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哥
特立獨行水瓶座
日常干貨總結癖
分享生活,讀書、工作、育兒
今年依然沒有留在本地過年,全家自駕游,從廣州到湛江徐聞,橫渡瓊州海峽抵達海口。
大海蒼茫,烏云密布。
翻開歷史,1097年,蘇東坡被貶海南島,乘著小船橫渡海峽,以為自己九死一生,勸想前來探望的朋友千萬別來。
這里“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泉”,是荒涼之地,且過海風急浪高,十分兇險。
900多年后,這個荒蕪島嶼今非昔比,到處都是游人、美食、藍天碧海、椰林高樓。
甚至相比10年前我的第一印象又煥然一新。猶記當年這里服務不怎樣,走累了,想在沙灘的一張椅子休息,對方說一小時50塊,這分明是宰客。
現在服務好多了,至少收費合理了些。
在這里,每天看海,不同的海,駕著車,吹著海風,穿越一片片椰林,沒有明確的目的地,邊走邊做攻略,有時會臨時起意去一個從沒想過要去地方。
我們像吉普賽人一樣,在流動中過日子,每到一個新地都是一次冒險,美食不同,風景不同,遇到的人也日日新鮮。
一個假期好像活出了一年的累積,也是一年里不用太著力的時刻。
我要像蘇東坡一樣旅行,此心安處是吾鄉,只要心是安定的,不論怎么流動,都像在家一樣,心里便會處變不驚。
在粗糲中品出細膩,漂泊便有了安定
我覺得這里的美食比不上廣東,早茶沒有很精巧,做雞做海鮮的方式也沒有廣州講究,總體有些粗糲。
但細品后覺得這里講究的是原汁原味。
最有名的文昌雞,一只運動量領先的雞,皮薄肉嫩又結實,這里地大地廣,陽光充足,雞有足夠的散步空間,變得健康自由灑脫,是真正的走地雞。
有天然的食材加持,不用巧思烹飪,一刀劈開黃金椰子,倒入清甜的椰子水,再加入切塊的文昌雞,湯滾開,滿屋椰子清香,簡簡單單的一鍋人間美味,連不愛喝雞湯的兒子也喝了兩大碗,這是在廣州沒有的雞味。
花了半天逛南洋風情的海口騎樓老街,到處都掛著清補涼的招牌,海南氣候炎熱潮濕,得喝點清補涼去熱毒。
但我很快發現,這里的清補涼跟我們廣東的清補涼不是一個類型,廣東的清補涼主要有蓮子,百合,薏仁,淮山,紅棗等,是養生食補。
而海南的清補涼是在椰奶的基礎上增加了五谷雜糧和眾多熱帶水果,三色芋圓,夾心龍珠等,不像是食補,像是一道甜品,看起來像一碗粥,下肚涼涼的。
我兒點了一碗清補涼雪糕,我老公點了椰子水清補涼,我點的是雞屎藤清補涼,看起來黑乎乎,像偏深青色的芝麻糊。
這種暗綠藤蔓熬制的清補涼,說可以去濕氣,初嘗微苦,回甘卻綿長如瓊州海峽的浪,喉嚨的火也被澆滅了幾分,看來食物不可貌相。
在騎樓小店門口放著很多鷓鴣茶,聽說海南人在喝老爸茶時必會喝一壺鷓鴣茶,可以消暑解毒去油膩,我試喝了一杯,清香微苦,回甘持久,很提神。
在萬寧一家湖畔農家小院吃的黑山羊五指毛桃湯也很驚艷,五指毛桃跟椰子味很像,可以去濕,這里的食物功效跟廣東也相似,去濕氣排濕毒。
還有海南炒面,芋頭,也很好吃,這些美食都不那么精致,是勞動人民的裹腹充饑之物,但也是實實在在的煙火氣,讓我們這些旅途人心里感到扎實 。
沒想到,我最愛的是這爹鴨舌,入味有咬勁。
什么食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起吃的人以及心里的感受。
當年蘇東坡準備流放海南島,弟弟子由送行,兩家七八個人便在途中的小店坐下來,邊吃邊聊,倒也熱鬧 。
荒郊野外,只有菜湯白餅充饑,子由實在吃不下去。蘇東坡卻吃得歡快,一邊大口吃飯,一邊打趣子由:“這樣的美食,你還想細細品嘗不成?”
