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決定在南京成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嚴格意義上講,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是新建,原來的黃埔軍校為預科,可在習慣上稱南京本校還是黃埔軍校。
也幾乎就是在同期,蔣介石決定以五年為期改革軍事,計劃選派一部分黃埔畢業生出國留學,學習歐美先進的軍事體系。
從1928年7月20日頒布章程后,便開始在當年黃埔畢業生中遴選出國留學者,恰逢當時黃埔六期才剛畢業,于是蔣介石決定就從黃埔六期中選拔前20名出國留學。
不過,后來選了50人,其中順利出國的有40多個人。
當然,我們這里也無需把這四十幾個人的名字全列出來,因為他們中大多數人都不為人所熟知,只有一個名聲在外,此人就是留學法國的廖耀湘。
1933年,國民黨當局又選了一批人出國留學,都是黃埔六期以后得。
當然,也有人指出,黃埔一期、二期也選了一批出國留學,比如像邱清泉,但那是在1934年。
總而言之,黃埔畢業生又是留學生者中,最出名的就是邱清泉、廖耀湘。
(這里插一個題外話,號稱“天下第一旅”的整一旅旅長黃正誠也是留學德國,和邱是一同去的)
一
從以上不難看出,邱清泉、廖耀湘兩人有相似之處。
邱清泉、廖耀湘本人都是接受過高級軍事教育的,性格都是一樣的驕傲,當然,邱本人其實更高傲,除了杜聿明他基本上都不放在眼里。
相比于邱清泉,廖耀湘資歷要淺一些,他是黃埔六期畢業,但他晉升之快,甚至一些黃埔一二期畢業的老大哥都頂不住,客觀上來看,他是有驕傲的資本的。
廖當上兵團司令差不多是在1947年年底,當時駐沈陽的新三軍、新六軍合編為一個兵團,總兵力七萬人。
1948年1月,關外與關內番號統一,廖兵團改稱第九兵團,同年五月又改組為機動兵團,轄新1軍、新3軍、新6軍、49軍、52軍、71軍6個軍及另4個旅。總兵力十幾萬人。
廖以資歷淺而晉升高位,也可以認為是他能力出眾。
如果按照正常的晉升路子,廖耀湘本來是到不了這個位子上的,而廖改變命運,關鍵是靠兩個人。
一個蔣介石、一個杜聿明。
1930年5月,廖耀湘參加留學考試,本來成績位列前三甲,但因為個子矮兼其貌不揚,廖耀湘被拿出名單之外。
據說廖得知實情后氣憤難耐,半夜就跑到了蔣介石住處,當時蔣介石已經睡下,聽說有個黃埔學生要見他,登時就來了興致。
廖耀湘質問蔣介石:
“這是選留學生,還是選女婿?”
蔣介石得知事情來龍去脈以后笑著向他保證:
“出國留學的名單上保證有你。”
廖耀湘事后果然如愿。
事實上,也正印證了那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當年黃埔一期招生,胡宗南因為個子矮被拒之門外,氣得他站在校門口大哭,被廖仲愷發現特批考試。
廖仲愷身上有蔣介石特別看重的特質,比如活潑、愛折騰,像徐帥、101因為在校期間沉默寡言,不被他所喜。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廖耀湘被困城內,事后脫困,他寫成“南京戰役之經驗及國軍今后建軍應有之改進”呈遞蔣介石,被蔣破格提拔為第200師少將參謀長。
要知道當年淞滬會戰期間,犧牲在寶山的姚子青,同樣是黃埔六期畢業,犧牲后才被追晉為少將。
二
廖耀湘到第200師以后,又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1938年初,國民政府成立了第一個機械化師——第200師,杜聿明為該師師長,廖耀湘自此以后便成為杜聿明麾下一員干將。
第200師后來擴編新編第十一軍,徐庭瑤任軍長,杜聿明任副軍長,不久后該軍擴編出第五軍,杜聿明任軍長,廖耀湘任第五軍新編第22師副師長。
中國那時雖然積貧積弱,但一定不是人的原因。
廖耀湘首次出任要職,就是在這支機械化部隊中,這種富裕的打法在當時全國軍隊中是很難想象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后來昆侖關戰役中。
誠然,就以今人的眼光看,第五軍在此戰中對機械化部隊的運用不算很成功,桂南戰役也未實現反攻南寧的計劃,但昆侖關一戰,第五軍確實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憑借戰功,邱清泉戰后榮升第五軍軍長,遺缺的新22師師長則由廖耀湘擔任。
之后廖耀湘隨杜聿明入緬作戰,因戰局逆轉被迫撤退,當然此戰失利原因在多種層面,但廖耀湘率領新22師并未隨杜聿明回國,在完成掩護200師撤退任務后,率殘存的3800余人進入印度,算是保存下來一支生力軍。
后來新編22師、新編38師在印度組建駐印軍,后來改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
