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可能觀點會有點偏激,但是想了想,還是決定寫下來,不吐不快。
事情的起因,正是前天和昨天終于抽空去看了下電影。
小城市里,《哪吒2》實在買不到時間合適的票,想著回北京再看了,就先看了《唐探1900》和《封神2》。
《唐探1900》講道理是還可以的,很喜劇,同時又很燃,岳云鵬扮演的太監在異國他鄉聽到八國聯軍進北京,聽到他們要睡老佛爺婢女的時候,那一瞬間的爆發力的演技可以讓我原諒他在春晚上那個拙劣的相聲。。。
雖然也有很多人說唐探很爛,但我覺得他完成了電影里面最基本的東西,就是故事。
唐探的故事,至少是有邏輯的,是完整的。
你再怎么評價陳思成抄襲,他的故事確實還是好看的,是對觀眾口味的。
至于《封神2》。。。
當我看到潔廁靈成精的時候,我真的大為震撼。
講道理,特效審美丑歸丑,但是我覺得還不是他們崩盤的原因。
他們崩盤的原因,是故事,是邏輯。
是TM好好講故事的邏輯。
真的,讓DeepSeek寫一個絕壁比它有邏輯。
全員降智,劇本毫無邏輯可言,就比如那個元始天尊被殷郊吸干,不是,大哥,你知道元始天尊是什么地位嗎?
殷郊那時候是個什么小屁孩?妲己舔一口紂王就能復活,殷郊能給元始天尊吸干?
用網友的話說就是:
給1萬毫安的充電寶充個電,居然直接給國家電網干崩了。
毫無邏輯可言。
還有女主鄧禪玉,明明是個殺伐果斷的大將軍,最后不是死在戰場上是死在這個被降智了的姬發懷里,關鍵是,姬發是你敵人啊。。。
不是,我當時真的以為我在看上海堡壘2,第二部你就好好把你大戰場拍好,你拍個球的談戀愛啊,還非要各種邏輯石樂志的談戀愛,直接干成戀愛腦。
真的服了。
特效可以嚇人,可以晃瞎觀眾雙眼,但再差的觀眾,也知道故事本身邏輯是順的,得說得通吧?
但是有的導演他不買賬,覺得電影是藝術,是講視覺奇觀,講氣氛渲染。
我覺得對,但也不對,藝術從來都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探討,對現實的抽象,對情感的傳遞之上。
還有故事邏輯的自洽。
你可以顛覆,可以創新,但前提是“自恰”,你要為你筆下的人物、事件、情節負責,讓觀眾感到真實。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為啥《哪吒2》和《流浪地球2》這種篇子能跑出來,一個代表中國動畫工業的巔峰,一個代表中國科幻電影工業的巔峰。
《哪吒》的導演是餃子,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學醫出身,半路出家干電影。
《流浪地球》的導演是郭帆,畢業于海南大學法學院,學法出身,半路出家干電影。
還有《黑神話悟空》,制作人馮驥,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沒有一個是所謂的“藝術”專業的。
還有《漫長的季節》、《隱秘的角落》的導演,辛爽,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
雖然我自己是個藝術生,但是我還是想說,中國的高考制度,以及國內大部分的教育體系,并不失敗。
人對于這個世界的一切基礎,都是基于這兩個字:邏輯。
搞藝術也是需要邏輯的,在我們學畫畫的時候,還有配色原理、三大構成,還要學心理學。
后面當我畢業以后去做了UI和交互設計以后,那更是跟心理學和統計學強相關了,數據反饋驅動一切,這更更是科學。
很多人覺得,清晰的邏輯和清晰的表達,是一個很常見的能力,但是其實不是的。
在我這做AI媒體的兩年時間里,跟無數人溝通過,也給無數小白解答過,我一直說,prompt的核心,就是一句話:
把你的需求表達明白。
才發現,這事真的太難了。
而邏輯能力更是,我覺得現在可能很多人的邏輯能力,是不如AI的(包括我),完全不如推理模型比如典型的Deepseek R1。
比如這個我隨手截的邏輯測試題。
R1只需要28秒就能給出一個極其詳細且豐富的回答。
而人類呢?大家可以自己試試看。
所以,為啥餃子、郭帆、馮驥、辛爽他們出來的都是好東西?
因為他們真的是正兒八經高考上去的,是真的邏輯能力在線的,球2在拍的時候,所有的細節都會死扣,還有那著名且數量龐大的科學顧問團隊,以及恐怖量級的世界觀手稿。
這是因為他們,真的忍受不了邏輯BUG。
有人說,藝術創作是直覺、是感性,邏輯是理性,是反藝術。
可事實往往相反,想象力離不開邏輯的土壤,正因為有了邏輯做地基,天馬行空才不會像紙糊一樣一戳就破。
邏輯不是為了限制創作,而是為了讓創作者擁有讓觀眾信服的力量。
甚至都不是創作,就連罵人,也都是需要邏輯的。
R1為啥這么優秀?也是因為人真的有邏輯。
之前在@橘子汽水鋪那看到一張圖,就非常的好玩。
“罵人,不僅要靠臟話堆疊,也要有邏輯性做支撐。
這就是 R1 成為罵人最強模型的根本:邏輯性強。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于罵人,也同樣適用于寫文章、寫小說。
文采只是表面功夫,背后全是邏輯思維。”
橘子如是說道。
你要把一件事罵透,還得先思考原因、背景、過程、誰負責、誰受害,最后再罵得直戳要害。
要是沒有邏輯,一頓胡罵,或者只會“XXX”,只會讓對方覺得你文化水平很低,毫無殺傷力。
所以說,在這個AI時代,邏輯才是生而為人真正的必修課。
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跟AI的對話,都一樣。
最后,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關于提升邏輯能力的小小經驗。
我自己還蠻受用的,覺得有用的,也可以自己去試一試。
方法非常樸素,就是,多問“為什么”。
拿“封神2”的崩盤舉例,很多人看完只覺得“哎呀爛”,但沒去追究它到底哪里爛,為啥爛。
假如你一直追問,
“為什么元始天尊就被小小殷郊吸干了?”,“都快要滅國了為什么要救對面主帥??為什么還談起了戀愛?”,“為什么哪吒的混天綾擋不住的射線茅草房能擋住???”
你就會發現,這部片子糟糕的本質是編劇放棄了起碼的合理性,對觀眾的智商毫無尊重。
所以,比如你要評價一個電影,可以先理解以后進行拆分,比如拆成“故事劇情、人物塑造、鏡頭語言、視聽體驗”幾個維度,然后逐一去噴。
當你拆分多了,就能很快定位問題所在。
別上來就說是一坨屎,而是要問自己:
這坨屎的成分到底有哪些?哪里最味沖?為什么?
不斷的問自己,為什么,你就會發現,久而久之,你的邏輯能力,好像確實是有一點提高了。
特別是AI時代,在跟AI對話時也是一樣,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只會復制粘貼按刷新按鈕的植物人,久而久之,你的邏輯能力會越來越退化。
學會拆解問題,學會用理性思考,再加點想象力,才能站得更穩。
因為當AI真的踏入影視創作、踏入藝術、踏入各行各業時,能夠保持競爭力的,往往是那些最會“舉一反三”、最會“抽絲剝繭”的人。
這種人可能是導演,也可能是PPT大神,也可能就是你我這種普普通通的葡普通人。
風雨同舟,與諸君共勉。
以上,既然看到這里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在看、轉發三連吧,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推送,也可以給我個星標?~謝謝你看我的文章,我們,下次再見。
>/ 作者:卡茲克
>/ 投稿或爆料,請聯系郵箱:wzglyay@gmail.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