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捍衛民族獨立、主權完整的基礎上,通過制定一系列新的外交政策,積極和世界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不斷的交流合作,其在國際事務中逐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同時,隨著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美國意識到持續二十余年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已經失敗。
為了挽救在冷戰中的不利地位,美國領導人不得不考慮改善同中國的外交關系。因此,一場圍繞尼克松與毛主席為代表的中美會談正逐漸拉開序幕。
中蘇交惡,美國找準時機
1949年10月1日,北京城的天空陽光明媚,萬里無云,以毛主席為代表的幾十余位領導人懷著激動的心情向天安門城樓走去。
望著城下聚集的群眾,毛主席站在話筒旁,用最熱烈的情感向百姓,也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今天成立了。”
作為一個新誕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它的出現自然令各資本主義國家十分不安和敵視。
美國為了成功謀得全世界霸主地位,首先要做的便是不惜一切辦法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以此削弱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
在這樣的外部條件下,中央經過商議,制定了“一邊倒”外交政策,堅定地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1950年,國家剛剛成立不久,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眾人,不遠萬里從北京坐火車趕到蘇聯莫斯科進行談判視察工作。
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中國代表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將之前國民黨政府所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通通做了修改。
在談判會議上,中國代表出于中蘇兩國的共同利益,義正言辭地向蘇方代表說道:“中國和蘇聯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彼此更應該保持平等的合作關系,共同抵御美國的孤立政策。只有這樣,社會主義國家才會發展地更好,中國和蘇聯的國家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在中國代表的不斷努力,蘇聯為在冷戰中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最終與中國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在條約的規定下,蘇軍從東北撤軍,并派出專家指導中國的工業化建設,促進這個新生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中蘇關系在合作的基礎上保持著友好的氛圍。
除了和蘇聯打好關系,對于廣大的亞非拉地區小國,中國也不斷與其開展互惠互利的合作。
通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頒布以及日內瓦會議上中國代表的出色表現,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愿意同中國展開雙邊合作,中國的國際地位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逐漸提高。
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不斷進步,中蘇雙方在利益方面逐漸產生一系列矛盾。蘇聯企圖通過強硬手段,限制我國的軍事發展。為此,雙方再一次坐在談判桌前為捍衛彼此的利益而斗爭。
在談判期間,蘇聯代表以威脅的口吻向我國代表說道:“我看你們根本就沒有必要研發什么原子彈項目,有我們的保護就足夠了。況且憑你們的技術,那玩意沒個十年是造不出來的。就算你們成功研發出原子彈,這東西可是危險品,我們可不保證為了世界和平,不會對你們采取武力手段。”
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態度,中國代表胸有成竹地向其解釋道:“我們研究原子彈,完全是為了提高國家的軍事實力,但對發動戰爭,破壞世界和平沒有任何想法。而且,萬一哪一天你們把我們頭頂的保護傘撤走了,那我們不是就得淋雨了。”
盡管雙方圍繞各自利益展開激烈的談判,但最終也沒能達成共識,中蘇關系也從此刻起逐漸走向惡化。
蘇聯將派往中國進行援助的專家全部撤走,將武器研發的圖紙全部燒毀,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遭受嚴重打擊。
然而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并沒有被這些挫折打倒,在經過無數次嘗試后,中國成功研發出了兩彈一星,國家的軍事實力大幅度提高。這一消息舉世震驚,就連美國也不得不對新中國采取應對措施。
隨著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觀美國由于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在冷戰中處于劣勢,迫切需要改變和除蘇聯以外的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
因為中國和蘇聯關系的日益惡化,自然為美國向中國示好提供機會,而中國也迫切需要與美國建立良好關系以此尋求更好的發展。
基辛格來華,中美關系破冰回暖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美蘇冷戰絲毫沒有結束的跡象,受國家意識形態的制約,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與資本主義陣營的美國不能貿然進行交往,充分的準備和鋪墊是必要的。
對于美國而言,持續數余年的越南戰爭使得國家經濟實力受到嚴重削弱,在和蘇聯的冷戰爭霸中慢慢處于劣勢地位。1969年,就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為了使自己在執政期間有所作為,開始將改善和中國的關系一事納入考慮范圍之內,他希望能夠通過和中國主動和好的方式,為抗衡蘇聯,改變冷戰中的不利地位而增加新的力量。
反觀中國,在經過珍寶島事件后,中蘇關系已經惡化到頂峰,蘇聯軍隊對于中國珍寶島的入侵使得其受到全體中國百姓的譴責。
