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遼視春晚》融合視聽美學中的極致之美,展現中華文化的意境之美;以原汁原味的非遺民俗,喚醒濃烈悠長的傳統年味兒;以包容并蓄的藝術形態,展示高度的文化自信。整臺晚會既有敬畏藝術的高雅風骨,又有面向觀眾的親和姿態,以新視角、新實踐將文藝創作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也讓全國乃至全球觀眾再次看到遼寧的開放胸懷。
來源:廣電頭條
乙巳蛇年春節,是春節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第一個春節。當這一傳統節日深入到文化的肌理、根脈,當春節文化越來越被世界關注、感知和參與,如何在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中國非遺年”,讓世界感受中國春節歡樂、祥和、團圓、家國情懷等豐富意蘊,傳遞開放包容、美美與共的價值認同,讓千年民俗和濃濃年味有一次奇妙的相遇?
2025《遼視春晚》融合視聽美學中的極致之美,展現中華文化的意境之美;以原汁原味的非遺民俗,喚醒濃烈悠長的傳統年味兒;以包容并蓄的藝術形態,展示高度的文化自信。整臺晚會既有敬畏藝術的高雅風骨,又有面向觀眾的親和姿態,以新視角、新實踐將文藝創作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也讓全國乃至全球觀眾再次看到遼寧的開放胸懷。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2025遼寧衛視春節聯歡晚會》全國收視率1.667%,截止目前為止(正月初五)在全部播出的省級衛視春晚中獲得收視第一,斷層式領先第二名108.5%,達到歷史新高。
展現遼沈大地多元文化
詮釋中華文化的靈動與深邃
作為觀眾心中不可或缺的節日盛宴,在每年除夕前夜如約而至的《遼視春晚》,承載了太多的希冀和期盼。如何在傳遞文化傳承、風俗習慣、審美風范的同時,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不斷促進新質生產力再提升注入力量源泉?2025《遼視春晚》以多種藝術形式、文化形態為主要載體,從宏觀著眼,從細節切入,生動演繹著中華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為上述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這個舞臺上,諸多中式美學元素得以廣泛運用、融會貫通,通過引入國畫、樓閣、祥云、綢帶等極具意象之韻的一個個元素,勾勒出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氣息與優雅質感。當2025《遼視春晚》大幕開啟、當全場閃耀的中國紅和可愛靈動的吉祥物“騰騰”讓全場共享新春的喜慶氛圍、當360度沉浸式舞美重現千年宮燈輝光,當遼沈大地的紅火年味和歷史縱深感始終牽引著觀眾的情緒,2025《遼視春晚》文化基因和時代的碰撞,激發出更強烈、更內在的文化自信,輕而易舉就激活了刻在國人骨子里的文化記憶。
國畫就只能是靜態的模樣,被人默默駐足觀望?舞蹈《簪花仕女圖》汲取民族文化的精神給養,讓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活”起來、動起來。當仕女們在舞臺上翩翩起舞、款款而行,曼妙舞姿演繹出的不只是古人的姿態、風韻,還包括一份優雅、大氣的中華氣韻。
誰說古詩就該活在書本里,而不是聲情并茂地出現在觀眾面前?在創、演、秀相結合的光影流轉中,開場歌舞《金蛇狂舞向北方》將中華武術大象無形的古樸震撼、詩詞經典的蕩氣回腸融為一體,也讓傳統戲曲的氣韻悠揚和民族樂器的意境深遠緊密相連,共同構建出2025《遼視春晚》剛柔相濟、動靜相融、宜古宜今的整體氣質,也用更為宏闊的歷史吞吐和更加精微的細節呈現,為晚會埋下一個個可供解讀的文化“彩蛋”。
非遺光影銘刻中國年景
激活年味的多元層次和豐富味道
非遺文化傳承千年,延續的不只是簡單的民俗或技藝,而是千百年來的藝術結晶與文化脈絡,是前人口傳心授的生活智慧,是歲月饋贈的寶貴精神財富,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申遺后的這個春節,那就是“年味”。而這種味道不僅是2025《遼視春晚》最為凸顯的厚重底色,也是這臺晚會最為絢麗的一抹亮色。
