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爆火的餐廳里一定有貴州菜。
這個曾經的“小透明”,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入侵”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這些城市的食客們發現,一日三餐都見縫插針擠進了貴州元素:早餐的豆漿油條咖啡貝果,正在被熱氣騰騰的牛肉粉羊肉粉代替,中午吃個火鍋少不了酸湯的身影,甚至連宵夜晚酌,也逃不開貴州BISTRO小酒館。
貴州菜,要火起來了嗎?
沒人能逃過“貴州菜”
貴州菜,作為云貴川西南菜系中的一員,一度被夾在中間看似小透明,不過這種局面正在出現轉變。
北京白領志浩幾乎屬于從不開火的外食族,平均工作日一天3頓外賣、休息日一天2頓外食,志浩自詡是吃“百家飯”的代表。他觀察到,貴州菜的火始于2024年,最明顯的特征便是火鍋店里出現了“酸湯”鍋底。
比如火鍋一哥海底撈,在2024年6月便推出了雷山酸湯鍋,鍋底中添加了貴州非遺技藝發酵的“雷山魚醬酸”。在社交平臺上,有消費者表示雖然同為酸,但是味道比傳統番茄鍋更有層次,可以不蘸醬料直接吃。據海底撈相關負責人透露,“海底撈雷山酸湯鍋”已經成為點單率最高的鍋底之一。
其實這并非海底撈第一次覬覦貴州口味,早在2023年底,它就在貴州推出了區域限定的紅酸湯鍋底,成為當時的區域大爆品。
除了海底撈之外,巴奴毛肚火鍋、熊喵來了等都紛紛推出了貴州酸湯系列。據《2024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顯示,在2023年火鍋鍋底口味排行熱度上,酸湯鍋底位居第二,僅次于牛油鍋底。
但凡與貴州酸湯掛鉤的餐飲,在2024年都迅速增長。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中旬,現存名稱中包含“酸湯”相關企業8000余家,其中1700余家為2024年新注冊企業。
圖源:小紅書@杜翊武、@穩住我的皮質醇、@當食只道是尋常、@淦淦羊(已授權)
除了以“酸湯”的形式進駐火鍋店之外,貴州風味還在以其他更小眾的形式散落在不同的業態中。
比如輕食界,連鎖咖啡品牌Manner在旗下的輕食店里賣起了貴州酸湯海鮮泡飯;而在零食界,樂事薯片以及嚕咪啦薯片紛紛推出了酸湯口味。
圖源:小紅書@竹筍絲(已授權)
此外還有一眾以“貴州”冠名的BISTRO小酒館,貴州菜以混搭創意菜的形式嶄露頭角。尤其是在成都,檢索BISTRO,菜單里很可能會“亂入”貴州元素,甚至有不少BISTRO主打的就是貴州風味,洋酒配酸湯成為招牌。
貴州風味正在“攻城略地”,這背后有怎樣的秘密?
拿捏味蕾,不止辣和酸
地方菜火遍全國成為國民菜,并不是件稀罕的事,川、湘、粵菜早已全國開花,貴州菜走的是一條老路:憑借鮮明且具有差異性的口味,讓地域風成為國民風。
貴州風味最明顯的特質便是酸,而且是建立在辣之上的酸。
“吃慣了紅油麻辣,感覺貴州菜的酸辣更爽口”,來自重慶的食客胡勇告訴有意思報告。
一方面,同屬西南菜的川菜、湘菜在全國流行多年,在全國各地培養起一大批對辣味接受度較高的食客,這就為貴州菜的出圈打下基礎。
另一方面,貴州菜又在辣味的基礎上增添“酸”味。川菜、湘菜中的麻、香、多油更偏向加重“辣”的口感,讓辣味來得更火爆。貴州菜中的酸卻反其道而行之,酸辣的獨特風格不僅帶來味覺上的驚喜,也能很好中和辣椒對味蕾的暴擊,起到解膩的作用。
在貴州有這樣的說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頓頓若有酸,日行一百三”。貴州人對酸的喜愛由此可見一斑。
可是,酸也不算什么新鮮的味道,酸辣粉、酸菜魚早已火遍大江南北成為國民菜,貴州菜的酸憑什么能突出重圍?
