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的春節朋友圈,被四川一個熊孩子刷屏。
2025年1月30日(大年初一),四川資中縣水南鎮春嵐北路發生一起因燃放鞭炮引起的沼氣燃爆事件。
2月1日晚,四川資中縣融媒體中心微信公號“弘資中”發文辟謠:事件發生后,立即組織人員對現場開展遮蓋復原、設立圍欄等,相關工作已于當天晚上22時完成,目前現場秩序井然。經了解,此事件共涉及8輛受損車輛,根據3家保險公司的預估,涉及車輛受損金額總計約28.5萬元。
2
從謠傳的580萬元損失到現在的28.5萬元,仍然不是個小數目,我注意到一些法律人都在評論,這個事件中的法律責任,特別是化糞池管理人的責任。
其實,化糞池傷人的事不止一次發生,最有名的一次發生在43年前。
3
1982年7月11日上午9時許,西安市灞橋區新筑鄉69歲的掏糞老農魏志德不慎落入糞池。
聽到呼救聲,在此路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空軍醫學系大三學生張華快步跑向人群,一把拽住正要去救人的裁縫師傅李正學說:“我年輕,我下去救。”張華迅速摘下挎包,脫掉上衣外套,沿著竹梯下了糞池,他一手抓住竹梯,一手拽住魏志德喊道:“快放繩子,人還活著。”
話音剛落,張華便被濃烈的沼氣熏倒跌入糞池,后因重度中毒窒息,搶救無效,光榮犧牲。
張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10月出生,1977年1月入伍,黑龍江七臺河人,犧牲時年僅24歲。
4
張華為救老農犧牲的事跡迅速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中央軍委為張華追記一等功,授予張華“富于理想,勇于獻身的優秀大學生”;團中央、教育部、衛生部、總后勤部等先后發出通知“向張華同志學習”;葉劍英同志為張華親筆題詞“新一代的理想之歌”;《光明日報》頭版用三行標題報道了張華事跡,并配有編后語“社會主義文明的贊歌”。此后很長時間,張華事跡占據了《光明日報》等多家報刊重要版面和顯著位置,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張華的熱潮。
在張華老家的黑龍江七臺河烈士紀念館展館的中心位置,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烈士張華的展區,展柜里整齊擺放著烈士張華生前的物品,墻上張貼的簡介和一幅幅照片,記錄著他生前事跡,墻邊一座一人高的浮雕,再現了張華救人場景。
2015年,英雄魂歸故里,社會各界在七臺河市烈士陵園隆重舉行“張華烈士骨灰安葬儀式”。
5
張華的英雄行為和高尚品格,在全社會產生強烈反響,就在張華舍身救人的事跡廣為傳播,張華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稱號并成為全國大學生學習的榜樣的時候,一場圍繞著張華的爭論在全國大學生中展開。并引起了一場“人生價值如何衡量”的全國范圍大討論,對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重大影響。
人們都在爭論張華死有什么價值?張華的生命意義何在?以一個德才兼備的大學生的生命換取一個年逾花甲的老農的生命值得嗎?
對于這些問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革命先烈》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做過報道和評論。
絕大多數的人都肯定了張華的舉動,并認為這是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和發揚光大。
2009年9月,張華被中宣部、中組部、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6
1982年時我只有10歲,年齡還小,但通過宣傳,我知道化糞池里面有沼氣,沼氣是會死人的。
一晃43年過去,大家可還記得張華,那個犧牲生命救糞農的大學生?
2025年2月2日星期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