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經過了周末兩天的醞釀,美股開盤還是大跌。去年歐美銀行業暴雷的時候,周末2天能干很多事情,瑞士信貸那么大的規模,也僅僅只用了周末2天的時間,就被瑞銀吃掉了。
但是現在,情況變得很棘手,因為主動權并不掌握在美國手上。
一個deepseek已經讓美國AI泡沫破滅了,如果華為再來一次沖擊,那蘋果也完蛋,這個崩盤的速度大大超過想象。
特朗普上臺伊始就不斷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1號開始對他們加征25%的關稅,這個關稅對它們來說打擊很大,它們無法和當年中國一樣有什么好的應對辦法。
特朗普這么做其實也有道理,中國的很多產業美國搶不了,我們積累多年,擁有很多的壁壘,有技術壁壘,也有規模成本壁壘,美國哪怕加了關稅,也找不到替代者。但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就不同了,它們很多產業既沒有技術壁壘,也沒有規模優勢,一旦加了關稅,就會有企業搬到美國去,畢竟美國是他們主要客戶。
除此之外,特朗普還要對歐盟動手,昨天,歐盟外長卡拉斯對記者說:“如果歐美打貿易戰,中國會在一旁看笑話。”
我們也搞不清楚卡拉斯是不是和馮德萊恩一樣是美國人安插在歐盟的間諜,或者她是真的搞不清楚特朗普加關稅的目的。現在特朗普就兩個目的,第一是搞錢,第二是要制造業回流美國,要達到這兩個目的,關稅是繞不開的手段。
對全世界加25%的關稅,雖然依舊無法解決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但是短時間能給美國財政部帶來接近一萬億美元的收入,只是苦了美國民眾,這和清朝末期的情況是一樣的,大家可以看看當時的文章《》。
一旦有企業忍受不了關稅的打擊,就會考慮搬遷到美國,這就讓美國制造業重新崛起。特朗普說首先加征關稅的項目是石油天然氣,還有銅鋁和鋼鐵,這些都是基礎工業,實現的可能性大。不需要教育改革,不需要體制改革,見效快,帶來的就業和對工業的提升幫助顯著,所以特朗普其實還是想的很清楚的。
可是,怎么解決眼下科技泡沫被刺破的問題呢?
基本上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看著泡沫被刺破,營收增加300億美元,就能讓英偉達的市值增加3萬億美元,后面這300億的營收消失,那3萬億的市值是不是也要消失,中國公司繞開了英偉達的技術壁壘,對中芯國際就是巨大的利好,對整個西方的半導體都是利空,所以昨天港股中芯大漲,歐美半導體大跌。
關鍵是在內部,不是在外部。
同樣是企業家網紅,昨天國內某個企業家發文蹭大S去世的熱點,而馬斯克的發文就非常勁爆,他說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了生物武器。
一直說美國言論自由,但是也不是什么話都能說,可以罵白宮,可以罵總統,這些都是大事,但是把一些權錢勾結的細節說出來,那問題就嚴重了。
馬斯克說的這個事,還有前幾天參議院聽證會上肯尼迪公開指責伯尼桑德斯收了醫藥公司150萬美元的賄賂,這些事其實都不能公開說,但是現在內部斗爭激烈,各種黑料都被爆出來了。
美國已經養不起那么多的寄生蟲,有一些利益方必須要被吃掉,醫藥公司,保險機構,軍工復合體,金融寡頭,這些陷入了大內斗。
內斗越來越激烈,外部中國的的科技沖擊越來越大,留給特朗普的時間還有多少?
對特朗普是麻煩,對我們就是利好,昨天港股開盤,頂著全球股市的大跌,幾乎持平收盤,不知不覺港股已經企穩一年多了。
特朗普對華加征10%的關稅,從市場情況來看,好像也就只是那么一點影響,遠沒有2018年那么強烈。
最壞的時期應該是過去了,現在國內的科技信心應該是很足了,消費也可以,這個春節的電影院票房創記錄了,這是消費的一個重要體現。
房地產的銷售數據也是連續幾個月企穩回升,雖然說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可是畢竟數據好了幾個月了,不指望大漲,能企穩就很不錯了。
各種信心恢復之后,失業問題應該也能得到一定的緩解。
我感覺2025年可能有點類似2006年,或者是哪一年都不像,因為歷史上可能沒有因為內生性突破或者說中國取代美國帶來的大繁榮相同情景。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