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騰騰的餃子蒸汽還沒散去,2025年央視春晚小品《花架子》在社交平臺掀起了部分網民的共鳴,劇中旺財飯店老板苦笑:自己飯店都快成花店了:“我天天配合著他們擺花架子....不擺他們就會告訴你以后這小飯店就別開了。最窩心的是飯店名字必須用字母縮寫,改成了W.C,”
蹲在旺財飯店字母招牌下吃飯的鎮長
1、
小品中的"要保持環境衛生整潔"的指令,與"居民在大街頻繁被灑水車撒一身泥點"的實情迎面相撞,這場政策執行中的"彈簧效應"——壓力越大變形越大,正成為基層治理中的顯性障礙。
小品《花架子》反映的問題當然存在,但其層面有點降級:鄉鎮已是最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無論是加碼的意愿還是加碼的能力已經很小,鄉鎮工作需要村一級配合,而村一級又是體制外。開展工作要對安排者負責,層層加碼的來源應該市縣一級更多一些。
飯店老板說自己不擺花架子店就別開了,隱喻的還有另一面:工作不落實你就別干了。
2、
政策傳導鏈上的層層加碼,一方面是層層傳導壓力下的應激反應,表示自己對工作的重視:你讓我考90分,我就給你考100分,讓你看看我干得多出色,可挑不出毛病了吧。另一方面是為了風險規避,飽和式應對工作風險點,防止上級可能查到遺漏,確保自己的帽子絕對安全。
比如小品中鎮長要求臨街店面玻璃臟了擦一擦,執行下去變成每天都要擦一擦、飯店加強環保,執行下去變成過了飯點不能炒菜、為了文旅興旺客人可以坐店外,執行下去變成了必須店外坐滿才能進店坐...,最終催生出"假衛生"、"假繁榮",讓飯店老板怨聲載道。這種"安全邊際"思維,實則是將風險通過數字游戲逐級分攤,最終形成"省里要面子、市里要數字、縣里要亮點、鄉鎮要臺賬"的扭曲閉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