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如果沒有這次短暫的西藏之行,在我的認知里,布達拉宮依舊是平面的,西藏依舊是神秘莫測的。旅行,確實能讓一個人對某地風土人情的感知,變得立體而全面。
一、入藏第一天,安頓的一天
當入藏火車終于停在拉薩站,我第一次站在拉薩的土地上。站在這片充滿歷史的土地上,山和天都有其獨特的風韻。不過,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氧氣稀薄帶來的不適感,簡稱高原反應。出了拉薩站,坐上公交車前往八廓街附近,期間陸陸續續有身著藏袍的藏族同胞上車,有的人搖著轉經筒,沒多久,就聽到低沉的誦經聲傳來,第一次在現實里感受到藏族人民對藏傳佛教的虔誠。下公交車的地方臨近八廓街,這里有更多身穿藏袍的民眾。入藏第一天,在對于當地人民面貌的感知上,我的第一個感知有些清奇,是一眼望去發現拄拐杖的老人比例要高于其他地方,第二個感知是這里居然又發現了街邊乞討者的身影。對于當地天氣的感知是,1月份的拉薩天氣迥異于北京,因為身穿平時在北京穿的冬裝,站在中午的太陽下會覺得燥熱,而站在陰涼里卻會覺得冰冷。看來,除了高反,拉薩的天氣我同樣需要適應。下午七點多,依舊明亮的天空,證明著西藏和華北地區存在的時差。
二、入藏第二天,參團出行的一天
跟著先前報的一天旅行團,搭乘中巴先后前往了羊卓雍措和卡拉若冰川兩個景點。出發沒多久,還隔著車窗看到一場水葬儀式,司機兼導游順便講解了幾句。這是我首次聽聞藏族還有水葬的方式,以前只聽說過藏族的天葬,印象點過于深刻。在前往羊湖的路上經過了海拔4280米的雅江河谷觀景臺,司機提前打了預防針:如果要和藏獒、牦牛、小羊拍合照,可以適當砍砍價;如果不準備付費的話,就不要拍到那些動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
司機把車先開到了海拔5000米左右的羊湖觀景臺,讓大家遠眺一番,隨后才開車到湖邊,讓大家近距離接觸這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湖泊。湖邊的小商店,物價是令人咋舌的西藏景區價,在這里又見到了專供游客付費拍照的牦牛、藏獒、小羊。離開羊湖之后,司機拉著一車人前往山南市貢嘎縣城用餐,用餐標準據稱是20元每人的川菜,即便想到西藏的物價水平本就沒抱有太高期待,結果現實依舊還是遠遠低于了預期。
午餐后,前往卡拉若冰川,據稱是電影《紅河谷》取景地。中巴順著的公路,途經很長很長一段山地,荒涼的地表環境甚至有些讓人觸目驚心,心想身處這般環境下得需要何種頑強的生命力。但就是這樣情況下,路邊偶爾涌現用石頭碼出的人工建筑,一座石屋或者一堵石墻。不過,在這片廣袤的荒涼里,顯然國家的基建更讓人震驚,平坦而筆直的公路,和不時出現在荒山上的鐵塔,這得需要多強大的決心和多巨大的投入。
三、入藏第三天,參觀布宮和藏博
參觀過后,我才知道此前對布宮的認知有多么淺薄。這座宮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松贊干布時代,是歷代達賴喇嘛的住駐錫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參觀布宮過后,可以很直觀感受到,歷代達賴喇嘛在西藏地區的宗教和世俗兩個方面,都擁有廣泛而強大的影響力。參觀過程里,能夠感受到講解員的歷史自豪感,提到文成公主入藏的時候,他引用的是藏地歷史敘事,松贊干布提出求娶大唐公主的請求后,立馬就得到了唐太宗的同意。但事實上,這個過程漫長曲折,唐太宗最初是拒絕的,雙方在一番武力相向之后,才開啟了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佳話。參觀藏博,最大的感受,黨解放西藏、解放百萬農奴,真是彪炳千古的一項偉業。在舊西藏三大領主(西藏地方政府、貴族、寺院)的統治下,底層民眾所經歷的人生是難以想象的凄慘。
四、入藏第四天,參觀大昭寺
大昭寺的參觀又跟了一位講解員,介紹了大昭寺在藏族同胞心目中,因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的存在而神圣,而這尊圣像由文成公主自長安帶來。據導游宣稱,武則天大權在握之后,還曾有意發兵吐蕃,奪回12歲等身像。這導致了12歲等身像,被藏在大昭寺的墻壁里數十年,直至大唐第二位遠嫁西藏的公主金城公主到來。在金城公主獲取當地民眾信任后,這尊神圣的佛像,才重見天日。結合著參觀布宮的經歷,讓人多少覺得,對于唐朝歷史的記憶,漢藏兩族民眾之間可能會有些許參差。
五、插隊多,還有人推人
返藏之后,看到某個旅行群里,有人吐槽插隊多,還容易被人推。深有同感的我這才發現,在西藏這兩種經歷,原來不是個例,而是確實比較普遍。被插隊有遇到兩次:一次是排隊進布達拉宮時,剛排了五分鐘,突然有位當地的大爺“絲滑的”擠到我前面,很快又有位大媽站到了大爺前面,隨即又一位老阿媽站到了大爺前面。對于提出的抗議,大爺搖了下頭,示意聽不到或者聽不懂。
一次是進入大昭寺前,排隊進入八廓街廣場的時候,排隊一個多小時遇到了2次插隊,第一次是當地的一家人,提出抗議后,當家男性很“絲滑的”表示,可以讓我們站到他們前面。第二次是進入待安檢的柵欄區域后(過來后,才發現這里是插隊的熱門區域,因為可以免于排隊之苦),幾位身穿當地傳統服飾的大叔,一邊手搖轉經筒,一邊口中低聲誦經,然后一邊旁若無人地插隊進來……至于被推,是在前往大昭寺下公交車時,被人推了一把,差點撞到前面已經下車的藏族阿媽身上,回頭一看,是個腿腳不便的當地老頭在暴躁。
六、節日上,大家還有一些參差
參觀藏博后,當天時間還早,我去了某個網紅打卡點,離開時,祝工作人員新年快樂,沒想到工作人員直接秒回了一句,我是藏族,我們不過春節的。由于遲遲沒能適應高反,在大年初一當天匆匆踏上了返程的火車。春節返程的好處比較明顯,就是乘客寥寥,完全可以不用擔心火車擁擠。不過,大年初一坐火車,多少有些不太符合漢族民眾的傳統,因為人們大都要在春節前完成返鄉行程,來和家人共度團圓佳節。所以,火車上,一眼望去,從著裝上能夠就能識別出的藏族和回族同胞,已經占了一小半。遇到一位西寧站上車的大叔,行至半路,聊起來,大叔是返回廊坊老家,于是順便問道,大叔怎么今天才返鄉過節,大叔回答道,我是回族(不過春節)。原來,對于中國第一大節日,大家的認知,也同樣存在著參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