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來的,就不是永恒的名。無,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產生萬物的名字。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所以,常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察道的運行。這兩者是同一個來源,只是名稱不同。都可說是含義深遠。深遠再深遠,就是一切奧妙的總門。
這段話一方面說明了任何能夠說出來的事物,都不是永恒的,都在變化。世間的一切都是一時變化的情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不要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世間的一切。
這句話也說明了真理是難以用言語全面、完全真實和準確的地描述出來,同時也有其時代背景,而世界在不斷變化、人們的認知也在不斷提升,對事物的看法也在變化,不少過往曾一度被捧為真理的思想和觀點被證偽、被推翻。
莊子用《輪扁論書》這個小故事強調要獨立思考、與時俱進,不要盲目迷信先賢。
在老子和莊子等智者們心目中,人類只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人類用語言描述的全部事物,都是基于人的角度,或并不客觀。例如,事物的好壞,有用或無用,都是基于人的角度來看待。因此,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天地萬物都是道的呈現,在看問題時,我們要升維思考,降維行動,從高一層維度的問題來找答案,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回到當前問題去解決問題。所有困難的問題,答案都在更高的層次。
莊子習慣于站在更高的角度,從道的角度來看待世間萬物,因此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擺脫世俗的價值觀,風俗和偏見的束縛,逍遙自在。
宇宙中的一切變化都是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在變化的過程中,不可能偏離事物的秩序軌道,均有規律可尋。在這個變化的過程當中,我們要順應自然、洞察規律、利用規律。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任何的事物,也都如陰陽兩極一樣,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對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終歸平衡。
因此,越想得到什么,就要越從反方向去做,這也是順應自然規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