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作為商人出身,在他的眼里,只有“利益”兩個字。這不,特朗普剛重返白宮十幾天,又拋出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貿易政策。首先就是在2月1日,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
甚至還有消息稱,特朗普正計劃利用關稅施壓,要求中國在他四年的任期內,每年從美國進口超過5000億美元的商品,四年累計下來高達2萬多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萬億元。并且,他還指定我們只能購買美國的農產品和石化能源產品。說白了,川普就是把關稅當成了籌碼,甚至還揚言:只要我們讓步,就可以放一馬。
特朗普的這些要求,看似是為了美國的利益,實則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和經濟考量。畢竟農業大州是共和黨的鐵桿票倉,2023年美國大豆出口量比上一年下降了12%,對此,中西部農場主怨氣很大。還有那些頁巖油氣巨頭,他們可都是特朗普背后的大金主,特別是當今的新能源發展實在太快,他們也急需“救命訂單”。
然而,美方想強買強賣,這個如意算盤恐怕很難打響。先從美國自身的產能來說,就根本無法滿足他提出的要求。就說大豆吧,中國每年差不多要進口一億噸,要是都從美國買,那得占美國總產量的75%,就算讓艾奧瓦州的農田,一天24小時不休息種地,都不一定夠。再看看天然氣,美國要求每年得供應7000萬噸,按美國現有LNG出口的最大負荷計算,也遠遠不夠。
所以,這個所謂的“15萬億大單”,美方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產能來發貨。其實特朗普的目的也十分明顯,2023年,中美之間有279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其中機電產品就占了快一半。美國本來在飛機、芯片這些產品上有出口優勢,可他們自己卻出臺管控措施,把自己的手腳捆住了。所以特朗普上臺后,就想強行用低附加值的農產品對沖高科技產品逆差,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而更為重要的是,要是中國真聽了美國的,買那么多油氣,把能源進口的“雞蛋”全部放進美國的籃子里,那無疑將面臨巨大的風險。現在,中國從俄羅斯通過管道進口的天然氣占到了進口量的3成,從中東進口的石油占了4成多。要是真按美國的方案來,那我們現有的能源合作關系就全亂了,到時候美國一使壞,我們可能還會面臨“斷供”的風險,這誰能答應啊?
實際上,對于特朗普這種“先開天價再打折”的談判方法,就是他以前做生意的老套路。而我們在歷經了多輪貿易戰后,早就看透了他的這套把戲。比如美方對華為的制裁,包括TikTok禁令,說白了就是美國又想在中國市場賺錢,又不想面對產業競爭。
其實這個15萬億的大訂單,看著好像很厲害,實則就是美國霸權思維在作怪。這充分說明,美方現在對國際形勢非常的著急和不安,他們在高端制造業上無法和中國正面競爭,但是又不想放棄貿易的這張底牌。總而言之,面對美國的“出招”,中國能應對的方法多了去,如美方一意孤行,最終也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