山外面·貴州酸湯火鍋品牌運營經理王先生告訴有意思報告,相比酸菜魚單一的酸,貴州酸湯火鍋的口感更豐富,吃起來更像是酸、辣、甜的結合。
以紅酸湯為例,貴州當地又叫毛辣酸。這種酸由貴州本地的特色小西紅柿“毛辣果”,以及鮮紅辣椒、生姜、白酒、甜酒等多種原料一起,在瓦罐中發酵近5個月而成,酸中帶辣,入口酸爽醇厚又帶有番茄的清爽香氣。
與紅酸湯相對應,在貴州常見的酸湯中,還有一種白色酸湯——米湯酸,即由糯米或清米湯在酸湯桶中慢慢發酵而成,釀出來的酸湯顏色乳白清亮,味道酸爽回甘,氣味芳香。
把“酸”玩明白了只是貴州菜的硬實力,真正把貴州菜推向主流少不了軟實力——文旅。
2024年,貴州成為最熱門旅游打卡地之一。攜程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期間,貴州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21%,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56%。
貴州成了人們心中“詩與遠方”的新代表:一座山連一座山,一條河交錯著一條河,一個寨子旁邊還有一個寨子,在自然、非遺、少數民族等關鍵詞之下,貴州憑借著神秘感令人向往。
詩與遠方或許不能長期擁有,但讓胃體驗一次貴州風情卻并不難。
貴州菜吃的是情調、情緒,當然也有性價比。
資深餐飲投資人穆亦晨表示,貴州菜的火爆有成本和價格的因素,其所使用的食材都非稀有或昂貴的食材,而且葷菜也以成本并不高的魚、牛肉為主,因此能走出性價比路線。
位于北京豐臺區一家萬達廣場的貴州火鍋,人均僅為78元,團購顯示2-3人餐138元,4-5人餐258元。而位于同一商場內的川渝火鍋,朱光玉火鍋館人均125元,巴奴毛肚火鍋人均148元。唯一和貴州火鍋價位相近的只有呷哺呷哺。
另一家位于北京三里屯的貴州火鍋,人均價格也僅74元,而百米內的廣東砂鍋雞火鍋,人均則是158元。
貴州菜還沒飛起來
那么貴州菜真的火了嗎?志浩對此持疑。
“火的其實是貴州風味或者貴州元素,而非貴州菜”,志浩回憶,拋開海底撈等火鍋店的酸湯鍋底,到目前為止他除了光臨過貴州米粉店之外,還沒有真正吃過貴州菜專門店。
“我甚至一時半刻叫不出一家貴州菜的名字?!敝竞普f。
根據窄門餐眼的數據,在地方菜系中品牌數排第一的是擁有近千個連鎖品牌的川菜,小眾些的云南菜也以107個連鎖品牌榜上有名,然而貴州菜則“查無此菜”未被收錄其中。
在獨立消費分析師劉戈看來,具有聲量的大品牌是菜系發展的關鍵,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川菜里單是酸菜魚這一細分品類,太二酸菜魚和江魚兒酸菜魚加在一起就有千家門店的體量;湘菜品牌里更是跑出了費大廚辣椒炒肉、蘭湘子等品牌,但是貴州菜還沒有覆蓋全國的領頭羊。
目前,貴州菜品類中還沒有出現類似具有大眾知名度的品牌,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擁有221家門店的錢攤攤安順奪奪粉火鍋。但它一方面在一線城市布局極少,北上廣深共有4家門店,且大多門店集中在西南地區,其中川渝兩地就有103家,占比近五成。
劉戈對有意思報告表示,比起已經站穩腳跟的川菜和湘菜,貴州菜的火比較像曾經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的火,火的是嘗鮮,不一定能復購。
貴州菜的火,背后少不了審美疲勞的因素。餐飲行業專家、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告訴有意思報告,川、湘菜已經到了創新的瓶頸期,而辣也已經滿足不了新生代的獵奇需求,因此轉向貴州菜,是一種審美疲勞后的選擇。
林岳表示,貴州菜有些菜品并不是大眾能輕易接受的。如貴州人超愛的牛癟湯、折耳根等,極具地方特色,但太地方化反而有悖于大眾化,更多是作為嘗鮮菜品出現。
或許,現階段最能令人接受的只有酸湯火鍋,口味熟悉且帶有陌生感,同時在制作上相對不復雜,以此切入大眾賽道是個不錯的選擇。
圖源:有意思報告
當然,變革、在地化也至關重要。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校烹飪教師吳茂釗提到,地道的貴州菜其實偏油、偏咸,有不少外地游客表示長期吃會吃不慣。因此,貴州菜需要改革,以滿足不同地域游客在飲食習慣、文化上多樣性的需求。
劉戈認為云南菜就是個好例子,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消費者最熟悉的云南菜莫過于云海肴,但是如果真的去云南品嘗當地菜肴,會發現味道大相徑庭,正宗的調味會更重,而走向全國的云南菜改良成了“清淡口味”。貴州菜或許也需要走一條在地化的改良路線。
貴州風味火了,但貴州菜是否能在風口上起飛,還有不少難題要解。
作者:屈博洋、辛文昊
編輯:余源
值班編輯:賈詩卉
有意思報告視頻
運動鞋的鞋跟為什么越來越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