“年味”來自儀式感和幸福感,2025《遼視春晚》特別打造《歡樂家庭秀》《歡樂互動秀》,用極具地域特色的年俗鄉音,激活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歡樂家庭秀》中,張踩鈴一家人回遼寧過年,洋女婿輕松拿捏遼寧拜年的人情世故;《歡樂互動秀》中,遼寧人李雪琴、姜妍、胡海泉,用說唱的方式夸贊自己家鄉的美食、美景。相聲作為傳統藝術形式,本身即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而2025《遼視春晚》相聲《人間煙火處 年味正濃時》中用一場闖關游戲帶出大東北在新春來臨之際的喜慶氛圍,讓觀眾沉醉于熟悉的“家鄉話”和激昂的精氣神兒。
“年味”來自對團聚、對回家的渴望,鐫刻著歲月的紋路,流淌著情感的熱流,飽含著人們對“家”最滾燙、最深沉的眷戀,回家即是傳統“年味兒”最直接的展現。秦昊、伊能靜、李春波、艾敬,這些與這片土地有著深刻血脈連接的游子們,用最真摯的情感和最深沉的情懷詠唱著我們最熟悉的旋律。《流浪的小孩》和《一封家書》寄托著對家與故鄉的眷戀牽掛;《艷粉街的故事》《沈陽啊沈陽我的故鄉》更是陪伴一代又一代遼寧人成長的音符。2025《遼視春晚》由組歌《故鄉情》將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凝聚在一起,帶著火熱的生活氣息,撫慰人心、勾動情緒。“回家過年”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能在每個游子的內心掀起壯闊波瀾。
2025《遼視春晚》從年味的多元載體中,提煉出熱鬧歡騰、豐富多彩、團圓喜慶的不變追求。除了一臺精彩紛呈的晚會,2025《遼視春晚》還一如既往地延續了《遼視春晚倒計時—歡樂家鄉年》的東北歡樂年俗市集這一IP,將非遺傳承融入到這個包容性更強、延展性更大的情景空間,以嘉賓、觀眾、非遺傳承人一起逛大集、賞節目、話非遺的新穎形式,生動展示東北好物和風土人情,以更為鮮活接地氣的方式,向全國全世界觀眾展示濃濃的年味、地道的年味、親切的年味、難忘的年味。
2025《遼視春晚》巧妙地將“家春晚”概念融入舞臺的方方面面,抹平了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喚起大家最為原始最為本質的情感。守著家人看《遼視春晚》,其中不只凝聚著親人間的愛與溫暖,也為所有人提供了一個團聚、團結的特定場域。而《遼視春晚》歷經40年風雨,這份陪伴屬性卻始終如一,也就此激活了年味的多元層次和豐富味道,成就了一種新的年俗。
把國際聲音“請進來”
用共度佳節、弦歌應答展現開放胸懷
春節蘊含著中華文明對和平、和睦、和諧的價值追求,時至今日也早已不只是獨屬于中國人的傳統佳節。基于這一客觀實際,2025《遼視春晚》不僅致力于讓國際形象“走出去”,也把國際聲音“請進來”,在中外文化的和合共鳴中,將美美與共的自信與包容自然而然地傳遞至世界的每個角落。
以深受觀眾好評的節目《郎朗和他的朋友們》為例,當郎朗與來自克羅地亞的頂級大提琴演奏家斯捷潘·豪瑟聯袂登臺,還把世界級拉丁、芭蕾舞者以及美聲、交響樂等經典藝術統統搬到舞臺上,以藝通心攜手共奏和美之音,不只是用文藝精品將民族與世界、古老與創新融為一體,也是技藝碰撞、藝術交融、文明對話的一次全新嘗試。讓觀眾領略到不同文化的美學魅力,真切感受到四海共通的情感與追求,體驗到藝術跨越國界、連接心靈的強大力量,彰顯出文化自信的氣度與胸懷。
文化以多元共存為良序,文明以交流互鑒為美德。春節的申遺成功只是一個起點,在歡快熱烈而又不失厚重的新春氛圍中,2025《遼視春晚》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源頭活水”,以海納百川的姿態展開多元文明的彼此對話,讓中國故事與世界故事在融合共創中完成彼此的交相輝映和交互融合,把一個個可親可感、彰顯人類情懷的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聽,也展現出這個舞臺所擁有的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開放胸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