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路過桂林公園,得閑小逛,明明已經過了大雪,最近上海的秋色卻正濃艷,那園內亦如是。楓葉紅得熱烈,銀杏黃得奪目,它們隨風搖曳枝頭,像是大自然派來的使者,用這種方式,將問候傳遞給每一個來人。
“滬上街頭秋色濃,紅楓滿地映蒼穹。華光璀璨如霞錦,美景當前詩意動。”賞著桂林公館的楓葉,心里不禁蹦出來幾句來。秋,總是以它獨有的方式,悄然降臨在歲月的轉角。它不似春的溫柔,沒有夏的熱情,更不比冬的凜冽,卻以一種深沉而豐富的色彩,鋪滿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而在這絢爛的秋色中,楓葉無疑是最動人的篇章之一。
抬頭望去,此時的楓葉已如同燃燒的火焰,紅的熱烈。小小的葉片如同張開的掌心,以其獨有的姿態,妝點冬日,把握冬日。如果說銀杏的落葉好似秋日不舍離去而寄出的浪漫信件,那么紅楓則是在告別前也要將心緒訴個清楚的轟轟烈烈,肆意地成為秋天的詩,成為歲月的歌,成為一個季節最華麗的終曲。
于是不難理解,為什么穿越千年的時光,古詩詞的浩瀚長卷中,會常見紅楓身影。它如同一抹絢爛的霞光,靜靜地綻放在每一個文人墨客的心田,也成為了中華詩詞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們在不同的詩篇中,演繹著不同的角色,或熱烈、或哀愁、或寧靜、或釋然。它們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生命的故事,成為情感與哲思的恒久載體。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中,夕陽的余暉下,楓林被染上了一層金黃與火紅交織的色彩。“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魚玄機的《江陵愁望寄子安》里,遲遲未歸的暮帆,與滿眼的紅葉相映成趣,低語著無盡的思念。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在那個離別的夜晚,楓葉的紅,投映心中深沉又熱烈的百般滋味。楓葉入詩,由此,詩仿佛也有了一抹極致的亮色。
紅楓之美,美在其色。那是一種熱烈而深邃的紅,仿佛是大自然傾盡所有熱情,精心調配出的顏色,像極了燃燒的火焰,又似天邊的晚霞,一片片、一簇簇,交織在一起,陽光透過楓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如夢如幻。
紅楓之美,美在其形。或輕盈或厚重,或舒展或卷曲,每一片楓葉,都像是被秋風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是自然的饋贈,是心靈的慰藉,傳遞著溫暖與柔情。它用最直接、最純粹的方式,告訴我們:生命當耀眼,當盡興,當浪漫而熱烈。
紅楓遍滿枝頭,被這樣的紅色所感染,是自然而然的。大自然用最深情的筆觸,讓秋日的火焰燒到初冬,在這喧囂塵世中勾勒出一幅幅熱烈而令人心動的畫卷。周圍的人們或駐足欣賞,或拍照留念,都想要將這份美景定格。而我,也是其中一個。于是放慢腳步,沉浸在紅楓的溫柔與美好之中,時光為秋色的停留,楓葉在枝頭,感觸在心頭。
陳海波簡介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特別鳴謝瓷海新波公號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