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日本人 死為中國魂》
記日本八路——小林清
作者:小林陽吉
第十一章 奇襲龍須島日本海軍陸戰隊
在膠東半島最東端的成山角,有一個像龍頭一樣的小半島,形似龍須而得名龍須島。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兩次登臨成山角,目的是巡視名山大川,尋求長生不老藥。成山角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歷代軍事家的重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抗日戰爭發生后,日本海軍占據了成山角,在這里修筑了據點,因為龍須島的港灣不僅可以停泊中小艦艇,更重要的是保護成山頭導航的燈塔。這座燈塔塔高16.3米,燈光射程達20多海里,是日本海軍海上航線必不可少的設施。所以,日本軍隊為了保護從日本到中國以及旅大,天津到青島,上海的航線,就在龍須島和成山頭,分別駐守了1個小隊的海軍陸戰隊和1個中隊的偽軍,成為敵人的一個重要據點。
駐守在龍須島的日軍,給龍須島附近的漁民帶來極大的苦難。榮成縣抗日行政公署要求八路軍部隊拔掉這個據點。東海軍分區根據偵察情況制定攻擊龍須島日軍的計劃,東海軍分區仲曦東政委調令日本人民解放聯盟同志來參加戰斗。父親領命前往。
1945年4月14日,父親跟隨八路軍東海軍分區獨立團(后來的解放軍第二十七軍)襲擊榮成縣龍須島日本海軍陸戰隊據點。去作戰的部隊是東海軍分區獨立團一營的兩個連,還有榮成獨立營的一個連,指揮員是一營副教導員閻川野同志。他在三十多年后任解放軍第二十七集團軍軍長,曾邀請父親去第二十七軍演講。
日本人民解放聯盟的任務是開展對據點里日軍的政治宣傳工作,從內部瓦解敵人,配合這次軍事行動。
日本人民解放聯盟通過內線關系了解到一名日本海軍士兵叫山本成雄,是后備役士兵。他本來已經在軍隊服役3年后退役回家做了一名小學教員,后來日本戰線拉長,兵力不足,又被重征入伍來到中國戰場。他已經三十多歲了,對戰爭非常厭倦,每日悶悶不樂,曾對人說過,只有投降八路軍才有活著回去的希望。
父親給山本寄去一些宣傳品,還寫了一封信:
“山本君:想你也知道世界上的戰爭形勢吧。德國、意大利在歐洲戰場上一敗涂地,日本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也完全失敗,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已經勝利地解放了。日本的失敗是注定的,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你不要在這個時候做軍部的犧牲品,為軍閥賣命,和他們一起“玉碎”。你要覺醒,向八路軍投誠,參加我們日本人民解放聯盟,共同反對這場不正義的戰爭。戰爭結束了,我們一同回歸祖國,和家鄉的父母母親兒女團聚。
日本人民解放聯盟膠東支部 副支部長 小林清”
部隊戰前準備完成,指揮員閻川野(后任二十七軍軍長)和許萬昌同志下令攻擊。爆破手一拉導火線,只見火光一閃,發出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日軍碉堡被炸開一個大窟窿。日本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做夢也沒有想到,八路軍會從百里之外來奇襲他們。他們從夢中驚醒,亂喊亂叫,驚慌失措??墒怯柧氂兴氐娜毡竞\娫诤芏痰臅r間里就鎮靜下來,拿起武器進行頑抗。
獨立團一營三連不失時機,又送上兩包炸藥同時爆發,把碉堡炸得稀里嘩啦地倒塌下來。三連二排長沖上去,把敵人的重機槍繳獲到手。二排長高興得又喊又叫。