應該指出的是,廖耀湘率部在印度整訓期間,其真實才能得以發揮,因為他雖然是黃埔畢業,卻在法國留學過,廖本人畢業于法國圣西爾軍校,該軍校在當時是赫赫有名的世界四大軍校之一,與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西點軍校、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對美國人的那一套建軍系統,他很容易就能接受。
在第一次滇緬戰役時,廖本人表現其實要稍好于孫立人,尤其是斯瓦河阻擊戰中,廖耀湘以一個師的兵力頂住日軍五萬余人進攻,新22師優異表現是要超過新38師的。
就連杜聿明本人也承認,斯瓦河阻擊戰的優勢要超過同古保衛戰。
可同古保衛戰更出名,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廖本人很擅長總結作戰經驗,特別是后來經歷第一次滇緬會戰失利后,廖總結了《森林作戰法》、《小部隊戰術》、《城鎮村落戰斗》各書,他不光能總結,還能教授各個部隊主官。
第二次滇緬會戰,廖耀湘在孟關僅用了18天就擊潰了日軍第18師團主力,繳獲18師團關防大印。
1944年8月,駐印軍同國內來的部隊進行整編,成立新一軍、新六軍兩大王牌,廖出任新六軍軍長,正式躋身高級將領行列。
美國人后來授予廖耀湘金葉自由勛章,要知道杜聿明。孫立人也只是被授予了銀葉自由勛章。
在美國人眼中,廖耀湘是模范軍人,比孫立人甚至是他頂頭上司杜聿明還要強。廖耀湘論資歷,當然沒辦法和黃埔諸多學長相提并論,但他軍事生涯的履歷,卻讓許多學長也望塵莫及。
三
除了少數黃埔系將領外,廖本人晉升速度一點也不慢,甚至還比杜聿明要快,要知道,杜聿明早年黃埔畢業,也相當坎坷,本人也是在抗戰初期才逐漸獲得重用。
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后,也有意要把新六軍樹為標桿,不僅讓新六軍在芷江受降,還令新六軍參與南京受降。并擔負警戒任務。
全世界記者的面前,何應欽檢閱了新六軍儀仗隊,對廖而言,這也是個莫大的榮耀。
孫立人的新一軍雖然不遜色于新六軍,但蔣偏偏要厚此薄彼,也是為了踩孫立人一頭,畢竟孫立人太過桀驁不馴,相比之下還是黃埔的學生更值得信任。
不過,和正因為過于順風順水,廖本人抗壓能力并不是很強。
當然,這里不是指戰場上,而是在政治上。
廖吃虧就吃虧在,沒有經受太多的政治洗禮。
解放戰爭時期,廖耀湘率領新六軍一路打進東北,也是順風順水,但對比同時期的軍長,孫立人、陳明仁雖然也立下過很多戰功,卻備受苛責,后來更是被迫離開東北,二者相比幾乎是天淵之別。
廖耀湘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一開始也沒把我軍放在眼里。
1946年5月,四平保衛戰期間,廖耀湘率新六軍一路馳援,威遠堡一戰甚至擊敗了程世才率領的三縱,戰后廖志得意滿的說:
“解放軍第三縱隊主力既不能阻止我一個團的攻擊,那么我一個師的力量就能擊破解放軍更強大的抵抗,不僅拿下四平沒問題,就是北上長春也不會有什么重大困難。”
廖耀湘后來的確是所向披靡,新六軍一直打到松花江邊上才停下腳步。
可廖耀湘忽略的是,解放戰爭不光是一場軍事上的斗爭,同時也是政治上的。
隨著解放戰爭逐漸深入,新六軍的戰斗力在被持續削弱,不光是老兵的損失,以當時中國國情,美械裝備的補充是遠遠趕不上消耗的。
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后續新六軍被動挨打的局面。
廖耀湘雖然看不起解放軍,但他心里是知道這個情況的,只是他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廖耀湘后來直至戰敗被俘,還是一副驕狂的神色,后來時任四野參謀長的劉亞樓親自出面宴請,廖都是不大服氣的神色:
“你們不懂戰術,一頓亂打,如果給我同等兵力和火力,你們是打不過我的。”
劉亞樓也沒有生氣,而是笑呵呵的說:
“你們想用多少兵力,想用多少火力,都是你們自己說了算,我們又沒有限制你們。我們解放軍越來越多,你們為何不多調兵上來?”
廖耀湘哪里清楚劉亞樓話里蘊含的機鋒,只是一味辯解,劉亞樓也沒有與他過多爭論,而是請上來鄭洞國,雙方這才和解。
哪怕是后來到了功德林以后,廖的情緒也未有多大改觀。
據沈醉回憶,廖耀湘當年在功德林,就經常吹噓自己到了東北以后打仗如何如何好,后來他反唇相譏的問了一句“那你為何會被活捉”,廖耀湘啞口無言,只好辯稱“非戰之罪也!更非我之過錯,是統帥部的舉棋不定,意見不一”
不過即便如此,時不時的被人諷刺戰敗,廖耀湘也氣的夠嗆,后來還埋怨杜聿明:
“光亭兄,造成現在這樣的情況,你老兄也有一定責任。”
杜聿明也唯有苦笑。
廖耀湘后來還是看開了,坦承了自己的問題,不過這也就都是后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