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湯小泉
編輯| 汪戈伐
1月中旬,中微公司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0.65億元,同比增長44.73%,歸母凈利潤預計為15-17億元。
中微公司的業績預告引發不少關注,也反映出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復蘇和國產替代加速的雙重推動下,我國半導體設備領域正迎來快速發展期。
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6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6%,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12.5%至6874億美元。
中微公司2024年的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其核心業務刻蝕設備的強勁表現。數據顯示,2024年中微公司刻蝕設備銷售額達72.76億元,同比增長54.71%,占總營收的80%以上。
事實上,中微公司近年來的增長表現一直不錯——從2019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從19.47億元增長至62.6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扣非歸母凈利潤從1.48億元增長至11.91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60%。
值得注意的是,中微公司在2024年成功實現LPCVD薄膜設備的首臺銷售,收入達1.56億元,累計出貨超100個反應臺,可見其新產品布局初見成效。
從經營數據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貨和合同負債分別達到78.22億元和29.88億元,同比增長91.18%和118.82%。
前三季度中微公司生產專用設備1160腔,同比增長310%,對應產值約94.19億元;新增訂單76.4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刻蝕設備新增訂單62.5億元,LPCVD新增訂單3億元,開始啟動放量。
從盈利水平來看,中微公司自2021年前三季度起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顯示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在產能方面,中微公司固定資產規模也在快速擴張,從2023年四季度末的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例9.23%,提升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9.89%,達到24.99億元。
目前,中微公司在南昌約14萬平方米和上海臨港約18萬平方米的生產研發基地已投入使用,另有約10萬平方米的總部大樓暨研發中心在建。
固定資產周轉率由2023年前三季度的9.21次,下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46次,這也就表明其產能尚未充分釋放。
同時,公司計劃于2025-2030年間在成都投資約30.5億元建設新的研發及生產基地,主要面向高端邏輯及存儲芯片,開展化學氣相沉積設備、原子層沉積設備及其他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工作,預計2027年投產后到2030年實現年銷售額1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中微公司在2024年明顯加大了研發投入,其全年研發投入約24.50億元,同比增長94.13%,其中研發費用14.15億元,占營收比例達15.61%,較上年增加2.57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中微公司目前有20多類薄膜沉積產品在研,2023年已有6類產品付運客戶端,2024年、2025年將有10余類新產品交付客戶。
在技術能力上,中微公司等離子刻蝕設備已達到5nm及以下工藝水平,產品已在國內外一線客戶的14納米、7納米、5納米等先進制程生產線上實現量產。
根據公司披露,其刻蝕設備已在28nm以上的絕大部分CCP刻蝕、28nm及以下的大部分CCP刻蝕中得到應用;ICP刻蝕方面,針對60多條客戶的生產線實現量產,覆蓋邏輯、功率、電源管理、微電機系統等芯片和器件,還用于生產DRAM和3DNAND存儲芯片。
據SEMI統計,2023年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設備市場,占比達35%。Gartner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5年全球計劃建設的171座芯片生產線中,中國大陸占74座,區域占比高達43%。
在此背景下,中微公司也在布局新產品,其MOCVD設備在Mini-LED顯示領域市占率超過70%,此外還通過投資布局了光學檢測設備板塊,計劃開發電子束檢測設備。
不過客觀來看,國產半導體設備在門類、性能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等方面與國際領先企業仍有差距。但可以看出,中微公司正在通過自身的努力,助力中國半導體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內容溝通請聯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關注下方備用號,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