不論怎樣的境遇,能以歡快的心情吃下去,便是人間至味是清歡。
顛沛流離,更要珍視身體
可能水土不服,某天和婆婆輪流拉肚子, 她拉了10次,十全十美,我拉了12次,十二道鋒味,意頭真好。
好在隨身有帶藥丸,我們住的地方是荒山野嶺,過年期間,找不到藥店。
我那天拉到兩腿發軟,鮑魚大龍蝦在眼前都沒有胃口,只想喝一碗白粥,爬到山頂不是欣賞美景,而是看看哪里有廁所,人生所有的愉悅,還得通體舒暢才能有福消受。
接下來的日子,我要邊養生邊享受旅程,九點鐘要睡覺,不吃路邊油膩小吃,早上起來做伸展運動,防止水土不服,我盡量不喝當地的水,只喝純凈水,或者用純凈水燒開的水。
身體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心里才有安定之感,當年蘇東坡在海南島,很重視養生,雖然這里要什么沒什么,但他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因為他覺得日子越窮,越要好好照顧自己,營養已經跟不上,日常保健更不能落下。
蘇東坡養生有三寶:梳頭泡腳加打盹。晨起梳頭一百下,睡前泡腳半小時,午后再打一會兒盹兒,似睡非睡,恍恍惚惚,是為閉目養神。
不論什么境遇,把自己養得健康,是此生最重要的事。
什么時候,都得有開心的能力
相比于上一年到過的揚州,這里似乎沒有什么文化底蘊,每天看一個海,除了海還是海,比較適合喜歡躺平發呆度假的人,什么都不用想,大海會包容一切。
我們試過從不同的角度看海,在木蘭灣的亞洲第一塔旁看海,爬上銅鼓嶺,在當年蘇東坡喝茶觀海的望京亭上看海,文昌的海,萬寧的海,泛著奶色的海。
海原來都差不多的,山有奇形怪狀,千奇百怪,橫看成嶺側成峰,但海,不論哪個角度都差不多,茫茫一片,浩浩渺渺,將人襯托成滄海一粟。
天地之間,我變得好小好小。
海都太相似了,連續三天看海便會審美疲勞。
我走著走著覺得有些無聊,不同角度的照片都拍了,特色的食物也嘗過了,貝殼也撿了,不知道當年在此生活了六七年的蘇東坡是怎么度過每一天的。
翻到傳記里寫他在海南島的日子可好玩了,剛到海南島三天,他覺得無聊,這里無書可讀,無名勝古跡可游覽,滿目蕭條,連吃也沒有好吃的,不開心了好幾天。
好在他是擅長制造快樂的蘇軾,他不會讓自己枯萎下去,不允許不開心超過一周,沒書看,那就找人聊天。
書里寫道,不論漢人黎人,蘇東坡都喜歡與之交談,當地人雖沒讀過什么書,也知道蘇東坡曾是個大官,學識豐富,非比尋常,加上蘇東坡一向愛逗趣玩笑,很快就與蘇東坡熟絡起來,對他既敬重又喜歡。
在鄰居們十分友好,時常給蘇家送吃的喝的,蘇東坡父子也能偶爾吃上一頓飽飯。一日,鄰家西瓜成熟了,又喚蘇東坡去田里摘瓜。蘇東坡十分開心,一邊摘瓜一邊唱歌。
他還會在家做美食實驗,發現原來用酒煮海鮮非常美味,還教當地人怎么做,有了美食加持,他的生活又美妙起來了。
即便被扔到荒島,有生活趣味的蘇東坡仍然有一種讓自己開心的能力,這是他一直被貶一直顛沛流離依然樂觀的力量,他就是一位永遠能哄自己開心的生活家。
很奇怪,旅游的時候,我很少想煩心事,有美景就去欣賞,有美食就去品嘗,有快樂就去享受,一切都理所當然。
人生應該再多一些這樣的時刻,愛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充分感受每一天。
作者簡介:慶哥,一手寫作一手煲湯,品人情世故,寫至味人間。已經出版《像我這樣的人,就該燦爛過一生》、《我愿乘風破浪,只為人間煙火》等,微博:@獨一無二的慶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