰也不會去驗明正身。
還有,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提及過,應聘公司的日本人不大主動詢問入職后工資待遇。面試官一般會主動提示,只籠統曖昧地告知公司工資標準的考官也大有人在。若是中途采用,人事主管有時會詢問一下你過去的收入是多少,再委婉地告知會以此作參考,就沒有下文了。
其實,這種曖昧的背后儼然存在一個社會運行的基本信任關系,公司不會因為你沒仔細打聽就拿你當軟柿子捏,應聘者也不會事后漫天要價;雙方的心照不宣,其實是有對信任的默契做擔保的,這種常識性的認同關系省卻了許多交往中的信任成本。
我的培訓課上,怎樣評價下屬績效的面談是個熱門話題,特別是曾經在中國有過管理經驗的日本人對這一面談技巧尤為在意。問及原因,無非就是有的下屬一旦覺得打分不公平,會跟上司臉紅脖子粗地血拼一番。我問,在日本就沒有類似的經歷嗎?答曰,幾乎沒有,日本類似的面談多是走走流程而已。
比如年終獎分為A、B、C三等,經常是風水輪流轉,這次給你A,下次就把機會讓給別的同事了,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給下屬評個C,部下會覺得上司可能有難言之隱,解釋你這樣做是為了維系團隊成員分配的公平,相信你是在行使權衡術。所以哪怕自己覺得受了委屈,也不好意思跟上司當面發難。”
我在上篇文章中說過,日本人常常追求的不單是起跑線上的公平,而是終點線上結果的平等,對這種結果平等的執迷與篤信,由此形成的價值觀,也是釀成日本人互信的土壤。
我曾經進過一家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入職后發現沒人給我看過公司的任何規章制度,心想這是這么回事?公司一定有個公司手冊什么的發給新員工,讓人知道公司有什么紅線不能踐踏,有什么福利待遇需要按圖索驥去爭取吧。于是,我去找老員工要求借來學習領會一下,誰知問了幾位前輩都搔頭,說從沒見過這玩意兒。反正定好的福利待遇總不會拉下你,要遵守的規矩誰都心知肚明,去看那本本有意義嗎?
弄得我灰頭土臉,好像就我這個新人刁鉆古怪,毫無道理要去懷疑公司的誠信資質似的。
還有一次更尷尬的經歷發生在我創辦公司之后。日本有一家大型商社,長期委托我們提供中日食品貿易方面的信息。有一年,主管突然指名要上門見我,面談的內容大出意外:要求我們一定要在每個月末之前將當月的請款書及時寄出,否則“后果很嚴重”。
怎么個嚴重法呢?對方語氣沉重地告知,因為上一年度他多次催促的一份請款單拖到本年度才收到,所以受到公司財務部警告,要求他通知我方提出一份延遲支付費用的罰款單,作為拖欠支付的賠償款。
弄得我真是羞愧難當。明明是我們忘記了請款,竟然觸犯了對方的明文規定,主動要求打屁股認罰,還注明了該罰多少的款額。
我的一位在深圳印刷公司當老板的朋友,曾經多次囑咐我介紹日本客戶,說對日資客戶情有獨鐘。我問是不是日資的業務油水更大,他趕緊糾正說恰好相反,日本人壓價壓得比國內企業都狠,“但是他們從不拖欠付款,你請款單發遲了人家還會主動催促,因為沒有按合同規定付款他們會受罰,懲罰財務部門違反了公司內部的規定。”
可見,除了受文化和價值觀制約以外,日本社會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是一個更加重要的護欄,錨定了人際交往中相互信任的根基。
習慣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下經商之后,有時跟國內客戶合作會遇到水土不服的尷尬。
多年前,我痛失過一次成為華為合作伙伴的寶貴機會。華為至今是我最為尊敬的企業,創始人任正非更是值得敬仰的偉大企業家。記得有一年,接到華為日本分公司人事部打來的電話,邀請我去洽談導入“如何與日本客戶進行商務溝通”的內訓課程。那時的華為在日本還名不見經傳,我引薦過一個日本企業代表團訪問華為在深圳的本部,訪客中有某個日本知名企業代表。他們在那次訪問之后,毅然決定取消委托給高通公司的一項長期業務,轉頭交給了華為。
所以,當我坐在華為公司東京分公司的辦公室時,內心頗為激動,初次見面就把整套教材內容奉上交對方審查,還把培訓內容做了最詳盡的介紹。我把身段放到最低,低到我在跟日本客戶打交道從未有過的地步。
記得接待我的是一位看去十分精干的人事部長,他一邊埋頭看我的教材,一邊提出一系列問題,看我對答如流,似乎解除了對我賣力推銷自己的警戒,抬起頭來對我說,“好吧,那就請你先來公司跟員工們免費試講一堂課吧。”
實話說,我很是遲疑了一下,然后告訴他,我已經在日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做過十幾年的培訓,還沒遇到過一家公司提出先要讓我免費試講一次的情形。在日本,如果決定合作,給予對方基本的信任是前提。部長毫不妥協的堅持自己的觀點,說這是我們導入新培訓的必須流程。
我表示理解,于是提議可以先做一個簡縮版的培訓,時間在1小時之內,參加人員以人事教育部的考官為主。沒料到對方仍然不同意,還說出一句令我十分難忘的話:“我們公司為了獲得日本客戶的信任、站穩腳跟至今花了4年時間,難道老師不能花一天時間取得我們的信任嗎?”
聽了這話,一句反駁從我嘴里脫口而出,我這輩子好像從未如此狂妄地答復過客戶:“如果早讓我來貴公司做這個培訓,可能就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
那天的結果是,部長把我送到電梯口,直到電梯門關掉的那一刻也沒見他抬起頭來。看著他同時悄然關掉了我眼前這扇機遇的大門時,真是百感交集,痛心跟我憧憬的這家卓越的公司擦肩而過。
我至今都認可,華為這位部長做得合情合理,絕非對我過分挑剔。
我們對陌生人的信任成本哪會低到初次見面就談婚論嫁?信奉的原則本該“是騾子是馬先拉出來遛遛”。
只怪日本是個信任低成本的社會,讓我習慣輕易地被對方信任,而且一旦決定聯姻,哪怕事后發現你并非如意郎君,也不會斷然休掉你,采取的方法常常是亡羊補牢,陪著你一次次地試錯、成長,直到你達到對方的標準為止。
所以跟日本企業或個人打交道,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你輕易難入對方的法眼,可一旦獲得了信任,他就會把自己的命運跟你深度綁架,產生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忠誠心,相互都不會輕易移情別戀。
圖片來自網絡
歸納如下:
◎因為對方無條件的信任,會無形中變成制約你想要犯賤的最要命的枷鎖。人心就是這樣,有時會被別人不設防的信任清洗得干凈起來;
◎日本經商環境中,人與人的相互信任是暗默存在的先決條件。信奉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原則;
◎日本人追求的是終點線上的平等,對這種結果平等的執迷與篤信,也是釀成日本人互信的土壤;
◎跟日本企業打交道有個規律:你輕易難入對方的法眼,可一旦獲得了信任,他就會把命運跟你深度綁架,產生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忠誠心,相互不會輕易移情別戀。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選自unsplash)
——作者:古年
——旅日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