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也有必要改善和美國的關系以此抵御蘇聯的武裝滲透。隨著珍寶島事件的結束,尼克松意識到改善和中國關系的時機已經成熟。
1971年7月9日,尼克松顧問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結束后,受尼克松安排,由巴基斯坦轉道,來到北京秘密進行交流訪問。
得知這一消息的中國政府同樣十分重視,在中央的商議下,決定派出以周總理為代表的數位領導同基辛格會談。
在接待員的引領下,基辛格眾人來到釣魚臺五號樓,而周總理早已在樓下率領全部人員在此等候。在第一次見到周總理時,基辛格還有些緊張、拘束。
然而周總理本人卻顯得落落大方,在和基辛格一干人一一握手,相互介紹后,就邀請其進屋會談。
在會談中,周總理和善的態度深深吸引了基辛格。他對周總理說道:“總理先生,如果有機會,我也希望以同樣的熱情招待你。”
周總理表示:“我沒有去過美國,也沒有到過西半球,但我們是在同一時候工作,你們在白天,我們在晚上。我希望兩國可以像朋友一樣多串門,多聊天。”
這次會談前后共持續了十七個小時,會談快要結束時,基辛格握著周總理的手,有感而發地向其說道:“今天,全球化的趨勢使我們相遇在這里。現實將我們帶到了一起,現實也會決定我們的未來,我們這是本著這種精神來到你們這美麗而神秘的國家。”
聞聽此話,周總理用一種很隨和的語氣說道:“不,只要你熟悉了我們國家就不會覺得神秘了,歡迎你們常來做客。”
隨后,基辛格將尼克松對其安排的任務簡單向周總理做了描述后,便因時間原因離開了中國。
在臨行前,基辛格向周總理說道:“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再次見面的。屆時,我們也會有充足的時間坐在一起好好交流討論。”
周總理回答道:“我也相信那一天會很快到來,多保重。”
基辛格的這次秘密訪華活動,雖然時間倉促,但在促進中美兩國關系的改善上起了很大作用。
雙方圍繞臺灣問題、國家合作問題以及美國同蔣介石簽訂的一系列條約問題,都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
同時,雙方將彼此代表的態度告知各自政府,也為其更好地處理中美關系,開展平等互利的合作奠定了基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訪華時間,更是成為了中美雙方關系分水嶺。
尼克松訪華,中美正式建交
早在基辛格秘密來華與周總理會談時,基辛格就向其表示美國總統將會在第二年親自來華訪問。這一消息自然令中共高層十分高興,但如何起草這一消息的公告成了大問題。
受當時國際環境制約,雙方費了好大功夫,在避免“誰先主動”的條件下,逐字逐句地推敲公告的內容。負責起草的工作人員,幾乎能夠達到把公告嚼碎了還能倒背如流的程度,這才算基本定了下來。
為了穩妥起見,在最后定稿時,周總理仍在一遍遍仔細琢磨措辭。
最終,公告的內容得以出現在世人面前: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于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
公告一出,不僅中美雙方的人民群眾,世界各國人民都感到十分驚訝,他們將注意力都轉到中國和美國之間,翹首等待美國總統尼克松把手伸過太平洋的那一刻。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尼克松的專機出現在北京上空。候機廳旁的休息室里,周總理等多位國家領導人早已等候多時。
隨著飛機降落在機場,艙門緩緩打開,尼克松和妻子出現在了眾人眼中。
從下飛機的那一刻起,尼克松就不斷揮著右手,一邊邁著步子向臺階下走去,一邊向機場中的眾人致意。隨著他的一只腳剛落地,尼克松的手就筆直地伸向三米開外站著的周總理。
周總理面帶笑容,靜靜等待著這只從太平洋彼岸伸過來的手。在雙方即將握手的那一剎那,人群中的記者扣動相機,記錄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到達北京的當天,毛主席就在他的住宅會見了尼克松和其夫人。此時的毛主席重病纏身,精神狀態十分糟糕。
在開始會談時,毛主席動作遲緩,表情也十分呆板。這令尼克松十分疑惑,在工作人員的說明下,他才明白其中緣由。
隨著會談的進行,毛主席的精神狀態逐漸有所好轉,情緒也慢慢高漲起來,紅暈淡淡得漫上來蒼白的臉頰。他一會將手高高揚起,一會又筆直落下。
這忽上忽下的動作也使得尼克松眾人緊張的情緒逐漸有所緩和,雙方的話題也逐漸增多,氛圍也隨著愉悅輕松起來。
一番暢談之后,尼克松突然向毛主席問道:“主席先生,您把偌大的國家領導的如此之好,一定是有什么特長和法寶了吧?”
聞聽此話,毛主席笑著說道:“特長嘛,我這人除了特別能吃辣外,就沒有什么其他特長了。不過法寶的話,我倒是真有幾個。”
尼克松好奇地問道:“哦?究竟是什么法寶呢?”
毛主席不慌不忙地向其解釋道:“這三大法寶分別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以及黨的建設。現在我國建設雖然取得顯著進步,但依舊不能有驕傲自滿的態度。唯有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才能不斷為國家謀發展,為百姓謀福利。”
聽完此話的尼克松也頓時對眼前的這位老人產生了崇高敬意,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一周后,尼克松乘專機離開了中國。
在持續數日的會談里,中美雙方在臺灣問題上達成共識,為推動友好互助的合作奠定了基礎。從此刻開始,中美正式開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
結語
從孤立到示好,再到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中國憑借自己的不斷努力,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萬眾矚目的成就,自身的國際地位以及影響力逐漸提高,就連美國也不得不根據實際情況,以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為條件,與其展開合作貿易。
在任何情況下,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開展外交要考慮的首要條件,而國家的綜合國力則是保障外交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作為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牢記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想國家繁榮昌盛,就必須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獨立自主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