父親和軍分區敵工干事老陳(陳一鳴)從指揮部趕來,用鐵皮喇叭向頑抗的日本海軍喊話:“日本士兵兄弟們!再抵抗也是沒有用的,只有死路一條。你們家中都有父親、母親、兒女,等待著你們回去呢。你們若是戰死了,他們該多傷心啊!八路軍優待俘虜,放下武器趕快投降吧!參加日本人民解放聯盟,我們歡迎你們。”
其他日本人民解放聯盟盟員也從四面八方交替著向日軍喊話,使他們感到像是處在四面楚歌之中。
日本海軍的崗一小隊長卻拒不投降,命令士兵向八路軍猛烈射擊,還破口大罵:“我們的增援部隊和艦艇馬上就到,你們這些國賊和土八路一個也跑不了。”
根據敵人的情況和時間的關系,指揮部閻川野同志下令進攻。沖鋒號吹響了,在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喊殺聲中,戰士們像山洪一樣勇猛沖上前去。但是彈藥充足的日本海軍的歪把子機槍像急雨一般瘋狂掃射,向前突擊的八路軍戰士們有的倒下了。后面掩護部隊集中火力和手榴彈向日軍打過去。然而,八路軍部隊每個連只有一挺輕機槍,其余便是“九七式”,“漢陽造”,“老套筒”和為數不多的“三八式”,很難壓制住敵人的火力。突擊組冒著彈雨,迅速接敵,沖上去和敵人展開白刃戰。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一、三連的突擊組便分別從西門和東面的爆炸口進入據點,奪取了彈藥庫,得到了八路軍最需要的炮彈和機槍子彈。
父親和敵工股的同志們在敵人碉堡的廢墟中尋找沒有死的日本士兵,結果找到四名。這時,碉堡南側有一名日本士兵向他們呼救。父親一看,他躺的地方正好必須通過敵人的射擊區,敵人的射擊又是那么激烈。父親輕輕地問他叫什么名字,他說是山本成雄。父親聽說是山本成雄,就和敵工股的老陳商量,決定把他搭救出來。八路軍一位副班長說:“我去救他”。他剛爬出隱蔽的廢墟堆就負傷了。另一位戰士出去救,也負了傷。老陳出主意,把衣服撕成條,結成帶子,系了塊石頭扔過去,讓山本兩手抓住,他們往回拉。但是山本傷的是手臂和腳,抓不住帶子,拉了幾次都失敗了。老陳看看大家,提出希望說:“像山本這樣的士兵,救出來會參加解放聯盟的,大家再想想辦法吧?!?/p>
八路軍戰士為了營救一名受傷的日本士兵,冒著生命危險,不惜流血犧牲,這種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深深地感動了父親。他想為什么我就不能去搶救自己的同胞呢?于是他說:“我去救他!”
老陳不同意,說:“你要是負傷或有什么意外,我怎么向政治部和解放聯盟交代呢?”
“我有戰斗經驗,你們放心吧!”父親說完迅速地爬出隱蔽的地方,身后的戰士們為了掩護他,一齊開槍朝敵人射擊。他爬到山本身邊,告訴山本是來救他的。山本咧嘴笑了一下,臉上露出感激的神情。父親把他拉在自己身上,背著他慢慢地爬回來,由于戰友們的掩護,只是右手被槍炮打飛的碎石塊碰破,負了點輕傷。
由于日軍頑強抵抗,雙方傷亡之慘,令人毛骨悚然,幾分鐘內八路軍就犧牲四名班排長。
為了減少傷亡,指揮員閻川野同志命令部隊從碉堡院內撤出,然后把火把點燃向院里扔?;鸢讶紵艘恍╅T窗,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戰士們把所有的手榴彈集中起來,組織幾名投彈好的戰士,按分工目標向院內投擲。一陣猛炸,日軍的火力點一個個啞了。日本海軍陸戰隊小隊長崗一少尉也被炸死。但是還有一些殘余敵人藏在手榴彈無法炸到的地方,仍在拼命抵抗。
日軍有只小艦艇,停泊在據點前的海灣里。戰斗打響后,艦艇既不敢靠近海岸,又不敢離開,大概是想接應突圍的敵人從海上逃跑。艦艇上的敵人用機槍向八路軍射擊,獨立營一連戰士們與他們展開對射,卻因為沒有重武器,無法打沉它。當八路軍的手榴彈像排炮一般在敵據點中開花時,日軍艦艇看到據點里的日軍已無法逃脫覆滅的命運,才向大海中逃走了。
