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時節
立春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個節氣。《說文解字》中的“春”字由“艸”、“日”與“屯”字組成,“春,推也。從艸從日,艸春時生也”,“屯”字為聲旁;甲骨文中的“春”字由草木、種子與太陽構成。從古文“春”字的結構中,我們不難“腦補”出天氣晴朗、種子即將發芽的旖旎風光。
寒冬將盡,暖春將至。古人在立春之時,少不了熱鬧非凡的儀式:宋代人喜用“春牛”迎春,牛在古代不只是食物,也是春耕時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比如《東京夢華錄》中的北宋都城開封在“立春前一日”,就要“進春牛,入禁中鞭春”,立春當天“絕早”官府也要“打春”,當然,民間也會以售賣春牛玩偶、相互饋贈禮物的等形式來表達對春暖花開的歡欣,“府前左右,百姓賣小春牛,往往花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獻遺。”
在中醫理論中,春季是肝火較為旺盛的季節,因此人們在飲食中需要適當吃辛辣、甘甜的食物使陽氣及時生發,避免體內干燥上火。《光緒順天府志》記載了古人立春的飲食習俗:“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互相請宴,吃春餅和菜”。早在魏晉時期,人們在立春之際吃“五辛盤”幫助疏解體內滯氣,“五辛”據傳包含蔥、蒜、韭菜、蕓苔、胡荽等,與蘿卜功效相近,皆為辛味食物。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古人對春天的溢美之詞數不勝數,愿春天的美景能為諸君帶來身心的愉悅!
■ 文章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營銷策劃部
編輯 | 王自晨
監制 | 張頎
審核 | 弘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