凌晨3時,敵人全被消滅,據點里已無槍聲。參謀處張懷忠處長命令由榮成獨立營打掃戰場,獨立團一營撤離戰場,解放聯盟的日本同志也跟著部隊一同撤離。
這次戰斗全殲駐防在龍須島據點里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崗一小隊共36名,其中俘虜11名,還俘虜了一部分偽軍。繳獲野炮1門,重機槍1挺,歪把子機槍兩挺,花機關槍七挺,炮彈48發,幾十支長、短槍和100多箱彈藥。從此,龍須島及榮成縣以東的地區完全從日軍的占領下解放了,回到中國人民的手里。
中國人民歡慶勝利的時候,正是敵人懊喪惱怒的時候。上午10時,增援來的兩艘日本軍艦開到龍須島,他們看到的只有縷縷殘煙的廢墟和日本士兵的尸體,八路軍早已無影無蹤了。兩架飛來謀圖報復的飛機,也只能胡亂掃射一陣,發泄他們的惱怒。
父親他們和八路軍部隊經過兩天行軍,轉移到文登縣萬家莊。剛住下,就接到報告說日本海軍乘汽船在張家埠口登陸,約有六、七十人,上岸后燒殺,搶奪,現在正從張家埠向北沖來。張家埠是個商業埠頭,是解放區貿易的重要集鎮。日軍在這里實施突襲,瘋狂地燒殺搶奪,顯然是以破壞為目的。時間不容猶豫,指揮員閻川野同志帶領部隊立即出發。父親也跟著部隊一起行動。
張家埠離萬家莊七、八公里路,部隊一個小時就趕到了。這時,日軍已占領張家埠,控制了張家埠西北面的煙燉山高地。八路軍像暴風般地向敵人攻擊,一舉攻克高地。隨即向張家埠內進攻,準備殲滅進入張家埠的敵人。日軍很狡猾,見八路軍使用了在龍須島繳獲的輕重武器,來勢迅猛,火力又強,趕緊慌亂地撤退出張家埠,向埠口逃跑。八路軍集中火力封鎖碼頭,射擊汽船,同時掩護部隊向埠口進攻。
指揮員閻川野同志命令架起繳獲的野炮,轟擊張家埠口外日本海軍前來報復的艦艇。這門炮是昭和初期制造的,口徑很大,八路軍同志們不會使用,閻川野同志叫父親去看看。父親詳細地看了瞄準器、發火栓等,決定先打一發炮彈試試。指揮員同意了。父親和八路軍戰士們把炮彈裝進彈艙,用瞄準器進行瞄準,拉動炮栓,只聽得驚天動地“轟”的一聲巨響,周圍的同志都以為出事了。父親和幾個八路軍戰士的耳朵給震得“嗡嗡”直響。再看遠處,海面上日本艦艇旁邊激起一個高高的水柱。
閻川野同志連聲喊:“打得好!打得好!再打!”
父親和戰友又發射了好幾發炮彈。由于不是炮兵,怎么瞄準也沒有擊中目標。敵人見八路軍有大炮,膽怯地駛向更遠的海面去了。
繳來的重機槍則發揮了威力,給守在碼頭的敵人以很大的殺傷。這挺重機槍現在陳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1984年,父親在軍事博物館政委趙工同志陪同下參觀時,還看到了這挺重機槍。到傍晚時,八路軍占領了碼頭。敵人在夜色掩護下,乘船逃跑了。
日本海軍本來是到解放區報復的,結果除了拖回20多具尸體和一只被打壞的汽船,什么也沒有撈到。這一仗,八路軍以神奇的速度,果敢有力的進攻,打跑了敵人,保衛了解放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這也成為解放軍第二十七軍軍史中光輝的一頁。
幾天后,東海軍分區在澤頭集舉行慶祝龍須島戰役勝利大會。日本人民解放聯盟受到了表揚,特別是小林清在戰斗中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和發揮的作用,受到東海軍分區司令員于得水、政委仲曦東同志頒發的獎品,并記三等功一次。
由于父親工作積極,取得了成績,極大地鼓舞了在艱苦抗戰中的中國軍民。
“我最愉快的回憶就是那個時期”,三十年后的一個冬夜,在流放地內蒙古,父親回憶往事,動了感情。父親高興地對我談起了當年山東的老鄉:“那時,這些陌生的老鄉令我非常感動,他們真心誠意地愛護我。小攤販會跑著追來看我,給日本八路送幾個雞蛋……我實在喜歡那些真心實意的人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